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asyfundingllc.com
home

見證、傳承——探訪拉薩藏熱公墓紀念館

發布時間: 2022-03-13 14:28:00 來源: 新利平台

  新利平台訊 “吱呀”一聲,一道紅色的大門打開了,映入眼簾的是牌匾上鐫刻的“忠骨英魂”四個(ge) 大字。再細看,玻璃罩保護起來的石碑,無聲講述著這裏的斑駁曆史。

  日前,記者來到西藏自治區拉薩市城關(guan) 區納金街道藏熱村藏熱漢族公墓園區內(nei) ,探訪於(yu) 2月16日對外開放的藏熱公墓紀念館。


圖為(wei) 藏熱公墓紀念館內(nei) 景 攝影:王媛媛


圖為(wei) 藏熱公墓紀念館展陳的石碑 攝影:王媛媛

  “以前西藏拉薩東(dong) 麵的山腳下,有一座軍(jun) 民的墳塚(zhong) 。乾隆六十年,承蒙前任駐藏大臣鬆筠、和寧與(yu) 文武官員軍(jun) 民人員等捐資采購一塊共計四百五十丈的荒地作為(wei) 在藏兵民的墓地使用。最初曾在這裏樹立了碑誌,希望可以被後人追思憶念。”

  藏熱公墓紀念館裏展陳的“大清西竺義(yi) 塚(zhong) 碑記”石刻碑文,記載了藏熱漢族公墓的原委。

  這片墓地埋葬的是清乾隆時期清軍(jun) 與(yu) 西藏地方各族人民一起抵禦廓爾喀軍(jun) 隊入侵西藏時戰死疆場的將士,以及後來堅守、奉獻在西藏的漢族和其他民族人士。至今,他們(men) 的後人仍會(hui) 在年節時來此緬懷祭祀。

  這也是藏熱公墓紀念館第一個(ge) 展區“追思先輩”的核心展陳。通過石碑、碑文拓片與(yu) 解讀,複原的清軍(jun) 裝束和生活場景,讓觀者追憶曆史。

  繼續前往第二個(ge) 展廳,在藏熱漢族墓地的形成發展曆史上,鬆筠(任期:1794-1799)、和寧(任期:1800-1801)、瑚圖禮(任期:1811-1814)三位駐藏大臣發揮了重要作用。“感念前人”展區介紹了三位駐藏大臣相關(guan) 文字和實物資料,還展示了民間團體(ti) 和個(ge) 人曾捐資修建維護墓地名單,讓觀者更加立體(ti) 形象地了解墓地。

  先輩曆經千辛抵達高原,將他鄉(xiang) 當作故鄉(xiang) 。當高原的風早已熟稔於(yu) 心時,他們(men) 已將自己的根深深紮下,長得枝繁葉茂。與(yu) 藏族等當地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演繹著一個(ge) 個(ge) 令人動容的民族團結故事。

  藏熱公墓紀念館最後一個(ge) 展區“聆聽心聲”部分,也通過多媒體(ti) 動畫、影像等方式,講述著先輩後裔生活在高原、建設新西藏的故事。


圖為(wei) 藏熱墓地紀念館外景 攝影:王媛媛


圖為(wei) 藏熱公墓一角 攝影:王媛媛

  告慰先輩、教育後代。藏熱漢族公墓裏的一個(ge) 個(ge) 墳塚(zhong) 是不能忘卻、也不敢忘卻的被稱作“曆史”的曾經,新建成的藏熱公墓紀念館則將這些“曾經”展陳在今人麵前,是見證,更是傳(chuan) 承。(新利平台 記者/王媛媛)

(責編: 李文治 )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em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