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新聞 > 原創

網評:大國工匠是中國“造”的重要力量

發布時間:2022-04-29 16:54:00來源: 新利平台

  幹一行、愛一行、鑽一行、精一行。在長期實踐中,大國工匠通常具備嚴(yan) 謹認真、精益求精、追求完美、勇於(yu) 創新的精神。國家需要大國工匠,正如中共中央總書(shu) 記、國家主席、中央軍(jun) 委主席習(xi) 近平在4月27日給首屆大國工匠創新交流大會(hui) 賀信中強調,“技術工人隊伍是支撐中國製造、中國創造的重要力量。”

  習(xi) 近平致信祝賀首屆大國工匠創新交流大會(hui) 舉(ju) 辦

  當今世界,一個(ge) 國家、一個(ge) 民族想要振興(xing) ,勞動者的素質至關(guan) 重要。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在以習(xi) 近平同誌為(wei) 核心的黨(dang) 中央堅強領導下,“中國”二字越來越頻繁地出現在全球視野中,以中國製造、中國創造為(wei) 主的中國“造”共同發力,不斷改變著中國的麵貌。在探月工程方麵,從(cong) 嫦娥一號到嫦娥四號,我國已連續執行5次探月任務、6次發射成功的佳績,不僅(jin) 次數多,且成功率100%;在上海浦東(dong) 國際機場,當國產(chan) 大型客機C919首飛成功,標誌著中國打破了西方少數製造商壟斷民用大飛機市場的局麵;在全國,當標準動車組“複興(xing) 號”投入運營,中國高鐵實現了“從(cong) 追趕到領跑”的根本轉變……這些科技成就、大國重器、超級工程,從(cong) 落地實施到普惠百姓,背後離不開大國工匠的發憤圖強,刻苦攻關(guan) 。隨著時光推移,他們(men) 逐漸掌握一大批具有自主知識產(chan) 權的核心技術,積累獨具特色的管理經驗和方法,以堅定的理想信念、不懈的奮鬥精神,腳踏實地在平凡崗位上幹出了不平凡的業(ye) 績。

  立足新時代,無論我們(men) 從(cong) 事什麽(me) 工作,都要積極開動腦筋,以勤學長知識、以苦練精技術、以創新求突破,爭(zheng) 做知識型、技能型、創新型勞動者。王曙群,從(cong) 業(ye) 30多年,好比一顆“螺絲(si) 釘”,紮根在航天生產(chan) 一線,從(cong) 一名技校生成長為(wei) 大國工匠,帶領著一群匠人打造國之重器;劉湘賓,從(cong) 事銑工近40多年,練就將陀螺儀(yi) 精度加工到微米和亞(ya) 微米級的絕活,以精準的導航擦亮大國重器的“眼睛”;張路明,堅守科研一線近40年,在無線通信領域有著“戰神”稱號。他主導研發了我國四代短波通信產(chan) 品,屢屢為(wei) 我國無線通信技術的發展與(yu) 進步立下功勳……數十年如一日追求著職業(ye) 技能的極致化,把工匠精神傾(qing) 注於(yu) 每個(ge) 零件、每道工序中,用雙手締造一個(ge) 又一個(ge) 中國製造、中國創造。他們(men) 的光榮事跡啟迪我們(men) ,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隻要把工匠精神融入生產(chan) 製造的每一個(ge) 環節中,用實幹成就夢想,就能在平凡中彰顯不凡。

  大國工匠是中國“造”的重要力量。他們(men) 用智慧譜寫(xie) 今日成就,用實力造就明日輝煌,以實際行動參與(yu) 、見證國家的進步與(yu) 繁榮。他們(men) 的助力為(wei) 祖國的騰飛凝聚力量。(新利平台 文/周晶)

(責編: 李雨潼)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