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強國中堅 高質量發展看國企】壯士斷腕 破釜沉舟——國企蝶變的“一重故事”
新利平台訊 中國一重集團有限公司,始建於(yu) 1954年,是毛主席提議建設、周總理譽為(wei) “國寶”的156項國家重點工程項目之一。上世紀五六十年代,為(wei) 了建一重,國家在資金極其緊張的情況下拿出4億(yi) 多元,相當於(yu) 當年人均1元錢,是名副其實的“國寶”。然而近年來,受國際金融危機、行業(ye) 發展周期等多重因素影響,中國一重曾經連續3年陷入虧(kui) 損、上市公司全資子公司中國第一重型機械股份公司麵臨(lin) 退市危險。一重公司的改革之路勢在必行。
圖為(wei) 一重展覽館裏懸掛的“製造工廠的工廠”標語
“共和國長子”:製造工廠的工廠
1950年2月19日,毛澤東(dong) 與(yu) 斯大林會(hui) 麵結束後,在回國途中,毛澤東(dong) 和周恩來專(zhuan) 程來到了烏(wu) 拉爾重機廠參觀。看了這裏的大型設備後,毛澤東(dong) 對周恩來說:“有朝一日,我們(men) 也要建立自己的‘烏(wu) 拉爾重型機械廠’。”
1954年,在蘇聯專(zhuan) 家的指導下,曆時4年的時間,中國富拉爾基重型機器廠建成投產(chan) 。這是新中國的第一家重型機械廠,也就是今天的“中國一重”。
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稱一重為(wei) “中國製造業(ye) 的第一重地”。中國一重從(cong) 誕生的第一天起,就肩負起了振興(xing) 我國重型裝備製造業(ye) 的曆史使命。
在當時,中國一重被稱為(wei) “國寶”。
圖為(wei) 一重車間內(nei) 的整鍛低壓轉子
連年虧(kui) 損 國企轉型前路迷茫
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國有企業(ye) 粗獷的“老大哥式”經營,遇到了新挑戰。訂貨不足、技術落後,甚至職工工資不能足額發放,是這個(ge) 時期重型工業(ye) 企業(ye) 麵臨(lin) 的普遍陣痛。
2014年到2016年,中國一重連續三年虧(kui) 損運行,2016年虧(kui) 損高達57億(yi) 元,是當年虧(kui) 損額度最大、困難程度最高的央企之一。公司首席技能大師劉伯鳴向記者坦言:“企業(ye) 經曆了一段非常艱難的時期。那個(ge) 時候,做大型鍛件,需要晝夜工作,工人能拿到的夜班補助不夠買(mai) 一包方便麵的。”
在普通工人隻有3000元/月的收入時,很多外企和民營企業(ye) 來到中國一重挖人。開出的價(jia) 碼往往過萬(wan) ,科技人才大量流失。
以劉伯鳴為(wei) 首的諸多一重高級技術人才,拿著微薄的工資,不知道曆史包袱沉重的中國一重,前路究竟在何方?
圖為(wei) 中國一重有限公司董事長劉明忠介紹情況
壯士斷腕 一重開始大刀闊斧改革創新
黨(dang) 的十九大報告提出,要完善各類國有資產(chan) 管理體(ti) 製,改革國有資本授權經營體(ti) 製,加快國有經濟布局優(you) 化、結構調整、戰略性重組,促進國有資產(chan) 保值增值,推動國有資本做強做優(you) 做大,有效防止國有資產(chan) 流失。深化國有企業(ye) 改革,發展混合所有製經濟,培育具有全球競爭(zheng) 力的世界一流企業(ye) 。
2016年,曾經帶領一家麵臨(lin) 破產(chan) 的企業(ye) ——新興(xing) 際華,破浪疾行進入到世界500強的劉明忠,被國資委任命為(wei) 中國一重董事長、黨(dang) 委書(shu) 記。每個(ge) 一重人都似乎看到了一線希望。
“一重就是‘重’,誰也‘拱’不動”。改革前,中國一重機構臃腫,職工一萬(wan) 一千多人,管理人員占三分之一,輔助生產(chan) 人員占三分之一,一線人員不足三分之一。此外,還有一萬(wan) 兩(liang) 千多名大集體(ti) 職工。劉明忠所組建的新黨(dang) 委班子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解放思想、轉變觀念、改變作風”。
壓縮定員編製2355個(ge) ,中層管理幹部減少40%,撤銷管理機構187個(ge) ,總部機關(guan) 精簡至87人,打破了“鐵飯碗”,取消了“大鍋飯”……
係統解決(jue) 好曆史遺留問題,12408名集體(ti) 職工完成安置,9654名退休人員實現社會(hui) 化移交,100萬(wan) 平方米物業(ye) 順利改造……
圖為(wei) 剛剛出加熱爐待鍛造的鍛件(企業(ye) 供圖)
製定《中國一重大國工匠、首席技能大師評聘管理暫行辦法》,“大國工匠”每月享受5000元津貼,“首席技能大師”每月享受3500元津貼,差旅費管理分別按照直屬單位正、副職標準執行……
調整領導幹部14人,其中產(chan) 品質量持久不改善、經營管理不善虧(kui) 損的兩(liang) 個(ge) 部門領導班子被解散,8名班子成員僅(jin) 有2人重新競聘後上崗,以勞動合同解決(jue) 身份、以崗位合同解決(jue) 進出,打破了“幹部不犯錯誤就很難下得來”的陳規……
柳暗花明 新一重走上重生蝶變之路
在劉明忠的帶領下,中國一重打了一場漂亮的扭虧(kui) 為(wei) 盈的攻堅戰。2016年大幅減虧(kui) ,2017年結束了長達24個(ge) 月的連續虧(kui) 損,年均增長127.75%,老國企煥發了新生機,實現了一年扭虧(kui) 、兩(liang) 年翻番、三年跨越的曆史性目標。
一重的改革不僅(jin) 實現了經濟創收,更是在自力更生、自主創新上實現了巨大突破。以劉伯鳴為(wei) 例,他從(cong) 普通的一線班長成長為(wei) 首席技能大師,並先後獲得全國技術能手、黑龍江省勞動模範、中國一重首席技能大師等榮譽稱號,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他的創新團隊將自身經驗與(yu) 創新創效深度融合,著力破解“卡脖子”問題。通過對一個(ge) 百萬(wan) 千瓦整鍛低壓轉子純淨性、均勻性、致密性等難題的成功研製,填補了我國精加工技術空白,進口價(jia) 格從(cong) 8000多萬(wan) 元/支降至2000多萬(wan) 元/支。
圖為(wei) 一線職工澆注現場(企業(ye) 供圖)
圖為(wei) 一線職工正在清理毛坯表麵(企業(ye) 供圖)
從(cong) 跟跑到並跑再到領跑,中國一重先後開發研製新產(chan) 品421項,填補國內(nei) 工業(ye) 產(chan) 品技術空白475項,提供了500多萬(wan) 噸重大裝備,結束了我國不能生產(chan) 重型裝備、不能生產(chan) 成套機器產(chan) 品、不能生產(chan) 核電設備的曆史,打破了關(guan) 鍵核心技術“要不來、買(mai) 不來、討不來”的困境。
截至目前,中國一重核電裝備、冶金裝備技術水平居於(yu) 國際先進地位,石化裝備技術水平居於(yu) 國際領導者地位。近年來,先後榮獲省部級以上科技進步獎23項,其中國家級特等獎1項、一等獎1項、二等獎2項,申報專(zhuan) 利337項。
2018年9月,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在中國一重集團考察時,勉勵全體(ti) 一重職工,要肩負起曆史重任,製訂好發展路線圖,加強黨(dang) 的領導、班子建設,提高管理水平,調動各類人才創新創業(ye) 積極性,把我們(men) 的事業(ye) 越辦越好。劉明忠說,中國一重將以習(xi) 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思想為(wei) 指導,立足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融入新發展格局,把中國一重建設成為(wei) 產(chan) 業(ye) 結構合理、質量效益領先、創新動能強勁、安全保障有力、高端裝備製造核心突出、軍(jun) 民深度融合、地企協同發展、具有全球競爭(zheng) 力的世界一流產(chan) 業(ye) 集團。中國一重的嶄新藍圖,正在徐徐展開。(新利平台 記者/楊眉笑)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
【烏鎮智慧】聚焦工業互聯網的創新與突破——數字賦能新智造論壇
24日,工業互聯網的創新與突破——數字賦能新智造論壇在浙江烏鎮召開。 [詳細] -
【近觀香格裏拉】走近“雪山精靈”——國寶滇金絲猴
提起“國寶”,首先閃現在大家腦海中的一定是憨態可掬的大熊貓。鮮有人知道,在舉世聞名的世界自然遺產“三江並流”的核心地帶,生活著這樣一群與大熊貓並稱為國寶的“雪山精靈”——滇金絲猴。 [詳細] -
國寶衛士與布達拉宮的三十五年:盡我全力、護你周全
手執畫筆、對照圖片,兩名消防指戰員在西藏自治區2019年度“119”消防安全宣傳月啟動儀式現場為塗鴉畫布上的布達拉宮金頂群塗色。[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