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訊 “他們(men) 需要我們(men) !”
“咱們(men) 看看怎麽(me) 再幫幫那個(ge) 孩子。”
這是記者近幾日跟隨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安貞醫院醫療誌願者團隊義(yi) 診時,聽到醫生們(men) 私底下說的最多的幾句話。很難相信,他們(men) 與(yu) 這些高原牧區的病患隻有一麵之緣。
7月7日,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安貞醫院副院長孔晴宇率領8名醫療誌願者從(cong) 北京前往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瑪沁縣,參加為(wei) 期一周的“同心·共鑄中國心”青海果洛行大型公益活動。
當天下午,孔晴宇副院長帶領8名誌願者來到風景如畫的黃河邊進行了黨(dang) 建活動。他在活動中表示,時值建黨(dang) 百年,黨(dang) 員幹部要樹立一麵永不倒的旗幟,不畏艱苦,堅持到底。在接下來的幾天義(yi) 診過程中,8位誌願者也切實兌(dui) 現了誓言。
圖為(wei) 黨(dang) 建活動現場
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安貞醫院的8名誌願者均是首次參加“同心·共鑄中國心”活動,也是首次踏上雪域高原。緊張的行程,讓誌願者們(men) 都有不同程度的高原反應。
誌願者中,曾榮醫生是年齡最長的,卻一直帶頭努力工作,克服高反,保持良好的精神狀態。當地牧民中高血壓患者較多,曾榮醫生不斷叮囑病患飲食上要少油少鹽,平時有時間來醫院監測血壓。有些病患家庭困難,他便建議醫院多準備一些基礎降壓藥,爭(zheng) 取讓病人們(men) 都看得起病、吃得起藥。在條件比較艱苦的索乎日麻鄉(xiang) ,曾大夫發現當地衛生院使用的還是老式水銀血壓計,看完診便將隨隊攜帶的電子血壓儀(yi) 留在了鄉(xiang) 衛生院,並利用病人少的時候給鄉(xiang) 衛生院的醫生講課,普及高血壓知識。
魏嘉潔醫生在義(yi) 診第一天就被高反折磨地沒有力氣吃飯。即便如此,看到好多當地百姓身患重病,她依然打起精神認真工作。“我不能休息,得抓緊時間看診,很多患者都缺乏最基本的健康意識和醫學常識,義(yi) 診中,我能做的就是反複地宣教,起碼能讓他們(men) 從(cong) 飲食、運動等生活方式的改變上來改善病情。”
呼吸內(nei) 科的陶梅梅醫生善良感性,每次遇到小朋友都會(hui) 笑眯眯拉著他們(men) 的手柔聲詢問病情。在白玉鄉(xiang) 義(yi) 診時,陶醫生發現一個(ge) 叫花毛吉的12歲女孩十分瘦小,問診過程中,了解到她們(men) 一家四口都患有肝包蟲病,父親(qin) 做完手術後,因囊腫和結核問題身體(ti) 一直沒有恢複,喪(sang) 失了勞動能力,全家僅(jin) 靠母親(qin) 微薄的工資支撐。陶梅梅醫生不禁潸然淚下,當即表示想資助這個(ge) 孩子。孔副院長聽聞這件事,當即召集本院誌願者獻愛心,倡議大家將手頭所有的現金拿出來,一共湊了2000元,轉交給花毛吉的父親(qin) 。
圖為(wei) 為(wei) 花毛吉捐助善款的誌願者(從(cong) 左至右):柳揚、陶梅梅、張東(dong) 鳳、魏嘉潔、曾榮、陶振洲、張建科
義(yi) 診中,心內(nei) 科大夫張東(dong) 鳳也忙得不可開交,久治縣海拔高,是小兒(er) 先心病和心髒病高發地區。很多患者對這些常見病的認知有限,即便總是胸悶、氣短、心悸也從(cong) 未接受過相關(guan) 檢查。張東(dong) 鳳感慨這次下鄉(xiang) 義(yi) 診意義(yi) 非凡,她希望有更多這樣的機會(hui) 為(wei) 基層醫生進行心內(nei) 科知識的基本培訓,從(cong) 根本上改變高原的醫療現狀。
此次義(yi) 診,另一個(ge) 熱門科室便是骨科。無論何時,骨科永遠人滿為(wei) 患。負責骨科的柳揚醫生是高反最嚴(yan) 重的,同時也是出診任務最重的。常常忙了一上午都顧不上吸一口氧氣,全憑堅強的意誌支撐著。由於(yu) 牧民們(men) 遊牧時生活的帳篷條件艱苦,長期潮濕寒冷的環境導致腰酸背痛、大骨節病頻發。為(wei) 了既解除病人的痛苦,又為(wei) 他們(men) 節省花費,柳揚醫生不厭其煩,一遍遍地教病人做“小燕飛”等幫助身體(ti) 修複的動作,他說:“通過功能鍛煉,可以改善疼痛,對於(yu) 恢複身體(ti) 機能也有很大意義(yi) 。”
圖為(wei) 柳揚一遍遍地指導示範“小燕飛”的動作,旁邊的病患都好奇地跟著學
對於(yu) 普外科的陶振洲醫生而言,這次義(yi) 診最大的收獲就是對肝包蟲病患有了全麵的了解,他說:“以前隻在書(shu) 本上學過這些病,平時在城市也沒機會(hui) 接觸這種病症。來到這裏才發現,居然還有這麽(me) 多肝包蟲病患者。回去後我準備好好看看董家鴻院士的手術視頻,下次再來,對肝包蟲病就更有經驗了。”
作為(wei) 副領隊,3天的義(yi) 診中,張建科從(cong) 藥房到各個(ge) 診室,跑前跑後,隨處可見他的身影。知道柳揚醫生高反嚴(yan) 重且看診的病人多,就抽空塞氧氣瓶給他;遇上有經濟困難的病患,就組織大家捐款捐藥。張建科絕對稱得上是本次義(yi) 診的無名英雄,他的工作瑣碎繁雜卻毫無怨言。
3天裏,8位醫療誌願者討論最多的就是怎麽(me) 幫助藏族老百姓提升健康生活的理念,從(cong) 根本上杜絕一些病症的發生,以及未來用什麽(me) 方式對基層的醫療工作者進行技術指導。
記者看到的不僅(jin) 僅(jin) 是醫生們(men) 高超的醫術,更多的是作為(wei) 醫者的仁愛之心,對病患的同情心,麵對基層醫療工作者的平等心,保持做公益的一顆恒心。他們(men) 每一個(ge) 人,每個(ge) 舉(ju) 動都在用實際行動踐行著從(cong) 醫時的那顆初心!(新利平台 通訊員/張甜 記者/王智霖)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