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文物界專家學者針對石窟寺文物追索返還發出《天龍山倡議》
新利平台訊 7月24日,“新時代石窟寺保護與(yu) 實踐”專(zhuan) 家研討會(hui) 在山西省太原市召開。通過研討和交流,研討會(hui) 發出了關(guan) 於(yu) 石窟寺文物追索返還的《天龍山倡議》。
圖為(wei) 研討會(hui) 與(yu) 會(hui) 專(zhuan) 家學者共同發出關(guan) 於(yu) 石窟寺文物追索返還的《天龍山倡議》
研討會(hui) 上,國內(nei) 石窟寺保護利用領域的專(zhuan) 家學者圍繞“新時代石窟寺保護研究與(yu) 實踐”進行了深入交流與(yu) 研討。中國社會(hui) 科學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員李裕群、北京大學考古文博學院副院長崔劍鋒、上海大學文化遺產(chan) 保護基礎科學研究院院長黃繼忠、新疆龜茲(zi) 研究院研究員趙莉、中國政法大學教授霍政欣、大足石刻研究院院長黎方銀、北京大學考古文博學院教授李崇峰、敦煌研究院保護研究所所長郭青林、中國社會(hui) 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副所長朱岩石分別以流失海外天龍山造像之追尋、天龍山石窟回歸佛首檢測研究分析、天龍山石窟雕刻風化與(yu) 水害問題治理、克孜爾石窟壁畫複原研究、石窟寺流失文物追索返還的法理思考、中小型石窟寺保護問題的應對策略——以重慶市為(wei) 例、從(cong) 雲(yun) 岡(gang) 石窟近年發掘和清理談石窟寺考古的意義(yi) 、敦煌石窟的保護與(yu) 未來任務思考、論北朝皇家石窟佛寺與(yu) 都城營建的關(guan) 係為(wei) 題,介紹了我國石窟寺流失文物情況、石窟寺保護利用現狀及未來發展展望。
本次研討會(hui) 恰逢天龍山石窟“第8窟北壁主尊佛首”回歸儀(yi) 式,與(yu) 會(hui) 專(zhuan) 家學者有感於(yu) 我國政府開展流失文物追索返還、促進文明交流互鑒的堅定信念和堅決(jue) 行動,通過研討和交流,一致決(jue) 定發出關(guan) 於(yu) 石窟寺文物追索返還的《天龍山倡議》。倡議闡述了中國石窟寺保護研究領域專(zhuan) 家對石窟寺流失文物的基本立場、基本觀點,強調中國石窟寺的重要價(jia) 值和其體(ti) 現的理念精神,譴責曆史上戰爭(zheng) 劫掠、盜竊、走私等行徑對中國石窟寺造成的嚴(yan) 重破壞,認為(wei) 中國石窟寺流失文物追索返還事關(guan) 中國人民的文化權益和民族情感,更是保護全人類共有文化遺產(chan) 不可或缺的工作。
為(wei) 促進更多石窟寺流失文物回歸中國,倡議進一步提出:支持中國政府對中國海外流失文物擁有所有權的原則立場,支持文物原屬國追索流失文物的正義(yi) 事業(ye) ;發揮石窟寺保護管理機構、科學研究機構、高等院校作用;鼓勵文物商店、文物拍賣公司、收藏者等市場參與(yu) 方提高法律意識和風險防範;引導社會(hui) 力量參與(yu) 支持流失文物追索返還各項工作;呼籲各國建立發展曆史上流失文物追索返還的國際規則體(ti) 係,健全石窟寺文物追索返還的國際合作機製。
《天龍山倡議》是流失文物追索返還領域,第一個(ge) 聚焦石窟寺文物的學術會(hui) 議文件,反映了中國文物界專(zhuan) 家學者對石窟寺文物追索返還的態度和主張,對於(yu) 凝聚各國、相關(guan) 國際組織,國內(nei) 文博機構、文物市場參與(yu) 方和社會(hui) 各界的共識和力量具有積極意義(yi) 。
本次研討會(hui) 由國家文物局、山西省人民政府指導,山西省文物局、太原市人民政府主辦,太原市文物局承辦。國家文物局政策法規司、博物館與(yu) 社會(hui) 文物司(科技司),山西省文物局、太原市人民政府、太原市文物局等相關(guan) 負責人參加了研討會(hui) 。(新利平台 記者/劉莉 圖片由國家文物局提供)
附:《天龍山倡議》全文
《天龍山倡議》
2021年7月24日,天龍山石窟佛首回歸儀(yi) 式暨新時代石窟寺保護研究與(yu) 實踐學術研討會(hui) 在中國太原舉(ju) 行。參加活動的全體(ti) 專(zhuan) 家學者共同見證天龍山石窟“第8窟北壁主尊佛首”回歸原屬地的盛事,有感於(yu) 中國政府開展流失文物追索返還、促進文明交流互鑒的堅定信念和堅決(jue) 行動。我們(men) 通過研討和交流,對石窟寺文物追索返還達成一致意見:
強調石窟寺是集古代建築、雕塑、壁畫等為(wei) 一體(ti) 的重要文化遺產(chan) 形態,凝結著宗教、文化、藝術發展形成的燦爛成就。中國石窟寺曆史悠久、分布廣泛、規模宏大、體(ti) 係完整,體(ti) 現了中華民族開放包容、兼收並蓄的價(jia) 值理念和天人合一、自強不息的文化精神。
譴責曆史上戰爭(zheng) 劫掠、盜竊、走私等行徑對中國石窟寺造成的嚴(yan) 重破壞,致使石窟寺的完整性和真實性遭到永久損害,大量珍貴石窟寺文物至今仍流失海外,中國曆史文化和民族精神缺失了不可替代的寄托。
相信流失文物回歸原屬國的重要性已為(wei) 國際社會(hui) 所公認,以聯合國為(wei) 核心的國際組織在體(ti) 係機製方麵取得諸多進展,流失文物追索返還的各國實踐正在努力推動。但由於(yu) 國際規則不足、各國法律相異,加之基礎研究欠缺、各方力量分散,中國石窟寺流失文物回歸尚存諸多障礙。
意識到中國石窟寺流失文物追索返還事關(guan) 中國人民的文化權益和民族情感,更是保護全人類共有文化遺產(chan) 不可或缺的工作。應當反思曆史,充分考慮中國石窟寺流失文物對於(yu) 中國人民的特殊重要性,通過多種方式促成其回歸中國。
有鑒於(yu) 此,我們(men) 鄭重倡議:
一、支持中國政府對中國海外流失文物擁有所有權的原則立場。支持文物原屬國追索流失文物的正義(yi) 事業(ye) ,支持國際組織協調各國追索返還行動,建立更加公平正義(yi) 的流失文物追索返還國際新秩序。
二、發揮石窟寺保護管理機構、科學研究機構、高等院校作用,加強石窟寺文物保護利用,防止石窟寺文物被盜竊和非法出境;推進石窟寺文物曆史、科學、藝術價(jia) 值研究,調查中國石窟寺流失文物情況,建設運行中國海外流失文物數據庫石窟寺專(zhuan) 庫;加強人才培養(yang) ,壯大石窟寺文物研究保護利用人才隊伍。
三、鼓勵文物商店、文物拍賣公司、收藏者等市場參與(yu) 方提高法律意識和風險防範,在開展和參與(yu) 文物流通過程中及時關(guan) 注石窟寺流失文物信息,對可能屬於(yu) 被盜竊或非法出境的石窟寺文物主動停止交易,采取積極措施促使其回歸原屬地、原屬國。
四、重視石窟寺文物的宣傳(chuan) 展示,引導公眾(zhong) 協同開展石窟寺文物保護利用。推動石窟寺流失文物回歸原屬國形成更為(wei) 廣泛的社會(hui) 共識,凝聚社會(hui) 力量參與(yu) 支持流失文物追索返還各項工作。
五、呼籲各國加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1970年公約、國際統一私法協會(hui) 1995年公約及其他相關(guan) 國際條約;通過一切可能的方式,推動有關(guan) 國際條約的實施,提升有關(guan) 國際條約的效能,建立發展曆史上流失文物追索返還的國際規則體(ti) 係。開展區域和國家間合作,加強跨國執法和司法協助,健全石窟寺文物追索返還的國際合作機製。
我們(men) 將始終秉承流失文物回歸原屬國的國際共識,協力提供石窟寺文物追索返還的中國方案,創新中國實踐,傳(chuan) 播中國主張;發揮石窟寺文物在新時代文化傳(chuan) 承、創新和發展中的重要作用,助力中華民族偉(wei) 大複興(xing) ,共同促進人類文明繁榮進步!
“新時代石窟寺保護研究與(yu) 實踐學術研討會(hui) ”與(yu) 會(hui) 代表
2021年7月24日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
絕代風華流離海外近百年 山西天龍山石窟佛首回歸原屬地公展
7月24日,天龍山石窟佛首回歸儀式在山西太原舉行。流失海外近一個世紀的山西天龍山石窟“第8窟北壁主尊佛首”回歸祖國後,在同期開展的“複興路上 國寶歸來”特展上亮相。[詳細] -
“北京中軸線”申遺彰顯城市曆史景觀保護 “中國理念”和“中國方法”
7月17日,第44屆世界遺產大會“城市曆史景觀保護與可持續發展”邊會在福州以線上會議形式舉辦。[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