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於(yu) 我國西藏北部的那曲,來自全國各地各民族的人分布於(yu) 各行各業(ye) ,與(yu) 當地群眾(zhong) 交往交流交融,形成了各民族團結互助、和諧共處的良好局麵。在這裏,講述的是一個(ge) 為(wei) 了愛情不遠千裏奔赴那曲,並訴說民族團結佳話的漢族幹部的西藏記憶。
圖為(wei) 談小燕同誌參加嘉黎縣第十三屆人民代表大會(hui) 投票選舉(ju) 照片由談小燕提供
談小燕,漢族,湖北人,中共黨(dang) 員,現任那曲市嘉黎縣縣委常委、宣傳(chuan) 部部長。她與(yu) 她的愛人普布紮西於(yu) 2003年相識並相愛於(yu) 湖北省職業(ye) 技術學院。相愛容易相守難,對於(yu) 兩(liang) 個(ge) 來自不同地域的人來說,談小燕和他的愛人最初麵臨(lin) 著兩(liang) 大主要現實問題:如何進藏工作和取得父母同意。
普布紮西深愛著談小燕,堅持多次向學校表態,要帶她一起去西藏,為(wei) 西藏發展做貢獻。最終獲得校方同意,並幫她申請了進藏的條件。而談小燕的父母堅決(jue) 反對她進藏,認為(wei) 西藏太遠。可是,一對戀人最終不顧父母反對,帶著僅(jin) 有的幾百塊錢坐上了去往西藏的火車。結果證明,西藏確實很遠,他們(men) 倒了兩(liang) 趟綠皮火車,一趟長途客車,經過5天5夜的時間才到達拉薩。當時年輕氣盛的談小燕竟不知道在翻越唐古拉山口時輾轉難眠、頭疼欲裂其實就是傳(chuan) 說中的高原反應。
據談小燕介紹,到了西藏後,愛人普布紮西分配到了那曲地區司法局。當時正值八月份,內(nei) 地正是酷暑難耐時,而那曲卻大雪紛飛,由此她第一次對西藏的氣候有了直觀的認識。“最初我們(men) 借住在愛人的親(qin) 戚家,一個(ge) 月後單位才分配了住房,房裏有一隻火爐,兩(liang) 張藏式床,除此以外空無一物,但我們(men) 還是因為(wei) 終於(yu) 有了自己的房而感到無比高興(xing) 。當時我們(men) 住的房子裏沒有水,下水道也不通,街道上有一輛輛賣水的三輪車,每天買(mai) 水吃。洗衣服都是到外麵露天的水井裏拉水,拉一桶水上來後,累的心口都在疼。家裏沒有廁所,最讓人刻骨銘心的是冬季的夜晚打著手電筒去很遠的地方上廁所,冷風呼呼地往脖子裏鑽。當時年輕的我們(men) 沒把高反當回事,沒把貧困的生活條件當回事,每天隻覺得幸福而充實。但每每想起家中的父母,我心中又難以抑製的傷(shang) 心和思念。在收到普布紮西第一個(ge) 月工資時,我們(men) 首先給我在內(nei) 地讀大學的妹妹寄了生活費。”
“2005年3月,我們(men) 有了第一個(ge) 孩子,那時我還沒參加工作,邊打工邊等待畢業(ye) 。我畢業(ye) 後,開始為(wei) 我的工作奔波,拿著派遣證一遍遍地向組織部門申請安排工作,一遍遍地跟工作人員解釋我進藏的原因。經過不懈努力,我也如願被分配到了那曲工作。工作兩(liang) 年後,西藏終於(yu) 通了火車,為(wei) 了讓父母放心,我說服父母來看望我們(men) 。我的母親(qin) 從(cong) 羌塘無人區就開始眼淚不斷,她說那是她一輩子沒見過的荒涼,大風呼呼地吹得火車窗戶都在顫抖。路過那曲看到一棵樹都沒有,一望無際的光禿禿的草皮,母親(qin) 心裏是多麽(me) 的心疼和不舍,但看到我的愛人對我很好,對他們(men) 也很貼心,才放下心來。就這樣,我們(men) 至今在那曲生活了17年,兩(liang) 個(ge) 孩子都在那曲長大,大兒(er) 子現在在重慶西藏中學上高一,小女兒(er) 在那曲市第一小學上一年級。”
圖為(wei) 談小燕同誌全家福照片由談小燕同誌提供
“在日常生活中,我對新興(xing) 事物的敏感度更高,會(hui) 第一時間跟愛人分享,他也會(hui) 教我很多西藏的文化習(xi) 俗,我們(men) 隔段時間就像朋友一樣交流對工作、生活的心得,這種交流會(hui) 持續三四個(ge) 小時。雖然有不同的生活習(xi) 慣和民族習(xi) 俗,但是能夠包容彼此,取長補短,相互促進。我認為(wei) ,夫妻之間必須有相互交流的習(xi) 慣,說出雙方不同的想法,並且需要包容、理解,這不是口號,必須要付諸實際行動,才能共同為(wei) 家庭奮鬥,共同創造更美好的生活。”
談起遇到的困難,談小燕說:“最難的是對父母的思念。從(cong) 上大學算起,我離開家已經18年了,陪伴父母的時間很少,沒有在父母身邊盡孝,心裏十分歉疚。因此每年休假時,我們(men) 會(hui) 盡可能的陪伴父母,孝敬父母。對於(yu) 個(ge) 人來說,首先是身體(ti) 健康。隨著年齡增長,高原反應日益強烈,我的心髒承受能力越來越差。間歇性的心悸,讓心髒負擔非常重。我會(hui) 盡量放慢腳步,平穩情緒,減少情緒波動。有時候,對工作上仍有力不從(cong) 心的情況。因為(wei) 那曲海拔高,氣壓低,稍微運動或工作節奏快任務重的情況下,就累的喘不上氣,頭疼胸悶長期困擾著我們(men) 來自內(nei) 地幹部。從(cong) 急從(cong) 重開展工作,難免有不細致不全麵的地方,隻能利用休息時間,慢慢做,努力達到工作要求。”
在這17年的時間裏,談小燕親(qin) 眼見證了那曲巨大的變化曆程。“以前,整個(ge) 那曲市僅(jin) 有一條崎嶇不平的街道,常年大風不斷,上下水不通,漫天塵土,髒、亂(luan) 、差現象非常嚴(yan) 重,路上行人少,沒有大型商場,幹部及群眾(zhong) 居住條件差。現在,道路寬敞,街道整潔,商業(ye) 繁榮,物流四通八達,人人享受著網購的快樂(le) 。幹部職工生活條件大大改善,都住進了便利周轉房,上下水通暢,再也不用買(mai) 水吃,夜晚不用再冒著嚴(yan) 寒走很遠找廁所。辦公區、住宅區實現了集中供氧、供暖,一應設施俱全。現在,我們(men) 感覺到非常幸福。西藏是我們(men) 國家的安全屏障、生態屏障,我們(men) 為(wei) 祖國守護和建設這片高原,覺得非常光榮。”
“關(guan) 於(yu) 語言,從(cong) 來不是困難,因為(wei) 愛人是藏族,常年耳濡目染,我除了說漢語,對藏語的日常用語也非常熟練。兩(liang) 個(ge) 孩子在實施雙語教學的學校上學,不僅(jin) 普通話和藏語說得很好,還會(hui) 說藏語那曲話、日喀則話,簡單的拉薩話。我希望孩子未來能夠理解父母在西藏工作的原因,熱愛祖國、熱愛西藏、熱愛那曲,也做對祖國有用的人。”
這些年,最讓談小燕感到榮幸和自豪的是她的家庭於(yu) 2018年被評為(wei) “自治區文明家庭”,愛人普布紮西於(yu) 2016年被評為(wei) “那曲地區民族團結示範個(ge) 人”。她說:“這裏的幹部隊伍,有藏族、漢族、蒙古族、回族、維吾爾族、彝族、布依族、土家族等。來自祖國的五湖四海,如青海、甘肅、山東(dong) 、遼寧、新疆、河南、陝西、湖南、四川、安徽、江西、貴州、浙江等。像我們(men) 這樣不同民族結合的家庭不在少數。少數民族群眾(zhong) 都能歌善舞,熱情活潑,對營造良好的家庭氛圍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我們(men) 在生活工作中,很好地促進各民族之間的了解和不同文化的相互借鑒。”(新利平台 通訊員/次林央珍、三木旦 作者係中國藏學研究中心那曲市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史調研組成員)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