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liang) 年前,我隨北京建藏援藏工作者協會(hui) 高原撿拾車誌願服務組一行,來到闊別20多年的西藏自治區那曲市聶榮縣發放撿拾牛糞的高原撿拾車。
重返聶榮縣城,令我十分驚喜的是這裏已變成了一座高樓林立、車水馬龍的現代化城鎮。過去隻有數排鐵皮頂的土房屋、規模不及內(nei) 地一個(ge) 小村莊的城鎮早已舊貌換新顏。
聶榮縣位於(yu) 那曲市中北部,聶榮藏語意為(wei) “盤羊溝”,平均海拔4700米左右。
這是在聶榮縣藏文夜校學習(xi) 藏文的幹部(唐召明1988年攝)
1988年,西藏大力推廣學習(xi) 藏語文,聶榮縣因藏文夜校辦得有聲有色,我和新華社西藏分社記者朗傑、土登一同驅車來這裏進行采訪報道。
這是聶榮縣城舊貌(唐召明1988年攝)
20世紀80年代,由於(yu) 建築材料短缺,那時的聶榮縣和藏北高原其它縣一樣,大都是鐵皮頂房屋。這些鐵皮頂房屋由於(yu) 頂子薄,擋風性能差,夏天像蒸籠,冬天成冰窖。
這是聶榮縣城新貌(唐召明2019年9月27日攝)
如今,登高遠望聶榮縣城,一棟棟高樓、一排排紅白相間的藏式新居和掛著紅色吉祥結及紅燈籠的太陽能路燈,與(yu) 一條條新命名為(wei) 查曲路、教育路、濱河路、盤羊路、紮布路、紮空路等街道,共同繪就了一幅美麗(li) 的城鎮新畫卷。
這是聶榮縣新建濕地公園的廊道、圍牆等景觀(唐召明2019年9月27日攝)
聶榮縣城北邊是一個(ge) 新修建的濕地公園,麵積約為(wei) 1720畝(mu) 。它建有景觀廊道、燈飾、圍牆,有效保護了縣城空氣環境,並起到了調節縣城及周邊生態環境,涵養(yang) 水源、防洪、防澇等作用。
這是聶榮縣新建濕地公園的廊道景觀(唐召明2019年9月27日攝)
漫步街頭,看見新命名為(wei) 遼寧路和神華大道的街道,我情不自禁地追憶起這裏的許多感人故事。
20世紀90年代,中央政府和全國各省市在繼80年代的43項援藏工程後,又一次進行了62項援藏工程,再次使藏北、乃至西藏奏響現代經濟建設的華彩樂(le) 章。
為(wei) 此,《www.easyfundingllc.com》雜誌社和西藏自治區30周年大慶辦公室計劃出版一本“西藏62項援建工程”圖文集。1997年,我被邀請赴藏幫助拍攝圖片,其中就包括拍攝新建的聶榮縣水電站。
聶榮縣是藏北高原的一個(ge) 純牧業(ye) 縣,千百年來牧民群眾(zhong) 燒的是牛糞,點燈用的是酥油。
20世紀80年代以後,聶榮縣有了一台柴油發電機,每天晚上發一二小時電,解決(jue) 縣城上千人的照明需要。建設一座自己的水電站,成為(wei) 聶榮縣人民久盼的願望。
於(yu) 是,遼寧省人民政府承建了聶榮縣水電站的建設任務。聶榮縣水電站原定裝機規模為(wei) 3×250千瓦,投資規模1500萬(wan) 元。遼寧省水電廳長帶隊的考察組到聶榮縣實地考察後,從(cong) 聶榮長期發展的需求著眼,決(jue) 定將電站規模擴建為(wei) 3×320千瓦,整個(ge) 投資比中央下達指標的3倍還要多,實際總投資達到了4667萬(wan) 元。
1994年8月電站進場公路和通訊線路開始施工;1995年1月4日,遼寧省援建聶榮縣水電站工程指揮部成立;2月12日,工程指揮部與(yu) 評標委員會(hui) 確定的中標承包商——西藏地熱開發公司,簽訂了施工承包合同。
1995年5月1日,機器的轟鳴聲宣告聶榮縣水電站正式開工。
水電站選址距縣城15公裏處,是在怒江上遊的下曲河上。這條河流淌了千百年,現在要截流,變水能為(wei) 電能,為(wei) 聶榮人民造福。大壩、電站廠房、10千伏輸電線路、城郊降變電所工程依次開工。
這是遼寧省人民政府所援建的聶榮縣水電站外景(唐召明1997年攝)
原本兩(liang) 年的工期,僅(jin) 曆時17個(ge) 月就全部竣工投產(chan) 。在這17個(ge) 月中,工人們(men) 戰勝高寒缺氧等困難,向身體(ti) 極限挑戰,保質保量地完成了預期的工作,計土石方13萬(wan) 立方米,混凝土1.44萬(wan) 立方米,設備安裝324噸,勞動量18.55萬(wan) 個(ge) 工作日。長達137米砌石重力壩橫貫下曲河東(dong) 西,嶄新的電站高高矗立。這是當時世界上已建成的海拔最高的水電站之一,隨著電站機組的轟鳴,聶榮縣終於(yu) 摘掉了無電縣的帽子,結束了無電縣的曆史。
除了聶榮縣水電站外,遼寧省還送給了聶榮縣人民水文站、氣象站各一座,他們(men) 還修好了縣城的入戶電網線路。電站機組運轉發電後,聶榮縣城機關(guan) 和群眾(zhong) 的生產(chan) 、生活用電從(cong) 此迎來了一片光明。
這座世界上最高的水電站每年平均發電120萬(wan) 千瓦小時,基本可以滿足縣城機關(guan) 和群眾(zhong) 的生產(chan) 、生活用電,對聶榮縣以後的經濟和社會(hui) 發展發揮了重大作用。
談到神華大道,我不得不提及神華集團(現已與(yu) 中國國電集團公司合並重組為(wei) 國家能源集團)對口援藏後給聶榮縣所帶來的巨大變化。
2001年6月,中央第四次西藏工作座談會(hui) 再次加大支援西藏的力度,將西藏尚未建立對口支援關(guan) 係的聶榮、雙湖、班戈、尼瑪、申紮等30個(ge) 縣(區),以不同方式全部納入對口支援範圍,並確定由神華集團、中國石油、中國石化、中國海油、中信集團等部分國有主要骨幹企業(ye) 和省(市)分別承擔對口支援任務。
從(cong) 2002年8月份以來,神華集團先後派出多批援藏幹部奔赴聶榮縣開展對口援助工作,為(wei) 聶榮縣的經濟和社會(hui) 發展做出了重大貢獻。
“幸福不忘共產(chan) 黨(dang) ,致富不忘援藏人。”住上安居房的聶榮縣色慶鄉(xiang) 帕玉村牧民紮西旺紮說。
這是由神華集團(現已與(yu) 中國國電集團公司合並重組為(wei) 國家能源集團)所援建的聶榮縣色慶鄉(xiang) 帕玉村安居新房(唐召明2019年9月27日攝)
這些年來,神華集團在援建工程中努力改善牧民生活,先後援建了色慶鄉(xiang) 帕玉村、尼瑪鄉(xiang) 銅龍村、聶榮鎮促巴村等幾個(ge) 小康示範村,過去由土坯簡單搭建的連片危房,變成了一排排整齊、漂亮的藏式新居。
這是聶榮縣色慶鄉(xiang) 帕玉村兩(liang) 位牧女使用手機了解外麵的精彩世界。現在,藏北高原許多牧民群眾(zhong) 使用上了手機(唐召明2019年9月27日攝)
20多年來,聶榮縣在國家的大力支持和神華集團的無私援助下,通過新建辦公大樓、住宅小區,實施公路和市政道路及農(nong) 網改造等工程,極大地改善了城鎮的麵貌,提高了牧民群眾(zhong) 的生活水平,使聶榮縣走上了跨越式發展道路。
如今驅車行進在平坦寬闊的柏油公路上,看到聶榮縣的100多個(ge) 村莊全部通了公路,全縣通車裏程達到了2000多公裏。20多年前那條通往聶榮縣顛簸不平、塵土飛揚的土路早已成了久遠的記憶,我仿佛看到了一個(ge) 正在騰飛的聶榮,也仿佛看到了一個(ge) 正在騰飛的藏北高原……(新利平台 文、圖/唐召明)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