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新聞 > 原創

尋訪十八軍足跡之四——西藏那曲市境內進藏路線

發布時間:2021-06-27 17:26:00來源: 新利平台

  新利平台訊 1951年5月23日,《中央人民政府和西藏地方政府關(guan) 於(yu) 和平解放西藏辦法的協議》(即《十七條協議》)簽訂,西藏和平解放。隨後按照中央軍(jun) 委發布的進軍(jun) 西藏的訓令,各路部隊從(cong) 7月開始分梯次從(cong) 昌都、察瓦龍、於(yu) 田、香日德各點陸續進軍(jun) 西藏。

  進軍(jun) 開始後,十八軍(jun) 成立了四個(ge) 辦事處和太昭辦事處,明確從(cong) 南北兩(liang) 線保障運輸補給。其中北線經那曲市的索縣和那曲(覺恩-丁青-索縣-那曲-旁多-拉薩),南線經那曲市的桑達和嘉黎(昌都-洛隆-邊壩-沙丁-桑達-嘉黎-拉薩)。

  那曲市是十八軍(jun) 進藏的核心區域之一。經那曲市嘉黎鎮、阿雜鎮等地路線是清代建立的四川入藏官道,尤其是清朝治理西藏的主驛。我們(men) 訪得許多清代留在此路的漢藏交往深刻的曆史記憶和多元文化遺存。許多村莊居民有漢姓,例如,嘉黎鎮有藏、漢、蒙、回、白等民族雜居,有張、王等漢姓。藏語中“窗子”“筷子”“棍子”“案板”“太陽”等許多名稱都是漢語借音變。老鎮長仁青家保存的嬰兒(er) 肚兜是好幾代的傳(chuan) 物,由茶馬古道帶來的許多物件則反映了多民族文化交流。 


十八軍(jun) 進藏路線之一--嘉裏鎮全景

  此主驛又是中央治理西藏地方的重要紐帶,故有“漢藏金橋”之譽。和平解放時又稱為(wei) 進藏中路。1951年7月25日,先遣支隊司令員兼政治委員王其梅率部近500人,和阿沛·阿旺晉美同行,籌謀糧草保障,從(cong) 昌都出發,經邊壩和那曲的察曲卡(今嘉黎鴿群鄉(xiang) )、嘉黎(今嘉黎鎮)、阿雜(今嘉黎縣城所在地)等地後,於(yu) 9月9日進抵拉薩。之後,十八軍(jun) 一五四團亦經此路行進。

  8月28日,張國華、譚冠三率軍(jun) 指和西藏工委機關(guan) 等共2500餘(yu) 人,從(cong) 昌都出發,取道“小北路”向拉薩進軍(jun) 。“小北路”,在清代亦稱“草地進藏路”,有“正兵之路”的稱謂,亦是進藏的一條貿易馱運路線。張國華率部途經恩達、丁青、吉如通(今那曲市索縣榮布鎮),渡怒江經幫古通(今邊壩縣尼木鄉(xiang) )、雅安多、比如白嘎鄉(xiang) (今那曲市比如縣境內(nei) )、比如羊秀鄉(xiang) 桑達寺,翻越直根山抵達山青鬆多(今嘉黎鎮桑前村),後翻越冷拉山,經今嘉黎措多鄉(xiang) 進入墨竹工卡止貢一帶,於(yu) 10月26日進入拉薩。之後陳子植、陰法唐率52師從(cong) 邊壩進入小北路入嘉黎,進駐太昭,最終進駐江孜等地。

  8月22日和8月28日,十八軍(jun) 獨立支隊1100餘(yu) 人,分兩(liang) 個(ge) 梯隊先後從(cong) 青海香日德出發,向西藏行進。渡通天河(長江源頭)、翻唐古拉山,經聶榮宗至黑河(那曲)。在那曲修整10天後,經當雄等地於(yu) 12月1日進入拉薩。

  十八軍(jun) 各部進入那曲市境內(nei) ,受到當地各族人民歡迎,有的地方僧俗手奉哈達遠道迎接,軍(jun) 民建立深厚魚水之情。十八軍(jun) 在那曲市的進軍(jun) 途中,在各地留下許多珍貴的資料、實物物件、流傳(chuan) 故事,作為(wei) 紅色元素,有待深入發掘、全麵呈現,為(wei) 那曲市紅色文化旅遊保護與(yu) 傳(chuan) 承,為(wei) 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打好基礎和做出貢獻。(新利平台 文/馮(feng) 智 本文係中國藏學研究中心“那曲市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史實調研組”供稿)

(責編: 盛芳)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