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評:播下“好種子” 帶來好收獲
“種子是我國糧食安全的關(guan) 鍵。隻有用自己的手攥緊中國種子,才能端穩中國飯碗,才能實現糧食安全。”4月10日,正在海南考察的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第一站就來到三亞(ya) 市崖州灣種子實驗室,了解海南支持種業(ye) 創新等情況,再次指明種子之於(yu) 中國飯碗、之於(yu) 糧食安全的重要戰略意義(yi) 。
民為(wei) 國基,穀為(wei) 民命。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曾在多個(ge) 重要場合頻頻提及“種子”問題。2020年12月,中央經濟工作會(hui) 議提出解決(jue) 好種子和耕地問題。同年中央農(nong) 村工作會(hui) 議上,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強調早日實現重要農(nong) 產(chan) 品的種源自主可控;2021年5月,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在河南考察時指出,從(cong) 培育好種子做起,加強良種技術攻關(guan) ,靠中國種子來保障中國糧食安全;2022年全國兩(liang) 會(hui) 期間,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指出,“推進種業(ye) 領域國家重大創新平台建設”“加強種質資源收集、保護和開發利用,加快生物育種產(chan) 業(ye) 化步伐”……從(cong) 解決(jue) 好種子問題到實現自主可控,從(cong) 加強技術攻關(guan) 到生物育種產(chan) 業(ye) 化,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反複提及的背後是一條布局種子“加速跑”的軌跡。當前,我國農(nong) 作物特別是糧食種子能夠靠自己來解決(jue) ,自主選育的品種種植麵積占到95%以上。實踐充分證明,在以習(xi) 近平同誌為(wei) 核心的黨(dang) 中央堅強領導下,我們(men) 種子品質得到質的提升,真正做到了“中國糧主要用中國種”,為(wei) 糧食連年豐(feng) 收提供了關(guan) 鍵支撐。
種子雖小,關(guan) 乎“國之大者”。種子曆來被視作農(nong) 業(ye) 的“芯片”,是保障國家糧食安全的基石。雖然我國糧食生產(chan) 連年豐(feng) 收,但耕地有限,必須堅持從(cong) 培育好種子做起,加強良種技術攻關(guan) ,靠中國種子來保障中國糧食安全。為(wei) 此全國各地積極研發讓更多種子插上“中國芯”。在山東(dong) 省青島市即墨區移風店鎮,黃瓜種子“綠優(you) 2號”,因其抗病、高產(chan) 、適應性廣,逐步銷往全國各地;在雲(yun) 南省元謀縣,來自全國各地的育種家和南繁村村民攜手奮鬥,育種範圍涵蓋糧食、瓜果、蔬菜等5大作物種子體(ti) 係的50多個(ge) 品種幾千個(ge) 種子組合,育種麵積累計40多萬(wan) 畝(mu) ,成為(wei) 當地種業(ye) 發展的中心區域;在西藏自治區,由農(nong) 科院選育的“藏青20”“藏青17”“藏青3000”3個(ge) 青稞品種成功獲得新品種登記,意味著這3個(ge) 青稞新品種可以進行銷售,同時在西藏進行大麵積示範推廣,屆時有望推動西藏青稞畝(mu) 產(chan) 平均提高10%以上……在“一粒種子”上下功夫、做文章,用“好種子”牢牢把住糧食安全主動權,既是為(wei) 了讓14億(yi) 中國人吃得更好,更是為(wei) 了把中國飯碗端得更牢。
播下“好種子”,帶來好收獲。展望未來,堅持黨(dang) 的領導,以農(nong) 業(ye) 科技自立自強為(wei) 支撐,抓住時代機遇,我們(men) 要把“好種子”牢牢攥在自己手中,築牢滿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重要基礎。(新利平台 文/周晶)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
從“兩山理論”到鄉村振興:久久為功久久見
“久久不見久久見,久久見過還想見。”這是一首誕生在五指山黎族村寨的海南民歌,大意是指,親人朋友很久沒見麵了,要經常抽空出來相見,聯絡感情。[詳細] -
網評:“南繁”為何如此重要
“一粒種子可以改變一個世界,一項技術能夠創造一個奇跡。”[詳細] -
網評:中國飯碗不能離開中國種子
4月10日,習近平總書記在海南省三亞市崖州灣種子實驗室考察調研時強調,種子是我國糧食安全的關鍵。[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