新利平台 > 新聞 > 原創

西藏那曲比如縣易地扶貧搬遷:怒江河畔 羌塘牧民的新生活

發布時間:2020-11-18 11:41:00來源: 新利平台

  新利平台訊 比如,藏語意為(wei) “母犛牛部落”。西藏自治區那曲市比如縣地處唐古拉山和念青唐古拉山之間,怒江水穿城而過,山高穀深,四周冰山雪峰環繞,平均海拔4000米左右,是典型的“一方水土養(yang) 不起一方人”的地區。

  困難農(nong) 牧民群眾(zhong) 大多居住在深山峽穀交通不便的區域,由於(yu) 海拔較高,農(nong) 牧業(ye) 生產(chan) 生活自然環境惡劣,尤其道路、水電、衛生、醫療、教育等民生問題亟需解決(jue) ,脫貧致富的方式和條件存在難、困、貧。

  “十三五”期間,比如縣利用兩(liang) 年時間,將627戶2618名農(nong) 牧民群眾(zhong) 通過易地扶貧搬遷工程,以集中搬遷的形式搬遷至比如縣城西、城東(dong) 、布曲河、南岸新區四個(ge) 安置點。


圖為(wei) 才達旦巴老人 攝影:王淑

  走進城西搬遷安置點,錯落有致的居民樓極具特色,吸人眼球,外牆的裝飾熠熠生輝,樓下的蟲草交易市場正在緊鑼密鼓地裝修,一派熱火朝天的景象。

  69歲的才達旦巴老人正在自家陽台曬太陽,已近古稀之年的他顯得格外精神。才達旦巴老人從(cong) 100多公裏外的達塘鎮搬遷至縣城,之前的房子是土坯房並且是危房,搬遷後住上了153平米的四室一廳。他說:“住上這樣的好房子,之前想都不敢想,僅(jin) 憑自己的努力一輩子也住不上。”

  搬進新居,才達旦巴將家中裝修之後自發掛上了領袖像。內(nei) 心的滿足感和幸福感根本藏不住,對黨(dang) 和政府給予的好政策發自內(nei) 心的感謝感恩。才達旦巴說:“搬遷到這裏環境好、氣候好,衣食無憂,我們(men) 一定聽黨(dang) 話、感黨(dang) 恩、跟黨(dang) 走。”

  冬日的陽光溫暖怡人,才達旦巴老人在自家的房子裏含飴弄孫樂(le) 享天倫(lun) ,孩子們(men) 在外努力打拚,為(wei) 新生活奮鬥,“這樣的好日子要一直過下去。”

  比如縣持續對接搬遷群眾(zhong) 就業(ye) 扶持,配合縣轉移就業(ye) 組積極對接就業(ye) 崗位,確保有勞力有意願搬遷群眾(zhong) 就近就便實現就業(ye) 。截至目前,比如縣易地搬遷群眾(zhong) 實現就業(ye) 581名,人均年增收2.47萬(wan) 元。


圖為(wei) 羅吉 攝影:王淑

  一進羅吉的家門,飽滿的精神狀態和整潔有序的新家就給記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雙手捧著自己的裝修培訓結業(ye) 證書(shu) ,非常鄭重地說:“我通過了裝修培訓,現在一天都能掙300多元呢。”

  近年來,比如縣迎來了大發展,裝修行業(ye) 越來越吃香,搬遷後的羅吉瞅準機會(hui) ,參加了政府免費開辦的裝修培訓班,培訓合格之後參加工作,每天300多元的收入讓他笑得合不攏嘴。

  與(yu) 收入相比,更讓他開心的是,妻子的病情有了明顯的好轉。由於(yu) 妻子體(ti) 弱常年生病,看病不方便的問題經常困擾羅吉,搬遷之後環境好了,妻子的心情也好多了。“現在打車5塊錢就到醫院了,非常方便。”


圖為(wei) 羅吉新家 攝影:王淑

  易地扶貧搬遷是按照“政府主導、群眾(zhong) 自願”原則,將居住在生存條件惡劣、生態環境脆弱、自然災害頻發等“一方水土養(yang) 不起一方人”地區的農(nong) 村貧困人口搬遷到生存發展條件較好地方,並通過產(chan) 業(ye) 、就業(ye) 、培訓、教育、健康、社會(hui) 保障等係列幫扶措施,使其擺脫貧困狀況,實現穩定脫貧的綜合性扶貧方式。

  索朗曲珍一家是易地扶貧搬遷的受益者,她家中有8個(ge) 孩子,最大的上初三,雖然教育全部免費,上學不會(hui) 產(chan) 生任何負擔,但是孩子的接送成了索朗曲珍最頭疼的問題。

  搬遷之後,新家距離學校隻有幾百米的路程,孩子放學可以一起接送,極大的方便了索朗曲珍一家。“現在站在自己家裏就可以看到小孩上學放學,非常放心。”索朗曲珍說,丈夫通過轉移就業(ye) 在家具廠打工,每個(ge) 月有6000多元的收入,完全不用為(wei) 生活擔心。

  比如縣先後投入1.75億(yi) 元用於(yu) 易地扶貧搬遷工程,解決(jue) 了當地農(nong) 牧民切身的民生問題,尤其是教育、醫療、就業(ye) 等。持續推進配套產(chan) 業(ye) 扶持,鼓勵引導搬遷群眾(zhong) 更多參與(yu) 產(chan) 業(ye) 項目經營,在產(chan) 業(ye) 項目中實現就業(ye) 增收,確保配套產(chan) 業(ye) 給搬遷安置群眾(zhong) 帶來最大效益。怒江河畔的比如縣農(nong) 牧民,正通過自己的雙手開創美好生活。


圖為(wei) 羅措一家 攝影:王淑

  羅措是比如縣有名的女司機,搬遷之後她和丈夫商議利用扶貧貸款花15萬(wan) 元購買(mai) 了一輛出租車,專(zhuan) 門跑縣城和那曲市的生意。年輕的小兩(liang) 口輪換開車,短短幾年內(nei) 就把貸款還清,現在每月的生活費足夠用,小日子越過越紅火。

  比如縣通過易地扶貧搬遷工程,讓易地搬遷貧困群眾(zhong) 得到妥善安置,生產(chan) 生活條件明顯改善,收入水平明顯提高,物質文化生活得到保障,基礎設施條件和基本公共服務能力,以及生態環境有效改善。(新利平台 記者/王淑 趙二召)

(責編: 郭爽)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