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asyfundingllc.com
home

紅色江達:讓民族團結之花美麗綻放

發布時間: 2022-03-18 21:47:00 來源: 新利平台

  新利平台訊 近年來,西藏自治區昌都市江達縣深入貫徹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係列重要講話精神,貫徹落實中央、自治區黨(dang) 委、市委決(jue) 策部署,積極探索創建全國民族團結進步示範縣的經驗做法,堅持頂層設計和打牢基礎相結合,形成了“江達特色的民族團結進步創建”之路。

  崗托村位於(yu) 金沙江與(yu) 色曲河的“丁”字交匯處,站在金沙江畔,對麵崖壁上“西藏”兩(liang) 個(ge) 大字赫然入目。1950年,在渡江過程中,十八軍(jun) 戰士們(men) ,抵著敵人的槍林彈雨,劃著牛皮船駛向了對岸,第一麵五星紅旗在崗托村冉冉升起。當時,中國人民解放軍(jun) 被當地群眾(zhong) 親(qin) 切地稱為(wei) 金珠瑪米,得到了群眾(zhong) 們(men) 的廣泛支援。家住金沙江邊的澤旺平措老人,撫摸著十八軍(jun) 戰士當年留在他家的軍(jun) 用水壺,激動地說:“當年,十八軍(jun) 進藏之後,我們(men) 村民組成一個(ge) 隊當船夫給他們(men) 運送物資,一直到通路之前,有三年多時間,從(cong) 德格到崗托,再到昌都,這個(ge) 線路,我們(men) 一直在幫。”

  今年73歲的玉蘭(lan) 老人,在崗托村生活了多年,她的父親(qin) 是來自四川的漢族,母親(qin) 是崗托村的藏族,從(cong) 小就在藏漢結合家庭中成長起來。現在,在女兒(er) 衝(chong) 旺姆的精心照料下,過著安詳幸福的晚年生活。江達縣崗托鎮黃格村村民玉蘭(lan) 說:“大概二十多年前,我們(men) 搬到了崗托村生活,這麽(me) 多年,鄉(xiang) 裏、村裏的領導對我們(men) 家很照顧,我感覺現在生活的很好,很滿意!”


圖為(wei) 玉蘭(lan) 老人在女兒(er) 的精心照料下過著幸福新生活

  如今,江達縣境內(nei) 形成了藏族為(wei) 主,漢族、回族、彝族、土家族等14個(ge) 不同民族組成的大家庭。從(cong) 崗托村出發,沿著國道317,經過半個(ge) 小時的車程,就到了位於(yu) 趙爾豐(feng) 同普衙門遺址旁邊的同普鄉(xiang) ,僅(jin) 這一個(ge) 鄉(xiang) 就有15戶民族團結家庭。

  羅珍家就是其中一個(ge) 比較具有代表性的家庭,羅珍是藏族,丈夫趙以存是漢族,夫妻倆(lia) 在國道邊上經營著一家中餐館。因為(wei) 他們(men) 倆(lia) 為(wei) 人熱情,回頭客比較多,一到飯點兒(er) ,店裏總是顧客盈門。2002年,羅珍和趙以存在拉薩打工時認識,結婚後,他倆(lia) 就回到同普生活,不知不覺間,20年就過去了。如今,他們(men) 已經擁有了一個(ge) 幸福的五口之家。趙以存談到現在的生活難掩心中的喜悅:“這麽(me) 多年,我們(men) 和左鄰右舍相處地很融洽,不管誰家裏有事,我們(men) 都相互幫忙,感覺跟在青海老家沒啥子區別。”


圖為(wei) 民族團結家庭趙以存給小兒(er) 子看一家五口的全家福

  除了有民族團結的文化、曆史、故事傳(chuan) 承,江達縣還積極發揮援藏資源,把人才、技術毫無保留地融入到各行各業(ye) 發展之中,彰顯了各民族共同團結奮鬥、共同繁榮發展的時代風采。在江達縣人民醫院裏,來自天津的“組團式”援藏醫療隊,讓群眾(zhong) 們(men) 切實感受到了民族團結帶來的愛與(yu) 力量。江達縣人民醫院院長、中組部“組團式”援藏醫療隊隊員張琪說:“醫療事業(ye) 注重團隊協作,單槍匹馬不可能完成一個(ge) 重大搶救,之前有一個(ge) 藏族小夥(huo) 子受了很嚴(yan) 重的胸外傷(shang) ,我們(men) 援藏老師和本地醫生通力協作,經過六個(ge) 小時的搶救,他幸運地轉危為(wei) 安。沒想到,他82歲的爺爺親(qin) 自來醫院給我們(men) 獻上了哈達和錦旗,當時我太感動了。”


圖為(wei) 患者貢嘎登達家屬為(wei) 表示感謝為(wei) 援藏醫生送上了錦旗

  如今,在江達處處彰顯著各族幹部群眾(zhong) 情同手足的生動畫卷,處處展現著軍(jun) 民魚水情深的真摯情感,通過在15個(ge) 機關(guan) 單位、3個(ge) 鄉(xiang) 鎮、22個(ge) 村居,11所學校、3家企業(ye) 、2座軍(jun) 營、12座寺廟、6個(ge) 景區率先開展試點創建,實現創建全覆蓋;創建民族團結示範家庭100餘(yu) 戶、示範商戶15個(ge) ,形成以點串線、以線帶片、以片帶麵的創建格局;以“紅色江達”為(wei) 品牌牽引,深挖紅色資源優(you) 勢,打造民族特色小城鎮和特色村寨旅遊文化景點,推動民族文化與(yu) 旅遊深度融合,促進各民族交流交往交融,讓民族團結之花處處綻放。

  就如何讓民族團結創建工作繼續走深走實,江達縣委常委、統戰部長洛鬆丁增說:‘全國民族團結進步示範縣’對於(yu) 我們(men) 江達縣,不僅(jin) 是崇高的榮譽稱號,更是沉甸甸的政治責任。我們(men) 將圍繞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ti) 意識這條主線,持續實施好江達縣民族團結進步創建鞏固提升五年規劃,切實把全縣各民族群眾(zhong) 的智慧和力量凝聚到‘建設美麗(li) 幸福西藏 共圓偉(wei) 大複興(xing) 夢想’上來,續寫(xie) 新時代‘康巴江達、人文江達、紅色江達、誠信江達’的傳(chuan) 奇故事,為(wei) 建成團結富裕文明和諧美麗(li) 的社會(hui) 主義(yi) 現代化新西藏貢獻力量。”

  【記者手記】在江達,我們(men) 聽到了,太多太多令人感動的民族團結故事;在江達,我們(men) 看到了,各族人民像石榴籽一樣緊緊團結在一起,他們(men) 在其樂(le) 融融的氛圍中發展生產(chan) 、維護穩定、保護生態、固邊強邊。我們(men) 相信,隻有每一個(ge) 人都當好民族團結進步的“音符”,才能譜寫(xie) 出社會(hui) 大局長足發展穩定的新樂(le) 章!(新利平台 通訊員/梁俠(xia) 平措 巴姆)

  

(責編: 蘇洋 )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 崢嶸歲月,值得回首

    西藏和平解放70年來,從封閉落後的封建農奴製社會一舉邁進社會主義新社會,實現了社會和經濟的跨越式發展,現代化建設日新月異、突飛猛進,社會舊貌換新顏。 [詳細]
  • 重走父輩路 紅色波密行

    這次“紅色波密之行”使我們更加堅定了崇高的理想信念,不忘初心、牢記使命,賡續紅色血脈,永續革命精神! [詳細]
  • 傳承紅色基因 重走父輩西藏路

    我是薛榮,祖籍重慶,1958年出生於西藏昌都。6歲那年,跟隨從部隊轉業的父母回到內地生活。 [詳細]
em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