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土山南:24歲的英雄,他把對人民的愛永遠留在了西藏
圖為(wei) 西藏自治區山南烈士陵園 攝影:劉莉
新利平台訊 在肅穆的西藏自治區山南烈士陵園,蒼鬆翠柏間,安葬著在和平解放西藏、西藏平叛改革、中印邊境自衛反擊作戰及在西藏的社會(hui) 主義(yi) 革命和建設事業(ye) 中英勇犧牲的700餘(yu) 位烈士。
圖為(wei) 西藏自治區山南烈士陵園烈士紀念館 攝影:劉莉
陵園內(nei) 靜靜佇(zhu) 立著兩(liang) 座烈士紀念館,雕塑、手稿、圖片、獎狀、軍(jun) 功章……一件件文物,無聲而神聖,訴說著革命先烈對祖國和人民的無限忠誠與(yu) 熱愛。其中,有一位年僅(jin) 24歲的英雄,他把對人民的愛和年輕的生命永遠留在了西藏。他的名字叫傅秀章。
圖為(wei) 傅秀章烈士像 圖片來源:新利平台記者劉莉翻拍自西藏自治區山南烈士陵園烈士紀念館
1936年,傅秀章出生在四川省新津縣安仁鄉(xiang) 的一家普通農(nong) 戶。1954年,18歲的傅秀章入團後,第二年便入了伍,來到了西藏軍(jun) 區某汽車部隊,成為(wei) 了一名汽車駕駛兵。
意氣風發的少年,馳騁在祖國的大好河山之中,融入到藏族人民的生活之中,他與(yu) 戰友共同寫(xie) 下了熱情洋溢的詩句:“……西藏是個(ge) 好地方,過去少有人來往,如今人民戰士站在你身旁;為(wei) 了你成長,我們(men) 日日夜夜奔馳在邊疆!”
據有關(guan) 資料記載,傅秀章在汽車部隊期間,表現出色,曾多次獲得獎勵,立過一次三等功。當1959年3月,西藏地方政府上層反動集團發動武裝叛亂(luan) 後,傅秀章所在的汽車部隊承擔了向前線運輸彈藥補給的任務。擔任駕駛班副班長的傅秀章和戰友們(men) 一邊拿著槍、一邊把著方向盤,日夜向前線搶運物資,有時連續幾天幾夜不能睡覺。停車休息時,他搶著檢修汽車、燒水做飯,好讓戰友們(men) 多休息。
1959年5月,傅秀章服從(cong) 組織安排,調到拉薩農(nong) 業(ye) 試驗場擔任汽車駕駛員。臨(lin) 別時,他開心地對戰友說,我又可以留在西藏為(wei) 藏族人民服務了。
在拉薩農(nong) 業(ye) 試驗場工作了一年多後,1960年8月26日下午,由於(yu) 下暴雨,拉薩河上遊突然山洪暴發,洪水衝(chong) 垮了河堤,大水漫入了農(nong) 場。人們(men) 立即投入了緊張的抗洪搶險之中。
洪水茫茫,農(nong) 場的一位藏族工人阿乃因為(wei) 放心不下留農(nong) 場場部的2歲小女兒(er) ,冒險涉水前去接孩子,不曾想洪水凶猛,剛走出幾步阿乃便被洪水衝(chong) 入了拉薩河道。
“救命啊!救命!”剛剛參加完搶險正在檢修汽車的傅秀章聽到了呼救聲,發現了這驚險的一幕。傅秀章迅速跑到河邊,一邊沿著拉薩河道追趕阿乃一邊脫衣服,隨即毫不猶豫地縱身跳入滾滾洪水之中向阿乃遊去。
由於(yu) 洪水湍急,傅秀章幾經沉浮才抓住阿乃,而在洪水中掙紮了許久的阿乃,此時已沒有了力氣。傅秀章負重與(yu) 洶湧的洪水搏鬥,幾次靠岸都失敗了。最後,在一次靠近岸邊時,傅秀章用盡最後的力氣終於(yu) 將阿乃頂上了岸。但他卻因為(wei) 耗盡了體(ti) 力,被洪水卷走,永遠消失在了咆哮的水流之中。那時,傅秀章年僅(jin) 24歲……
生還的阿乃哭著說:“我一閉上眼睛,傅秀章就出現在我的眼前。他用自己的生命挽救了我的生命,挽救了我們(men) 一家人的幸福,也隻有共產(chan) 黨(dang) 、毛主席教育出來的人才能真正為(wei) 藏族人民服務。”
傅秀章犧牲後,被中國共產(chan) 主義(yi) 青年團西藏工作委員會(hui) 追授“優(you) 秀團員”稱號,被西藏工委追認為(wei) “革命烈士”。
傅秀章曾在筆記中寫(xie) 道:“人活著,如果他為(wei) 人民的事業(ye) 和幸福而死去,那是光榮而偉(wei) 大的。”這位24歲的英雄是這樣寫(xie) 的,也是這樣做的。他把自己的一切都毫無保留地奉獻給了他深愛的西藏人民。(新利平台 記者/劉莉)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
熱土山南:玉麥村的阿媽啦與一幅珍藏了30餘年的毛主席像
拉巴多吉說,玉麥正在推進鄉村旅遊發展,這個機會很好,家裏正計劃搭上鄉村振興的東風,開辦民宿。拿起手機,打開應用商店,拉巴多吉一邊憧憬著未來,一邊與記者探討在哪些APP上發布民宿信息比較好。[詳細] -
熱土山南:特色濃鬱的“藏戲第一村”
西藏自治區山南市被認為是藏文化發源地。山南文化資源豐富,無數曆史悠久的非物質文化遺產曆經歲月洗禮在這裏有序傳承、蓬勃發展。其中,必須提到的是“藏戲第一村”——紮西曲登社區。[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