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廣袤的藏北高原比如、班戈、申紮、尼瑪、聶榮、雙湖、巴青、索縣、安多等縣(區)一望無際的牧場上,星星點點的橙色開始變得多了起來,那是許多牧民家庭新添的機械裝置:高原撿拾車。
犛牛糞是藏北牧民生活中世代賴以生存的主要燃料。草地上、山坡上、房前屋後,到處都可見它攤曬或壘垛的身影。
如果說西藏高原是“世界屋脊”,那麽(me) 藏北就是“世界屋脊的屋脊”。這裏平均海拔4500多米,空氣含氧量不及內(nei) 地的一半。較低的含氧量很不利於(yu) 燃料的充分燃燒。犛牛糞由於(yu) 其粘性成分被犛牛在體(ti) 內(nei) 消化吸收後,剩下的纖維性物質疏鬆通透,增加了與(yu) 空氣的接觸麵積,使燃燒完全徹底,是難得的最佳燃料。
西藏和平解放70年來,農(nong) 牧區生產(chan) 生活條件全麵改善,實現了從(cong) 水桶到自來水管,從(cong) 油燈到電燈,從(cong) 土路到油路的進步,能源保障日益完善,但受傳(chuan) 統生產(chan) 生活方式和地理條件的影響和製約,在廣袤的農(nong) 牧區,燃燒牛糞作為(wei) 能源來源,仍是農(nong) 牧民群眾(zhong) 在很長一段時間內(nei) 不可或缺的生產(chan) 生活資料。沒有牛糞,牧民沒法燒火做飯,更無法取暖。
正因為(wei) 牛糞在人們(men) 日常生活中占有極其重要的位置。今年九月,北京建藏援藏工作者協會(hui) (下文簡稱“協會(hui) ”)所組成的誌願服務小組分多路向西藏阿裏、那曲、山南、日喀則、昌都五個(ge) 地(市)的14個(ge) 縣的農(nong) 牧民群眾(zhong) 發放了2730台高原撿拾車。這是自2017年以來,協會(hui) 發放撿拾車數量最多、覆蓋縣鄉(xiang) 最多的一年。截至目前,已累計向西藏農(nong) 牧民群眾(zhong) 發放撿拾車6800多台,還有一大批鐵鍬、商品編織袋及野炊爐灶和鐵鍋。
從(cong) 2017年到2021年,我作為(wei) 北京建藏援藏工作者協會(hui) 的一名誌願者,先後五次跟隨誌願者隊伍赴藏發放高原撿拾車。
這是高原撿拾車的發明者中國農(nong) 業(ye) 大學教師王光輝,在拉薩市尼木縣指導牧民群眾(zhong) 安裝撿拾車(唐召明2021年9月12日攝)
千百年來,西藏農(nong) 牧民群眾(zhong) 一直沿用人工撿拾、肩扛篼背的傳(chuan) 統方式收集牛糞,每天平均勞作2小時以上,負重平均20公斤。
如今,通過撿拾車的發明者中國農(nong) 業(ye) 大學教師王光輝率領他的學生現場指導設備的安裝和使用後,農(nong) 牧民群眾(zhong) 在現場看到,重量不到20公斤的撿拾車全部拆開隻有幾個(ge) 部件,僅(jin) 用兩(liang) 三分鍾就能安裝完畢。以前依靠婦女彎腰撿拾、背負運輸的拾糞工作已經演化為(wei) 腳踏撿拾和推車運輸,不僅(jin) 勞動強度縮小,而且勞動效率大大提高。
這是北京建藏援藏工作者協會(hui) 誌願服務組人員在西藏那曲市安多縣帕那鎮帕那社區指導牧民群眾(zhong) 安裝高原撿拾車(唐召明2021年9月14日攝)
今年9月15日,那曲市安多縣帕那鎮帕那社區居委會(hui) 居民嘎達在領到撿拾車後,激動地說:“協會(hui) 給我們(men) 捐贈了非常實用的物品,大家都很喜歡,以後一定要好好使用它。”
當日的捐贈儀(yi) 式結束後,許多牧民群眾(zhong) 排著長隊向從(cong) 北京來的誌願者獻上一條條潔白的哈達。此情此景,無不溫暖著每位誌願者的心田。
從(cong) 2011年起,王光輝與(yu) 他的學生就開始研製撿拾車了。當年,他們(men) 在深入高原牧區進行社會(hui) 創新實踐時發現,牛糞仍然是牧民生活中離不開的燃料,但撿牛糞又是牧女的一項繁重體(ti) 力勞動。於(yu) 是他們(men) 從(cong) 牧民生活實際需要出發,將高原撿拾車作為(wei) 研究牧區機械化課題的組成部分,開始研發工作。
幾年時間裏,項目團隊數次到高原實地調研、開展試驗,經過10多次修改完善,最終研發出通過國家農(nong) 機定型產(chan) 品鑒定,實用又好用的撿拾車。2015年進行的試驗表明,一位熟練使用撿拾車的成年人的撿拾效率約為(wei) 人工撿拾的7倍。
2016年,中國農(nong) 業(ye) 大學出資將56台撿拾車捐贈給當雄縣牧民,那一版的撿拾車是綠色。2017年,新版量產(chan) 撿拾車變成了橙色。
王光輝說:“橙色是國際救援色。一旦牧區出現災害天氣,我們(men) 希望撿拾車能幫助救援人員盡快識別受災牧民,從(cong) 而展開緊急救援。”
北京建藏援藏工作者協會(hui) 的成員,大都參加過西藏解放、建設和發展,對西藏充滿了感情。因此,當看到中國農(nong) 大研發的高原撿拾車成果時,協會(hui) 上下一致支持該項目,以助力於(yu) 西藏脫貧攻堅和鄉(xiang) 村振興(xing) 事業(ye) 。
幾年來,北京建藏援藏工作者協會(hui) 組織社會(hui) 各方力量,深入西藏脫貧攻堅和鄉(xiang) 村振興(xing) 任務重的高海拔地區,手把手地教牧民群眾(zhong) 組裝和使用撿拾車,使撿拾車成為(wei) “協會(hui) 與(yu) 牧民群眾(zhong) 血肉聯係”的一道獨特風景線。
這是北京建藏援藏工作者協會(hui) 誌願服務組人員在西藏那曲市索縣西昌鄉(xiang) 指導牧民群眾(zhong) 安裝高原撿拾車(唐召明2021年9月14日攝)
2021年9月14日,在那曲市索縣高原撿拾車發放儀(yi) 式上,西昌鄉(xiang) 黨(dang) 委副書(shu) 記加瓊表示,這些送到家門口的撿拾車體(ti) 現了黨(dang) 和政府對西昌鄉(xiang) 牧民群眾(zhong) 的關(guan) 懷。他說:“我們(men) 一定不辜負黨(dang) 和政府的期望,將西藏建設的更加美好!”
“今年是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成立100周年,也是西藏和平解放70周年。在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的堅強領導下,在全國人民的大力支持下,西藏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索縣縣委副書(shu) 記鍾宇棟動情地說,“這次北京建藏援藏工作者協會(hui) 向我縣捐贈高原撿拾車,是一件惠及老百姓的大好事、大實事。”
這是西藏那曲市索縣西昌鄉(xiang) 牧民群眾(zhong) 在用新領到的高原撿拾車練習(xi) 撿拾牛糞(唐召明2021年9月14日攝)
當天的發放儀(yi) 式上,共向索縣西昌鄉(xiang) 發放撿拾車200輛、鐵鍬200把、高原野炊灶鍋20個(ge) 、牛糞商品編織袋2000個(ge) 。我作為(wei) 北京建藏援藏工作者協會(hui) 新任秘書(shu) 長與(yu) 誌願者們(men) 一起,向接受捐贈的牧民群眾(zhong) 詳細介紹和演示撿拾車的組裝和使用技巧。
從(cong) 牧民群眾(zhong) 綻放的笑容中,我們(men) 可以強烈地感受到:高原撿拾車看起來雖小,但實實在在減輕了牧民群眾(zhong) 撿拾牛糞的體(ti) 力勞動強度,為(wei) 牧民群眾(zhong) 創造美好生活增添了獲得感和幸福感,也助力了鄉(xiang) 村振興(xing) 戰略的實施。
記得2017年,比如縣夏曲卡鎮牧民布南說過這樣兩(liang) 句話:“有了這個(ge) 裝置,妻子至少可以睡個(ge) 懶覺,也可以有更多時間照顧老人和孩子。”原來,他的妻子薩卓每天早上七點出門,背著糞簍在帳篷附近的草場轉上三四個(ge) 小時才能撿上10多公斤牛糞,他自己則白天到外打工,晚上把牛趕回家。布南家之前在農(nong) 貿市場上買(mai) 過一個(ge) 鐵製的小推車裝糞,不到一年就因為(wei) 輪胎壞了,螺絲(si) 鏽了而無法使用。
目前,包括布南在內(nei) 的西藏6800多戶農(nong) 牧民群眾(zhong) 領到了撿拾車,極大地減輕了他們(men) 撿拾牛糞的勞動強度。這是北京建藏援藏工作者協會(hui) 針對西藏農(nong) 牧民群眾(zhong) 無償(chang) 推廣的結果。
這是北京建藏援藏工作者協會(hui) 誌願服務組人員張建(中)在西藏那曲市索縣西昌鄉(xiang) 指導牧民群眾(zhong) 用手機掃碼進行高原撿拾車的視頻學習(xi) (唐召明2021年9月14日攝)
幾年來,在捐贈撿拾車時,北京建藏援藏工作者協會(hui) 還提出以兩(liang) 袋牛糞換小車的形式,即受益家庭必須先捐兩(liang) 袋牛糞,而捐贈的牛糞則集中提供給當地的養(yang) 老院或小學,以便當地的孤寡老人和小學生能多儲(chu) 備一些生活能源,讓愛心傳(chuan) 遞愛心。
高原撿拾車的出現給藏北牧民生活帶來了巨大改變。前兩(liang) 年,我在聶榮縣了解到,牛糞作為(wei) 過冬燃料,全縣一個(ge) 冬天需要儲(chu) 備3.5萬(wan) 噸。在當地一袋約5公斤裝的牛糞,可售賣到7元。建檔立卡貧困戶如果得到一台撿拾車,通過撿拾牛糞來儲(chu) 存或售賣,既可減少支出,又可增加收入。
這是北京建藏援藏工作者協會(hui) 誌願組服務人員在西藏那曲市巴青縣指導牧民群眾(zhong) 安裝高原撿拾車(唐召明2021年9月14日攝)
北京建藏援藏工作者協會(hui) 學習(xi) 指導老師範小建在今年發放撿拾車儀(yi) 式上說,希望通過高原撿拾車的捐贈,把京藏兩(liang) 地群眾(zhong) 的愛心連接起來,讓車鬥替代背筐、車輪化解重力、踏杆減少彎腰、糞叉撿出效率,讓撿拾車真正惠及農(nong) 牧民群眾(zhong) ,激發農(nong) 牧民群眾(zhong) 靠自身力量創造美好生活的願望。
“高原撿拾車看似一件小事,但是意義(yi) 卻很大。青藏高原牧區的鄉(xiang) 村振興(xing) 工作,既要有青藏鐵路這樣的大項目,也要有牛糞撿拾車這樣的‘繡花功夫’。”範小建說。
在鄉(xiang) 村振興(xing) 的道路上,正是這一個(ge) 個(ge) 小小的撿拾車,一場場愛心接力,在悄然助推著西藏農(nong) 牧民群眾(zhong) 走向更加幸福美好的新生活。(新利平台 文、圖/唐召明)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