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asyfundingllc.com
home

【藏北故事】留在心中的歌:感受安多新變化

發布時間: 2021-11-24 15:03:00 來源: 新利平台

  今年盛夏,我隨北京建藏援藏工作者協會(hui) 高原撿拾車誌願服務組一行,來到闊別30年的西藏自治區那曲市安多縣城,向牧民群眾(zhong) 發放撿拾牛糞的高原撿拾車。

  唏噓30載,如電如夢。重返安多縣城,讓我無比驚喜的是這裏已變成了一座高樓林立、車水馬龍的現代化城鎮。過去印象中散落的土房屋、土街道,一刮風塵土就飛揚的縣城早已是舊貌換新顏。


這是青藏公路進藏第一站的安多縣城舊貌(唐召明1987年攝)

  安多縣地處唐古拉山脈南北兩(liang) 側(ce) ,藏語稱“未尾或下部”,平均海拔5200米,縣城海拔約4800米,為(wei) 青藏公路和青藏鐵路的交通要塞。在過去很長一段時間,進出藏80%以上的人員和物資都從(cong) 這裏經過。它是名副其實的西藏北大門,也是我一生中最為(wei) 難忘的地方。

  1987年初,我從(cong) 新華社青海分社調入西藏分社工作,安多就成了“我常回家看看”,乘汽車往返西寧的必經之路。尤為(wei) 難以忘記的是1991年,當我從(cong) 西藏調到北京工作,所乘坐的東(dong) 風牌卡車在唐古拉山下遭遇翻車事故後,幸虧(kui) 安多公路養(yang) 護段副段長、原唐古拉山109道班班長巴恰,率領21工區道班工人及時相救,使我們(men) 轉危為(wei) 安……


這是安多縣城當年最大、最好的建築“禮堂”舊貌(唐召明1987年攝)

  20世紀80年代,我多次來到安多縣采訪。那時縣城最大、最好的建築是“禮堂”。除此之外,大都是依河而建,稀稀散散,零零落落的鐵皮頂土屋。夜晚,柴油機隻發電二三個(ge) 小時,漫漫長夜常常一片漆黑,毫無生氣,加上天寒地凍、寒風呼嘯、高寒缺氧、沙塵滿天的惡劣自然環境,人們(men) 乘車路過這裏,僅(jin) 把它當成打尖休息的驛站,稍作休整後便匆匆離去。那時,從(cong) 青海格爾木市發往西藏拉薩市的長途客車,大都是兩(liang) 名汽車司機輪流駕車,即使1100多公裏的長途旅行很辛苦,人們(men) 也願意星夜兼程,而不願意在這裏休息和住宿。

  近年來,在國家和對口援助的沈陽市大力支持和幫助下,這裏已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驅車走進縣城,那些具有現代性、流行性、實用性和民族特色的辦公大樓、文化活動中心、大酒店、迎賓館等標誌性建築比比皆是。這些新建築與(yu) 一條條命名為(wei) 沈陽路、安獅路、通站路、文化路、高原路等新街道,以及人行道、路燈、停車位、垃圾處理箱等城鎮新設施,共同繪就了一幅現代化城鎮的美麗(li) 畫卷。

  更令我驚喜的是安多縣城幹部職工現在住上了通電、通上下水、通閉路電視、通寬帶、通暖氣、通氧氣、通加濕的“七通”兩(liang) 居室公寓房。而這曾是我過去居住在夏天像蒸籠、冬天如冰窖的鐵皮頂土屋時的夢想,沒想到今天變成了現實。

  據了解,1998年,世界海拔最高、國內(nei) 裝機容量最大的太陽能發電站在安多縣城建成,結束了沒有電的曆史。從(cong) 2002年起,安多縣又逐步解決(jue) 了城市供暖和上下水及公寓房的供氧加濕等問題,一舉(ju) 成為(wei) 藏北高原首個(ge) 機關(guan) 小區、辦公樓集中供暖、供氧和加濕的縣城。

  “一條條巨龍翻山越嶺,為(wei) 雪域高原送來安康,那是一條神奇的天路……帶我們(men) 走進人間天堂。”


這是一列火車正在通過世界上海拔最高的鐵路車站——唐古拉車站(唐召明2012年攝)

  從(cong) 北京到拉薩乘火車一路遠行,穿過可可西裏自然保護區、翻越唐古拉山,就來到了藏北第一縣、“西藏北大門”——安多縣。如今它像一顆閃亮的草原明珠,鑲嵌在“天路”上而大放異彩。


這是青藏公路所經過的海拔為(wei) 5231米的唐古拉山口,現已成為(wei) 遊人的觀光之地(唐召明1996年攝)

  而過去,唐古拉、安多卻是進出藏人們(men) 談及色變,不敢涉足的地方。那時人們(men) 一說到安多,就意味著要翻越唐古拉山。唐古拉山海拔5300多米,這裏常年風雪交加、天氣寒冷、氣候惡劣、含氧量極低。加之當時唐古拉段路況差,車輛又不好,路爛、車差、行程慢,翻越唐古拉,短則一天,長則兩(liang) 三天。長途的勞累、物資的匱乏、體(ti) 能的消耗,再加上高寒缺氧,對進出藏的人們(men) 來說,翻越唐古拉即意味著一場生死考驗。


這是青藏公路安多縣路段新貌(唐召明2021年9月15日攝)

  1974年初,國家的青藏公路改造工程全麵啟動,經過上萬(wan) 名基建工程兵11年的奮戰,終於(yu) 把瀝青路鋪築到了“世界屋脊”。隨後的30年間,青藏公路又經過幾次大的整治,幾次大的維修,目前青藏公路已成為(wei) 我國西部地區運輸效率最高、運營數量最大的高原公路。2006年7月1日,舉(ju) 世矚目的青藏鐵路建成通車,西藏的交通更是得以快速發展。

  目前,安多縣的74個(ge) 行政村全部通了公路。在安多縣城搭乘出租車3分鍾就可到達火車站,坐上南來北往的火車1個(ge) 多小時就可到達藏北高原首府那曲市,5個(ge) 多小時就可以到達西藏首府拉薩市,下行7個(ge) 多小時就可到達青海省格爾木市,到拉薩過周末已變成現實,曾經的天塹成了通途。

  這是安多縣所在地帕那鎮的兩(liang) 位著盛裝青年牧民在用手機了解外麵的精彩世界(唐召明2021年9月15日攝)

  公路通暢了,鐵路通達了,安多縣牧民群眾(zhong) 生活也越過越幸福。從(cong) 白天當衣晚上當被的羊皮襖到講究四季著裝;從(cong) 單一口糧糌粑到品種多樣的佳肴;從(cong) 帳篷、低矮的土坯房到舒適的安居房;從(cong) 犛牛馱物到汽車運輸;從(cong) 步行放牧到摩托車放牧……就連手機,也幾乎是人人一機在手,用它來了解外麵的精彩世界。


這是繁榮的安多縣城新貌(唐召明2021年9月15日攝)

  如今,從(cong) 安多經過的遊人越來越多,特別是自駕遊的遊人,都要首選這裏來看一看著名的唐古拉、長江源格拉丹東(dong) 、怒江源措那湖和藏北草原風光,感受一下藍天、白雲(yun) 、雪山、湖泊等壯麗(li) 景觀。更重要的是累了,這裏有各種不同檔次的賓館、酒店可供選擇住宿;餓了,這裏有具有民族特色的藏餐,也有非常地道的川菜,還有各色各樣的小吃;想休閑一下,這裏有激情的朗瑪廳、有酥油茶飄香的茶園……


這是自駕遊的遊人在安多縣境內(nei) 的一湖泊前拍照(唐召明2009年8月3日攝)

  如今的安多,伴隨著西藏交通事業(ye) 的發展,已從(cong) 青藏公路通車初期時的一個(ge) 小小驛站,發展成為(wei) “天路”上的一顆璀璨而熠熠生輝的明珠,並發出了耀眼的光芒。(新利平台 文、圖/唐召明)

(責編: 李雅妮 )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em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