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訊 7月24日,天龍山石窟佛首回歸儀(yi) 式在山西太原舉(ju) 行。流失海外近一個(ge) 世紀的山西天龍山石窟“第8窟北壁主尊佛首”回歸祖國後,在同期開展的“複興(xing) 路上 國寶歸來”特展上亮相。這是近百年來,第一件回歸山西天龍山石窟原屬地的流失海外文物。
圖為(wei) “複興(xing) 路上 國寶歸來”特展上的山西天龍山石窟“第8窟北壁主尊佛首”
這尊1400餘(yu) 年前雕成的佛首是國家一級文物。長33.7厘米,寬30.4厘米,高44.5厘米,重55.5公斤。佛首雕刻技術嫻熟、表現手法細膩,體(ti) 現了中華民族的審美和隋代工匠的高超技藝,是極其珍貴的石刻藝術精品。於(yu) 1924年前後被盜鑿盜賣出境。
圖為(wei) 山西天龍山全景
據介紹,山西天龍山石窟開鑿於(yu) 東(dong) 魏、北齊、隋唐時期(公元534-720年),有25座洞窟、500餘(yu) 尊造像,以精美的石刻藝術和鮮明的地域風格聞名於(yu) 世,在世界雕塑藝術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其獨具魅力的“天龍山樣式”見證了中華文明譜係中石窟藝術的巔峰。
然而,在19世紀40年代的動蕩歲月裏,中國開始淪為(wei)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hui) ,列強諸國中一些人以探險考察之名,染指我國曆史文化遺產(chan) 。20世紀20年代,不法之徒將黑手伸向了天龍山石窟。他們(men) 內(nei) 外勾結,到1930年之前,石窟幾乎所有造像頭部被鑿,部分造像甚至全身被盜。據不完全統計,石窟共有240餘(yu) 尊造像被盜鑿,150餘(yu) 尊成為(wei) 國外博物館和私人的珍藏,下落不明者不知凡幾。中國石窟寺之劫,以天龍山為(wei) 最。這是人類文明的浩劫,更是國人心中永遠的傷(shang) 痛。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我國十分重視流失海外中國文物的追索,尤其是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我國流失文物追索返還工作進入了全方位發展、多層次提高的嶄新階段。
圖為(wei) “複興(xing) 路上 國寶歸來”特展上的山西天龍山石窟“第8窟北壁主尊佛首” 攝影:中國文物報 李瑞
2020年9月14日,國家文物局監測發現,日本某拍賣行擬於(yu) 東(dong) 京拍賣一尊“唐天龍山石雕佛頭”,疑似天龍山石窟流失文物。對該拍品鑒定後,國家文物局、太原市天龍山石窟博物館向拍賣方發函要求撤拍。經國家文物局充分溝通,拍賣行董事長張榮(旅日華僑(qiao) ,浙江杭州人)與(yu) 日籍文物持有人談判完成洽購並將佛首捐獻給中國政府。
2020年12月12日12時,佛首自日本安全抵達北京,點交入庫,重回祖國懷抱。2021年2月11日,除夕之夜,佛首作為(wei) 2020年回歸祖國的第100件流失文物,亮相春節聯歡晚會(hui) 。2021年7月24日,佛首由國家文物局劃撥給太原市天龍山石窟博物館收藏,成為(wei) 第一件回歸天龍山原屬地的流失海外文物。
圖為(wei) 天龍山石窟佛首回歸儀(yi) 式現場
7月24日,天龍山石窟佛首回歸儀(yi) 式在山西太原舉(ju) 行。文化和旅遊部副部長、國家文物局局長李群,山西省委書(shu) 記、省人大常委會(hui) 主任林武為(wei) “複興(xing) 路上 國寶歸來”特展揭幕,山西省委副書(shu) 記、山西省人民政府省長藍佛安,山西省委常委、太原市委書(shu) 記羅清宇致辭,山西省委常委、宣傳(chuan) 部部長呂岩鬆,山西省委常委、秘書(shu) 長李鳳岐,佛首捐贈人張榮出席儀(yi) 式,山西省人民政府副省長張複明主持儀(yi) 式。
圖為(wei) 文化和旅遊部副部長、國家文物局局長李群(右)和山西省委書(shu) 記林武為(wei) 特展揭幕
李群指出,在以習(xi) 近平同誌為(wei) 核心的黨(dang) 中央堅強領導下,佛首歸來,昭示中華民族複興(xing) 道路,闡發文物追索中國主張,彰顯中華兒(er) 女團結力量,助力文物保護利用新征程。文脈與(yu) 國運相牽,千年天龍山,百年流失史,盛世歸來路,凝聚海內(nei) 外中華兒(er) 女珍視中華文化基因的愛國赤心,是中華民族偉(wei) 大複興(xing) 之路的生動注腳。
李群強調,流失文物是中國文化遺產(chan) 重要組成部分,中國政府保留追索曆史上被盜和非法出口文物的權利,包括石窟寺流失文物。中國政府堅定支持流失文物回歸原屬國,願和國際社會(hui) 一道,就妥善解決(jue) 曆史流失文物返還問題探索建立製度化安排,攜手共建更加公平正義(yi) 的文物追索返還國際秩序。
受林武委托,藍佛安代表山西省委、省政府對國家文物局長期以來的關(guan) 心支持表示感謝,對佛首捐贈人張榮的善行義(yi) 舉(ju) 表示敬意。他說,山西曆史悠久、人文燦爛,是全國著名的文物大省。天龍山石窟佛首回歸,展現了中國人民在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的英明領導下,弘揚愛國精神、凝聚磅礴偉(wei) 力,奮進中華民族偉(wei) 大複興(xing) 新征程的精神風貌。
羅清宇表示,佛首曆經百年漂泊,今天重回故地,這是以習(xi) 近平同誌為(wei) 核心的黨(dang) 中央堅強領導的結果,是國家文物局和山西省委、省政府大力推動的結果,也是張榮先生心係祖國、回報桑梓的結果。太原將以佛首回歸為(wei) 契機,加強文物工作,保曆史、保格局、保文化、保文明,進一步講好文物故事、做好活化利用,更好地延續曆史文脈、厚植城市底蘊。
圖為(wei) 國家文物局政策法規司司長陸瓊(右)向天龍山石窟博物館館長於(yu) 灝頒發文物入藏清冊(ce)
圖為(wei) 太原市委副書(shu) 記、市長張新偉(wei) (左)向佛首捐贈人張榮頒發“榮譽市民”證書(shu)
儀(yi) 式上,國家文物局政策法規司司長陸瓊向天龍山石窟博物館館長於(yu) 灝頒發文物入藏清冊(ce) 。太原市委副書(shu) 記、市長張新偉(wei) 向佛首捐贈人張榮頒發“榮譽市民”證書(shu) 。張榮表示將太原市政府頒發的獎金捐出,用於(yu) 支持文物追索返還工作。
佛首回歸儀(yi) 式前,林武、藍佛安和李群一同來到天龍山石窟,實地考察天龍山文物保護修繕工作,詳細詢問石窟開鑿曆史、藝術風格等情況,要求太原市和有關(guan) 部門加大對天龍山石窟的搶救性保護力度,進一步健全安全防範長效機製,科學規範做好文物數字化工作,辦好文物展覽, 切實把這一文化瑰寶保護好利用好。林武指出,要深入貫徹落實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關(guan) 於(yu) 文物保護利用工作的重要批示指示精神和視察山西重要講話重要指示精神,本著對曆史負責、對人民負責、對子孫後代負責的精神,始終把保護放在第一位,深化文物古跡學術研究和價(jia) 值挖掘,加強活化利用,更好發揮文物資源以史育人、以文化人的重要作用,為(wei) 山西文化強省建設作出貢獻。
圖為(wei) “複興(xing) 路上 國寶歸來”特展現場 攝影:中國文物報 李瑞
國家文物局有關(guan) 司室與(yu) 直屬單位、太原市委、太原市人民政府、山西省文物局、太原市文物局等負責同誌,新聞媒體(ti) ,以及有關(guan) 文博單位負責人共同見證了佛首回歸天龍山的曆史時刻。同期,“複興(xing) 路上 國寶歸來”特展在太原天龍山石窟博物館開展。展覽以天龍山石窟第8窟北壁主尊佛首為(wei) 核心展品,綜合運用珍貴文物、曆史圖片、數字複原、3D打印石窟等多種形式,全方位講述天龍山石窟文物流失與(yu) 回歸曆程,展現流失文物調查研究、考古發掘、修複保護最新成果,“最美微笑”綻放天龍山,古城太原喜迎文化盛宴。(新利平台 記者/劉莉 本文配圖除署名外均由國家文物局供圖)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