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評:願天下再無“脊”病
【人物】北京大學人民醫院教授、海鷹基金會(hui) 發起人劉海鷹。
【故事】他從(cong) 2001年起帶頭組建中國最早一批脊柱外科,推動脊柱疾病的治療;2011年創立專(zhuan) 注於(yu) 脊柱疾病的基金會(hui) ;為(wei) 實現“解除患者疾苦,救死扶傷(shang) ”的誓言,年均手術達800台以上,成為(wei) “單人脊柱手術量最多、手術並發症最低”的醫生。近些年,基金會(hui) 走遍中西部貧困地區,為(wei) 6000多患者義(yi) 診,以醫者仁心仁術鑄牢了中華民族共同體(ti) 意識。
【點評】
醫者有仁心。“劉大大,您說話要算話,什麽(me) 時候來理塘看我?我的病特別特別好了,能直立走了,真的好想您呀。”電話那頭傳(chuan) 來的是四川省理塘縣中木鄉(xiang) 烏(wu) 依村澤仁擁忠的聲音。回想起初見擁忠,劉海鷹說:“小姑娘頭上紮著蝴蝶結、身穿連衣裙、腳踩一雙紅色小鞋,8歲的她一臉純真的笑容,似乎和同齡孩子沒有什麽(me) 區別,然而嚴(yan) 重的脊柱畸形卻一直折磨著她,當時身高隻有105厘米。”由於(yu) 家庭貧困,小擁忠的父母一度絕望,被迫放棄治療。然而,在一眾(zhong) 專(zhuan) 家及愛心人士的幫助下,2016年9月,由劉海鷹主刀,為(wei) 擁忠實施了脊柱矯形術。術後的擁忠挺起了脊梁,恢複良好。類似的動人故事,不隻發生在擁忠身上。還有來自寧夏農(nong) 民倪保福、青海藏族農(nong) 民達娃吉、青海玉樹的尼瑪鬆毛……一個(ge) 個(ge) 鮮亮名字的背後,都有可感可歎的故事。劉海鷹說:“從(cong) 學醫的那一刻起,我就一直把做良醫放在第一位。”正是這樣的信念,激勵著他為(wei) 患者拚盡全力,讓患者挺起“脊梁”,擁抱新生活。
醫者有大愛。脊柱外科手術對醫生的體(ti) 力消耗極大,由於(yu) 常年操勞,劉海鷹的身體(ti) 狀況並不理想。即便如此,他依然堅持親(qin) 自主刀手術。當有人問他,這麽(me) 多貧困患者,你能救得過來嗎?劉海鷹的回答簡單而有力:“盡我所能,治一個(ge) 、好一個(ge) 。”2021年,中國脫貧攻堅取得全麵勝利,這是又一個(ge) 彪炳史冊(ce) 的人間奇跡。“作為(wei) 醫生,我們(men) 不希望讓剛剛脫貧地區的患者因病返貧。”劉海鷹回憶,這些年,基金會(hui) 的醫學專(zhuan) 家和誌願者,利用自己的休息時間,深入祖國中西部貧困地區,足跡遍布青海、新疆、西藏等16個(ge) 省市自治區、54個(ge) 貧困縣市,先後為(wei) 6000餘(yu) 名偏遠貧困地區的患者進行義(yi) 診與(yu) 篩查;通過聯辦講座、論壇、講解手術等方式,對數千名基層醫生進行針對性培訓;治愈162位貧困脊柱疾病重症患者,使他們(men) 懷著感恩和對新生活的憧憬,從(cong) 此開啟不同的人生。一次次送醫上門,一點點攻克難關(guan) ,劉海鷹團隊不僅(jin) 妙手回春治頑疾,更將醫者有大愛寫(xie) 在祖國大地。
醫者有追求。脊柱是身體(ti) 的“中流砥柱”,是力量的傳(chuan) 導。青藏高原由於(yu) 高海拔、寒冷低氧的特殊環境,導致包括脊柱疾患在內(nei) 的一些疾病的發病率相對其它地區較高。人口還不到20萬(wan) 的青海省海北州門源縣中度以上脊柱疾病患者就有260多人,其中還有一些未成年人。作為(wei) 全國大骨節病病情比較嚴(yan) 重的地區之一的西藏自治區昌都市,因大骨節病導致的脊柱重症患者也有不少。因此,在青少年群體(ti) 中篩查出早期的脊柱畸形患兒(er) ,從(cong) 根本上減少重症脊柱疾病的發生至關(guan) 重要。劉海鷹建議,“父母在早期一定要觀察孩子在90度前屈的情況下,後背一豎和四橫是否平行水平,以便早發現、早治療。同時督促孩子多做體(ti) 育運動,避免造成姿勢型的側(ce) 彎。”近年來,黨(dang) 中央一直高度重視地方病防治工作,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曾多次作出重要批示,國家衛健委等10部門專(zhuan) 門印發地方病攻堅行動方案,僅(jin) 2018年以來,國家財政就撥出專(zhuan) 款3.1億(yi) 元用於(yu) 醫療救護和科研,取得顯著成效。“響應黨(dang) 中央號召,切實為(wei) 西藏和四省涉藏州縣各族群眾(zhong) 送溫暖、辦實事,力爭(zheng) 成為(wei) 國家對高原醫療幫扶的有益補充。”劉海鷹坦言:“我的願景就是願天下再無‘脊’病。”
醫者,是促進人類健康共融的一座橋梁。匯聚更多愛和力量,就能幫助更多人擁抱更加出彩的人生。行萬(wan) 裏路、遵循“治一個(ge) 、好一個(ge) ”的劉海鷹團隊,正在用仁心、大愛、追求,書(shu) 寫(xie) 高原脊柱健康新篇章。正如劉海鷹的期待,“願天下再無‘脊’病”,健康中國一定行!(新利平台 文/周晶 陳浩力 趙振宇)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
網評:三頂帽子,冬奧故事精彩延續
冬奧落下帷幕,各國運動員和媒體記者們紛紛踏上歸途。半個多月的時間裏,精彩紛呈的冬奧成為了大家共同的美好回憶,這些記憶也將通過不同的載體延續著冬奧的故事。[詳細] -
網評:北京冬奧,不說再見
雪花隱去,聖火熄滅,北京冬奧完美落幕。在北京冬奧會閉幕式上,國際奧委會主席巴赫說:“這是一屆真正無與倫比的冬奧會。”[詳細] -
網評:告別冬奧會,屬於每一個人的奧林匹克精神永不落幕
2022年2月20日,是火爆全網的“冰墩墩”正式上班的最後一天,第24屆北京冬季奧林匹克運動會閉幕式舉行,為期16天的盛世落下帷幕。[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