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新聞 > 原創

【雪域歡歌70載·西藏啟航新時代】高原時評:雪域高原 換了人間

發布時間:2021-08-23 20:47:00來源: 新利平台

  

  編者按:今年是西藏和平解放70周年,70年前,一聲“春雷”響徹雪域高原,百萬(wan) 農(nong) 奴翹首以盼的“春天”降臨(lin) ,迎來了新生。70年後,他們(men) 正乘著“發展快車”,感受著高原巨變帶來的“速度與(yu) 激情”,雪域高原,換了人間。

  8月的西藏,藍天白雲(yun) 、彩虹哈達、 牛羊和綠草共同織造了一幅色彩斑斕的錦緞畫卷。

  8月19日,慶祝西藏和平解放70周年大會(hui) 在拉薩市布達拉宮廣場隆重舉(ju) 行。中央代表團帶著黨(dang) 中央和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的重托、帶著全國人民的深情厚誼,與(yu) 西藏各族人民一道隆重慶祝這一重大活動。

  歡天喜地把歌唱,敢叫日月換新天。70年來,西藏翻天覆地的巨大變化充分證明:沒有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就沒有新中國,也就沒有新西藏。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團結帶領西藏各族人民,曆經民主改革、成立自治區、建立社會(hui) 主義(yi) 製度、進行社會(hui) 主義(yi) 建設、推進改革開放、進入新時代,創造了彪炳千秋、利澤萬(wan) 代、亙(gen) 古未有的曆史功績。

  特別是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在以習(xi) 近平同誌為(wei) 核心的黨(dang) 中央堅強領導和親(qin) 切關(guan) 懷下,西藏各族兒(er) 女正意氣風發、攜手同行,西藏步入發展最好、變化最大、群眾(zhong) 得實惠最多的新時代。

  70年在曆史長河中猶如白駒過隙,卻給見證西藏70年發展的人們(men) 留下了深深的烙印。從(cong) 專(zhuan) 政走向民主,從(cong) 黑暗走向光明,從(cong) 封閉走向開放,從(cong) 貧窮走向富裕,短短幾十年,跨越上千年。

  憶往昔 不堪回首

  70年前,西藏是一個(ge) 黑暗、落後的政教合一的封建農(nong) 奴製社會(hui) ,百萬(wan) 農(nong) 奴在極端貧困中掙紮。

  70年前,西藏城鎮住房麵積不足30萬(wan) 平方米,人均住房麵積不足3平方米,90%以上的群眾(zhong) 沒有自己的住房,過著衣不蔽體(ti) 、食不果腹的生活。

  70年前,西藏隻有3所設備簡陋、規模很小的官辦藏醫機構和少量私人診所。

  70年前,西藏沒有一所現代意義(yi) 上的學校,文盲率高達95%。

  看今朝 幸福路長

  70年後,西藏全麵推進鄉(xiang) 村振興(xing) ,社會(hui) 大局更加穩定、經濟文化更加繁榮、生態環境更加良好、人民生活更加幸福,一個(ge) 嶄新的社會(hui) 主義(yi) 新西藏呈現在世人麵前。

  70年後,西藏城鎮居民人均自有住房麵積達到32.37平方米,農(nong) 牧民人均自有住房麵積達到41.15平方米,讓全體(ti) 人民住有所居,衣食無憂。

  70年後,西藏已建立起健全的醫療服務、婦幼保健、疾病防控、藏醫藏藥等服務體(ti) 係,醫療衛生網遍布城鄉(xiang) ,人均壽命大幅提高。

  70年後,西藏現代教育體(ti) 係完備,有各級各類學校3195所,學前教育三年毛入園率達87%,小學淨入學率達99.93%,初中、高中、高等教育毛入學率分別達106.99%、90.2%、56.14%。

  七十年 人間奇跡

  70年來,偉(wei) 岸的喜馬拉雅山見證了西藏和平解放以來的滄桑巨變,奔騰的雅魯藏布江奏響著新時代西藏發展進步的恢弘樂(le) 章。西藏人均預期壽命由1951年的35.5歲增加到71.1歲;西藏地區生產(chan) 總值由1951年1.3億(yi) 元到2020年已突破1900億(yi) 元;西藏交通大發展,“複興(xing) 號”在雪山環抱間飛馳,建製村村村通公路,140條航線聯通國內(nei) 外;西藏通信發展迅速,4G網絡覆蓋每一個(ge) 村莊。

  70年來,一批惠及民生、支撐國民經濟基礎的重大工程,如雨後春筍般在雪域高原湧現,其中不乏一些載入史冊(ce) 的世紀工程。它們(men) 的崛起,為(wei) 西藏現代化建設提供了堅實基礎,改善了高原人民的生產(chan) 生活條件。如今,“世界屋脊”仍在不斷刷新著“中國之最”的紀錄。

  70年來,中央政府累計投入1.63萬(wan) 億(yi) 元,近幾年援藏省市總計投入693億(yi) 元,其中大量資金用於(yu) 西藏的基礎設施建設,有力推動了西藏經濟社會(hui) 發展,創造了短短幾十年跨越上千年的人間奇跡,使西藏“換了人間”。(新利平台 記者/刁懷山)

  

(責編: 李絲雨)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