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訊 近日,羌塘草原迎來了全國政協常委、中國佛教協會(hui) 副會(hui) 長、中國佛教協會(hui) 西藏分會(hui) 會(hui) 長班禪額爾德尼•確吉傑布。從(cong) 寧瑪派色布寺到格魯派白日寺,再到苯教昌都寺和朗色寺,班禪深入調研、看望信教群眾(zhong) 、慰問僧尼、講經、禮佛。
當班禪抵達寺廟時,各寺廟僧眾(zhong) 滿懷欣喜,用最高禮儀(yi) 迎接。僧人們(men) 在地上繪出祥雲(yun) 圖案,組成儀(yi) 仗隊列,持黃傘(san) 、香爐,吹響海螺與(yu) 嗩呐,法號法鼓齊鳴。
8月23日,班禪來到西藏自治區那曲市申紮縣雄梅鎮色布寺講經、禮佛。
圖為(wei) 班禪步入色布寺 攝影:王淑
傳(chuan) 說蓮花生大師曾在此修行,如今色布寺主要服務於(yu) 雄梅鎮、馬躍鄉(xiang) 等信教群眾(zhong) 。
圖為(wei) 班禪為(wei) 色布寺僧人摸頂賜福 攝影:王淑
“這兒(er) 有藏北無人區之稱,海拔高,各方麵條件有限。今天天降吉祥甘露(下雨天),像班禪大師這樣的大活佛來到這兒(er) 為(wei) 我們(men) 講經,我們(men) 心裏無比榮幸,是說不出的感動和歡喜。”色布寺僧人久美旦巴說。
8月26日,班禪來到那曲市安多縣灘堆鄉(xiang) 昂青村白日寺。
圖為(wei) 白日寺僧眾(zhong) 恭候班禪 攝影:王淑
在白日寺,班禪講經、禮佛並勉勵僧眾(zhong) :“現已進入佛法再弘期的殊勝時代,我們(men) 作為(wei) 釋迦弟子具有繼承和發揚佛法的神聖使命,作為(wei) 佛家弟子牢記十世班禪大師生前的教誨,始終要做到愛國與(yu) 愛教。做到愛國關(guan) 鍵在於(yu) 要擁護黨(dang) 的領導,熱愛祖國,遵守法律,服務信眾(zhong) 。做到愛教關(guan) 鍵在於(yu) 要愛護佛法,為(wei) 寺廟擔責,嚴(yan) 守戒律,精進研修。”
圖為(wei) 班禪在白日寺講經 攝影:王淑
白日寺始建於(yu) 1679年,由索梅爾根•阿旺洛珠創建。當阿旺洛珠從(cong) 西藏到蒙古地區傳(chuan) 經時,蒙古信徒送其一頂蒙古包,之後被用作“帳篷寺廟”。白日寺帳篷寺廟是現今西藏唯一的蒙古包帳篷寺廟。
圖為(wei) 班禪在白日寺為(wei) 帳篷寺廟開光加持 攝影:王淑
圖為(wei) 班禪與(yu) 白日寺僧人合影留念 攝影:王淑
8月27日、28日,班禪在那曲市聶榮縣苯教昌都寺與(yu) 朗色寺講經、禮佛。
圖為(wei) 昌都寺一角 攝影:王淑
作為(wei) 佛教傳(chuan) 入西藏前的藏族本土宗教,苯教文化貫穿於(yu) 西藏的方方麵麵。從(cong) 生產(chan) 到生活,從(cong) 民俗到信仰,處處都有苯教文化的影子。
圖為(wei) 班禪在昌都寺 攝影:王淑
進入兩(liang) 座苯教寺廟,班禪按照苯教宗教儀(yi) 軌,逆時針朝拜,並按照儀(yi) 軌在寺廟主殿內(nei) 登上寶座。僧人代表向班禪敬獻曼紮,班禪為(wei) 他們(men) 摸頂賜福。
圖為(wei) 昌都寺僧人辯經 攝影:王淑
“大師不僅(jin) 是格魯派的大師,也是我們(men) 整個(ge) 西藏宗教界的代表引領人物,作為(wei) 整個(ge) 宗教界的大師,帶著黨(dang) 中央的關(guan) 懷來到我們(men) 這樣的小寺院,我們(men) 非常地感動,在這兒(er) 我替寺廟的所有僧人,向班禪大師表示感謝。”昌都寺僧人強久堅參說。
圖為(wei) 朗色寺僧眾(zhong) 恭候班禪 攝影:拉姆
“以前我一直以為(wei) 苯教是最有曆史、最有文化底蘊的,但到佛學院學習(xi) 之後我才知道各個(ge) 教派都有各自的曆史、轉世製度、厚實的文化底蘊,因此個(ge) 人認為(wei) 不同教派之間的彼此學習(xi) 、交流是非常有必要的。今天,迎來了班禪大師,這是我們(men) 寺院和本地苯教信教僧尼群眾(zhong) 的榮幸。”朗色寺活佛說。
在平均海拔4600米以上的羌塘草原調研、禮佛期間,班禪不分教派深入各座寺院,並按照各教派的經典、儀(yi) 軌展開講經、禮佛、交流,充分體(ti) 現了藏傳(chuan) 佛教大活佛對各個(ge) 教派一律平等地尊重和對信教群眾(zhong) 一視同仁的高尚品德,也充分體(ti) 現了各教派之間的和諧氛圍。
每到一座寺院,班禪勉勵廣大僧尼:“作為(wei) 佛家弟子牢記十世班禪大師生前的教誨,始終要做到弘揚佛法,利樂(le) 眾(zhong) 生,愛國愛教、護國利民,弘揚藏傳(chuan) 佛教慈悲為(wei) 懷、棄惡揚善、利國利民的光榮傳(chuan) 統,為(wei) 家鄉(xiang) 、為(wei) 祖國、為(wei) 人民作出自己的貢獻。”(新利平台 記者/王淑 拉姆 楊眉笑)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