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訊 11月3日,國務院新聞辦公室召開新聞發布會(hui) ,介紹即將由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的“十四五”文物保護和科技創新規劃有關(guan) 情況。據悉,規劃設置了6類21個(ge) 指標,明確了10方麵重點任務,設置了10個(ge) 專(zhuan) 欄48項重點工程項目。
圖為(wei) 發布會(hui) 現場 圖片來源:國家文物局供圖
文化和旅遊部、國家文物局,國家發展改革委社會(hui) 發展司,科技部社會(hui) 發展科技司等部門相關(guan) 負責人出席了發布會(hui) 。
國家文物局相關(guan) 負責人介紹,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以習(xi) 近平同誌為(wei) 核心的黨(dang) 中央對文物工作的重視前所未有。“十三五”期間,文物資源係統保護、科學研究、依法管理、合理利用得到全麵加強,財政投入持續加大,法規體(ti) 係不斷健全。進入“十四五”,文物領域五年規劃首次提升為(wei) 國家級專(zhuan) 項規劃。文化和旅遊部、國家文物局會(hui) 同有關(guan) 方麵,廣泛聽取各方麵意見建議,紮實完成“十四五”文物保護和科技創新規劃編製工作。
國家發展改革委社會(hui) 發展司相關(guan) 負責人介紹,“十四五”文物保護和科技創新規劃是落實“十四五”規劃《綱要》的國家級專(zhuan) 項規劃之一。在編製過程中,國家發改委結合相關(guan) 領域專(zhuan) 項規劃編製,加強統籌銜接和合理布局。國家發改委將健全政策環境,加大資金投入,統籌用好中央預算內(nei) 資金、專(zhuan) 項債(zhai) 、企業(ye) 債(zhai) 等渠道,加大科技應用,切實共同推進規劃實施見效,讓文物保護和科技創新工作既有“力度”、又有“溫度”。
科技部社會(hui) 發展科技司相關(guan) 負責人介紹,我國文物科技創新體(ti) 係“十四五”時期,將持之以恒加強基礎研究,開展建製化的跨學科研究;推動關(guan) 鍵共性技術攻關(guan) ,在國家重點研發計劃中部署“文物保護利用科技創新”研發任務;優(you) 化科技資源配置,在國家重點實驗室體(ti) 係中布局科技考古和保護等方向,建設綜合性科學研究實驗平台;推進科技創新成果應用示範,切實帶動文物保護利用提質增效。
據介紹,“十四五”期間,將全麵加強文物保護研究利用,全麵深化對中華文明的認知,全麵提升中華文化影響力,全麵推進文物治理體(ti) 係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推動實現從(cong) 文物資源大國向文物保護利用強國的曆史性跨越。
據了解,“十四五”文物保護和科技創新規劃有五方麵重點:堅持保護第一,健全係統高效的實體(ti) 資源和數字資源管理體(ti) 製,積極推進文物安全嚴(yan) 防嚴(yan) 管嚴(yan) 打嚴(yan) 治;堅持“五業(ye) 並進”,加強古遺址古墓葬考古研究和保護,在城鄉(xiang) 發展中加大文物古跡保護力度,保護好管理好運用好革命文物,進一步激發博物館改革發展活力,優(you) 化社會(hui) 文物管理服務;堅持科技人才雙輪驅動,全麵提升文物科技創新能力,切實發揮科技引領支撐作用,全麵加強文物學科專(zhuan) 業(ye) 和培養(yang) 體(ti) 係建設,加強文物機構隊伍建設,激發人才創新活力;堅持國內(nei) 國際雙向發力,創新文物合理利用方式,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依托文物資源更好展示中華文明風采、促進文明交流互鑒;堅持多方協同凝聚合力,不斷完善黨(dang) 委領導、政府負責、部門協同、社會(hui) 參與(yu) 的文物工作格局。
國家文物局相關(guan) 負責人等還就加大文物保護、做好考古工作、讓文物活起來、落實國家“十四五”規劃部署、加強文物科技創新、文物防災減災和應急管理、壯大文物人才隊伍、文物國際交流合作、讓人民共享文化遺產(chan) 等問題回答了記者提問。(新利平台 記者/劉莉)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