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新聞 > 原創

70載風雨征程 藏源山南換新顏

發布時間:2021-06-30 09:20:00來源: 新利平台

  新利平台訊 西藏和平解放70年來,在深刻的曆史變革中,開啟了現代化發展的嶄新征程,這片地處中國西南邊疆的雪域高原插上了騰飛的翅膀,繪就了一幅波瀾壯闊的畫卷。而“藏源”山南正是這幅畫卷中不可或缺、濃墨重彩的一筆。6月29日,西藏和平解放70年來山南市黨(dang) 建和經濟社會(hui) 發展成就新聞發布會(hui) 在西藏自治區拉薩市召開。


圖為(wei) 發布會(hui) 現場 攝影:王佳豪

  70年來,山南市在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的堅強領導下,實現了從(cong) 黑暗走向光明、從(cong) 落後走向進步、從(cong) 貧窮走向富裕、從(cong) 專(zhuan) 製走向民主、從(cong) 封閉走向開放的偉(wei) 大跨越。通過抓黨(dang) 建促增收促脫貧,脫貧攻堅取得全麵勝利,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日臻完善,城鄉(xiang) 麵貌煥然一新,各族群眾(zhong) 的日子越來越紅火、生活越來越幸福。在革命、建設、改革、發展的火熱實踐中,一代又一代共產(chan) 黨(dang) 人創造了“克鬆精神”“列麥精神”“愛國守邊精神”“沙棘精神”“雅江治沙造林精神”等彪炳史冊(ce) 的寶貴精神,湧現出了次仁拉姆、仁增旺傑、朗宗、卓嘎、央宗、古桑旦增、慕育軍(jun) 、趙炬、仁增等先進典型,用實際行動詮釋了共產(chan) 黨(dang) 人的初心和使命。


圖為(wei) 卓嘎(左一)和央宗(右一)在巨石繪製的國旗旁 攝影:趙耀

  70年來,山南曆屆領導班子和群眾(zhong) 衝(chong) 破束縛生產(chan) 、發展的條條框框,在經濟、文化、社會(hui) 、生態等領域,全方麵、深層次推進改革開放,不斷優(you) 化發展環境,深入對接“一帶一路”戰略,全麵加強交流交往交融與(yu) 合作,為(wei) 經濟社會(hui) 發展注入了強大的生機和活力。現如今,山南市脫貧攻堅戰役取得圓滿勝利,12個(ge) 縣區全部脫貧摘帽,貧困發生率從(cong) 19.3%降為(wei) 零,徹底擺脫了束縛千百年的絕對貧困問題。

  據統計,山南全市地區生產(chan) 總值由最早記錄1990年的2.78億(yi) 元增長到2020年的215.4億(yi) 元,年均增長16.2%;一般公共預算收入由最早記錄1959年的67.3萬(wan) 元增長到2020年20.22億(yi) 元,年均增長14.3%;農(nong) 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最早記錄1978年的143.5元增長到2020年的15874元,年均增長12%。


圖為(wei) 山南市在油菜花田中勞動的群眾(zhong) 攝影:趙耀

  和平解放之初,山南農(nong) 業(ye) 生產(chan) 處於(yu) 原始耕作狀態,牧業(ye) 生產(chan) 基本采取自然遊牧方式,工業(ye) 經濟、旅遊業(ye) 一片空白。山南堅持“產(chan) 業(ye) 立市”原則,大力實施“產(chan) 業(ye) 倍增計劃”,聚焦九大產(chan) 業(ye) 推動三次產(chan) 業(ye) 融合發展,經過幾十年的努力,產(chan) 業(ye) 從(cong) 小到大、從(cong) 弱到強,現已形成較為(wei) 鞏固的“二三一”產(chan) 業(ye) 格局。培育了“洛紮粉絲(si) ”、“藏地聖田”和“加玉青稞”等一大批具有高原特色的農(nong) 牧業(ye) 品牌,建成了紮囊百畝(mu) 車厘子、桑日千畝(mu) 葡萄、浪卡子萬(wan) 隻綿羊等特色農(nong) 牧產(chan) 業(ye) 基地。工業(ye) 從(cong) 無到有、迅猛發展,工業(ye) 總產(chan) 值從(cong) 1959年的1000元增加到2020年的38.51億(yi) 元。著力推進以旅遊業(ye) 為(wei) 重點的第三產(chan) 業(ye) 加快發展,“藏源文化旅遊基地”基本建成,2020年接待國內(nei) 外遊客460萬(wan) 人次、實現總收入18.5億(yi) 元,旅遊人數和收入連創新高;商貿物流、金融保險、電子商務、物流配送等新業(ye) 態發展迅速,正成長為(wei) 新的經濟增長點。


圖為(wei) 紮囊現代農(nong) 牧產(chan) 業(ye) 園內(nei) 種植的7萬(wan) 株玫瑰花盛開 攝影:趙耀

  70年來,山南相繼實施了一大批交通、能源、通信等基礎設施項目,人民群眾(zhong) 生產(chan) 生活和經濟社會(hui) 發展的瓶頸製約得到了有效緩解,為(wei) 推進地區跨越式發展和長治久安奠定了更加牢固的基礎。全市公路通車總裏程從(cong) 1959年的942公裏增加到2020年的9043.3公裏。山南成為(wei) 了西藏內(nei) 聯外通最為(wei) 便捷的城市。全市供水和灌溉保證率分別達到了95%、85%,農(nong) 村安全飲水覆蓋率達到100%。電力設施從(cong) 無到有、從(cong) 弱到強、從(cong) 分散到互聯。形成了覆蓋廣、質量優(you) 的大網電體(ti) 係,2020年底全市行政村通電率達到100%。互聯網進村入戶,視頻聊天、網上購物、移動支付成為(wei) 了新的生活方式。


圖為(wei) 穿越在綠色之中的澤貢高等級公路 攝影:趙耀

  如今的山南,教育事業(ye) 、衛生事業(ye) 快速發展。各級各類學校從(cong) 1959年的4所小學、在校學生552人增加到2020年的436所、在校學生60362人實現了1959年的95%以上的文盲率到2020年全麵消除文盲。醫療機構從(cong) 1959年的13個(ge) 、衛生專(zhuan) 業(ye) 技術人員30人增加到2020年的750個(ge) 、衛生專(zhuan) 業(ye) 技術人員3781人。

  和平解放以來特別是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山南市貫徹落實黨(dang) 在生態文明領域的指導思想,以構建國家生態安全屏障為(wei) 目標,大力實施“生態強市”戰略,把生態保護作為(wei) 所有開發建設活動的紅線、底線和高壓線,認真落實“在保護中開發、在開發中保護”的原則,積極開展防護林體(ti) 係建設、植樹造林、退耕還林、退牧還草、土地沙化治理、水土流失治理等工作,國家生態文明先行示範區基本建成,市縣鄉(xiang) 三級河長製體(ti) 係全麵建立,生態環境持續保持良好。

 
圖為(wei) 位於(yu) 山南市境內(nei) 的羊卓雍錯 攝影:王魯鎮

  “十四五”時期是貫徹落實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關(guan) 於(yu) 西藏工作的重要論述和新時代的治藏方略、推進長治久安和高質量發展的關(guan) 鍵時期。山南市將立足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立足自身資源環境承載能力,發揮比較優(you) 勢,積極融入西藏自治區“一核一圈兩(liang) 帶三區”發展格局,全力打造“國家安全屏障中心區”“藏中南經濟核心區”“世界旅遊目的地特色區”“生態文明高地示範帶動區”,加快建設團結富裕文明和諧美麗(li) 的社會(hui) 主義(yi) 現代化新山南。(新利平台 記者/王佳豪)

(責編: 李雨潼)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