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asyfundingllc.com
home

重走父輩路 紅色波密行

發布時間: 2021-08-01 17:04:00 來源: 新利平台

  我的父親(qin) 郭家祥,是中國人民解放軍(jun) 第十八軍(jun) 的一員。在慶祝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成立100周年、西藏和平解放70周年之際,我們(men) 兄弟姐妹一行 6 人,隨十八軍(jun) 子弟“紅色波密之行”河南團來到了西藏自治區林芝市波密縣,重走父輩和平解放西藏的革命道路,重溫那段艱苦奮鬥的紅色曆史。

  
圖為(wei) “紅色波密之行”河南團部分成員在“紅樓”前合影

  西藏和平解放後,在舉(ju) 步維艱、發展受困之時,我的父親(qin) 積極響應中央政府“不吃地方、自供自給”的號召,在波密地區建立了易貢農(nong) 場,用來解決(jue) 部隊糧食供給不足問題。1952年至 1953年期間,父親(qin) 任易貢農(nong) 場第一任場長。我的母親(qin) 格桑卓瑪是四川省巴塘人,1951年2月,十八軍(jun) 進軍(jun) 西藏路過巴塘時,她毅然決(jue) 然參軍(jun) 入伍,成為(wei) 十八軍(jun) 首批進藏女兵之一。後經組織介紹在波密易貢農(nong) 場與(yu) 父親(qin) 認識,於(yu) 1953年8月1日與(yu) 父親(qin) 結為(wei) 伉儷(li) 。

  父親(qin) 母親(qin) 在西藏最艱苦的地方——那曲市巴青縣搞建設,一待就是30年。這期間他們(men) 生育了7個(ge) 孩子,由於(yu) 那曲環境惡劣,有兩(liang) 個(ge) 未滿周歲就不幸夭折,無奈隻好把其他5個(ge) 孩子寄養(yang) 在內(nei) 地幼兒(er) 園和親(qin) 戚家中。他們(men) 為(wei) 維護漢藏一家親(qin) ,積極做好民族團結和統戰工作做出了巨大的犧牲。

  70年彈指一揮間!今天,當我們(men) 踏上波密,這片父親(qin) 母親(qin) 曾經戰鬥過、工作過的熱土時,不禁潸然淚下。英勇的十八軍(jun) 在把五星紅旗插上世界屋脊的進程中,立下了不朽的功勳。如今的易貢農(nong) 場,現在已經成了易貢茶場,為(wei) 波密的經濟建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紅色波密之行”讓我們(men) 終於(yu) 理解了父母親(qin) 舍小家為(wei) 大家,讓子女成為(wei) 中國第一代“留守兒(er) 童”的心路曆程;理解了父母親(qin) 即使一雙兒(er) 女因“高反”夭折也要把畢生奉獻給西藏建設事業(ye) 的信仰和決(jue) 心!

  在保護生態環境、守護生靈草木的同時,西藏也加快了城市規劃建設、可持續發展的腳步。如今的西藏早已建成了完善的交通、能源、通訊、醫療、教育等設施體(ti) 係,為(wei) 經濟發展和社會(hui) 進步奠定了重要的物質基礎,同時為(wei) 改善人居環境和提高人民生活質量創造了必要的條件。相信父親(qin) 若看到西藏發生的翻天覆地的變化,也一定很欣慰吧!

  
圖為(wei) 我們(men) 兄弟姐妹在布達拉宮前留影

  這次“紅色波密之行”使我們(men) 更加堅定了崇高的理想信念,不忘初心、牢記使命,賡續紅色血脈,永續革命精神!十八軍(jun) 精神與(yu) 雪域高原同在,弘揚“老西藏精神”與(yu) 推動高質量發展同行!(新利平台 文/郭京華 作者係十八軍(jun) 戰士郭家祥女兒(er) )

(責編: 常邦麗 )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em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