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日,國家主席習(xi) 近平向《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第二十六次締約方大會(hui) 世界領導人峰會(hui) 發表書(shu) 麵致辭。習(xi) 近平指出,如何應對氣候變化、推動世界經濟複蘇,是我們(men) 麵臨(lin) 的時代課題。
人類共同的地球家園隻有一個(ge) ,應對氣候變化挑戰,中國方案成色十足。
應對氣候變化,中國致力於(yu) 維護多邊共識。應對氣候變化等全球性挑戰,多邊主義(yi) 是良方。作為(wei) 負責任的國家,中國積極推動共建公平合理、合作共贏的全球氣候治理體(ti) 係,為(wei) 應對氣候變化貢獻中國智慧中國力量。中國一直積極參與(yu) 全球氣候變化國際治理與(yu) 合作,主動參與(yu) 了自1992年《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簽署以來的履約談判及其責任落實。尤其是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2016年,中國在推動《巴黎協定》達成、生效和實施細則製定上發揮了曆史性作用,並且,以《巴黎協定》簽署及其隨後的國內(nei) 批準落實為(wei) 標誌,中國政府更加主動地致力於(yu) 全球氣候變化應對在國際與(yu) 國內(nei) 層麵的統一。此外,中國還積極開展應對氣候變化南南合作,幫助其他發展中國家尤其是最不發達國家、非洲國家和小島嶼國家提高應對氣候變化能力。
應對氣候變化,中國聚焦務實行動。中國高度重視應對氣候變化。作為(wei) 世界上最大的發展中國家,中國克服自身經濟、社會(hui) 等方麵困難,實施一係列應對氣候變化戰略、措施和行動。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在習(xi) 近平生態文明思想指引下,中國貫徹新發展理念,將應對氣候變化擺在國家治理更加突出的位置,不斷提高碳排放強度削減幅度,不斷強化自主貢獻目標,以最大努力提高應對氣候變化力度,推動經濟社會(hui) 發展全麵綠色轉型,建設人與(yu) 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2020年9月22日,國家主席習(xi) 近平在第七十五屆聯合國大會(hui) 一般性辯論上鄭重宣示:中國將提高國家自主貢獻力度,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二氧化碳排放力爭(zheng) 於(yu) 2030年前達到峰值,努力爭(zheng) 取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中國正在為(wei) 實現這一目標而付諸行動。取得了顯著成效。截至2020年底,我國單位GDP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8.4%,超過了我國向國際社會(hui) 承諾的40%至45%的目標。同時,頂層設計不斷完善,市場機製建設不斷推進,公眾(zhong) 意識不斷提高,形成了應對氣候變化工作持續推進的良好局麵。
應對氣候變化,中國加速綠色轉型。中國以科技創新為(wei) 驅動,推進能源資源、產(chan) 業(ye) 結構、消費結構轉型升級,推動經濟社會(hui) 綠色發展,探索發展和保護相協同的新路徑。秉持人與(yu) 自然生命共同體(ti) 理念,中國堅持走生態優(you) 先、綠色低碳發展道路,加快構建綠色低碳循環發展的經濟體(ti) 係,持續推動產(chan) 業(ye) 結構調整,堅決(jue) 遏製高耗能、高排放項目盲目發展,加快推進能源綠色低碳轉型,大力發展可再生能源,規劃建設大型風電光伏基地項目。近期,中國發布了《關(guan) 於(yu) 完整準確全麵貫徹新發展理念做好碳達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見》和《2030年前碳達峰行動方案》,還將陸續發布能源、工業(ye) 、建築、交通等重點領域和煤炭、電力、鋼鐵、水泥等重點行業(ye) 的實施方案,出台科技、碳匯、財稅、金融等保障措施,形成碳達峰、碳中和“1+N”政策體(ti) 係,明確時間表、路線圖、施工圖。
應對氣候變化挑戰,保護人類共同的地球家園,中國已經給出了響亮的答案,我們(men) 期待各方重信守諾,製定切實可行的目標和願景,並根據國情盡己所能,推動應對氣候變化舉(ju) 措落地實施。發達國家不僅(jin) 自己要做得更多,還要為(wei) 發展中國家做得更好提供支持。(新利平台 文/劉莉)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