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新聞 > 原創

立新山上“立新功”

發布時間:2021-09-12 19:38:00來源: 新利平台

  21歲、22歲、24歲、28歲、29歲、32歲...... 他們(men) 用一個(ge) 個(ge) 腳印丈量著祖國的邊境線……

  365天、730天、1095天、1460天、1825天、2190天.....他們(men) 不分晝夜守護邊境安寧……

  毒蛇、螞蝗、黑熊、豪豬、猴子……是他們(men) 在巡邏路上麵臨(lin) 的一個(ge) 又一個(ge) “未知”……

  他們(men) 是西藏出入境邊防檢查總站立新邊境派出所的民警,他們(men) 的每一個(ge) 身影、每一個(ge) 腳步,都是一個(ge) 故事。

  走上巡邏路就感覺走進了“毒物世界”

  9月的立新山正值雨季,森林茂密、空氣潮濕,遍布著螞蟥、毒蛇、毒蟲等許多未知的風險。

  為(wei) 打擊非法出入境活動、防止境外疫情輸入,立新邊境派出所在35公裏的邊境線上實行24小時輪流值守。


圖為(wei) 民警遇到的毒蛇

  在民警們(men) 日常的巡邏過程中,經常能遇到一些蛇,吐著血紅的毒芯。一邊走,一邊用木條敲打著前麵的草叢(cong) ,這是民警們(men) 自創的驅蛇方式——“打草驚蛇”。“我們(men) 山上的蛇可多了,五顏六色的,好幾次我拍下來用網絡識圖識別,都無法找到答案……”民警朱瀅說到。

  如果說毒蛇還能驅趕,那螞蟥就躲避不及了。在立新雨水最足的幾個(ge) 月裏,但凡鑽過林子的,出來後,身上掛著三四十條螞蟥都屬平常。螞蟥“刁鑽”,輕易不叫人發現,吸血前不過小細針般大小,飽飲後卻有小拇指那麽(me) 大。“有一次半夜睡覺,翻來覆去我都睡不著,總感覺被子裏濕乎乎的,掀開被子一看,這才發現腿上有四五條螞蟥,它們(men) 已經吸滿了血,變成小拇指般寬大……”民警拉旺說。


圖為(wei) 吸飽的螞蝗

  “危險是天然屏障!”在所長丹多看來,立新山上的邊境線越艱難陣地就越安全,但戰士隻有比“敵人”更適應山地,才能保衛好“陣地”。

  空城“暫停” 他們(men) “不停”

  在2015年尼泊爾“4·25”地震中,樟木鎮受災嚴(yan) 重。此後,當地民眾(zhong) 全部被轉移到500公裏外的日喀則市安置點,樟木鎮早已成為(wei) 了一座“空城”。如今地震已經過去整整六年,而立新邊境派出所的他們(men) 依舊在這個(ge) “孤鎮”的“孤山”中忠誠堅守。


圖為(wei) 民警巡邏身影

  6年來,戍邊、巡邏、堅守……他們(men) 用雙腳丈量著35公裏邊境線上每一寸土地。山裏水汽氤氳,如同在霧中行走,執勤路上走一遍,往往需要從(cong) 白天走到黑夜,整個(ge) 人都好像泡在水裏,渾身濕淋淋的。一整天都在行走,腳上很容易起泡,再在打濕的膠鞋裏一悶,就很容易發炎。


圖為(wei) 民警在巡邏

  在立新,風濕是所裏民警相當普遍的職業(ye) 病,不難理解:一路上渾身濕了幹幹了濕。由於(yu) 長期在潮濕的環境中工作,很多民警以前訓練時的舊疾也常常複發。可是即便是在這樣的環境下,訓練跟巡邏民警們(men) 也一樣都不耽誤。

  條件雖然艱苦,但民警們(men) 很樂(le) 觀。這群年輕的小夥(huo) 子會(hui) 在巡邏間隙,在山裏高唱“這山裏的水無比的甜……”。他們(men) 也會(hui) 在自己水壺裏加上糖和鹽,做成補充體(ti) 力的自製飲品,喝著喝著,他們(men) 竟喜歡上了這種奇特的味道。因為(wei) 常下雨,被子摸起來濕漉漉的,衣服晾曬五六天都幹不了,民警們(men) 便會(hui) 在太陽出來的時候,抱著被子、衣服“追太陽”。


圖為(wei) 民警在漆黑的山上找信號

  “在山上的執勤點,手機大多時候沒信號隻能用來看時間,但每天晚上,我們(men) 還是會(hui) 四處尋找信號,給家人報聲平安就行。隻要疫情沒有結束,我們(men) 絕不離開。”民警楊兵堅定地說道。夜晚氣溫驟降,執勤點的民警們(men) 在小山坡上找信號,屏幕的光亮映射在民警們(men) 堅毅的臉龐上。(新利平台 通訊員/劉戀)

(責編: 王智霖)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