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新聞 > 原創

西藏全力推進新時代自然災害防治能力建設現代化

發布時間:2022-05-13 21:00:00來源: 新利平台

  新利平台訊 5月13日,西藏自治區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召開新聞發布會(hui) ,通報了西藏自治區防災減災救災工作情況。


圖為(wei) 新聞發布會(hui) 現場 攝影:王佳豪

  據新聞發言人介紹,西藏自治區牢固樹立“兩(liang) 個(ge) 堅持、三個(ge) 轉變”的防災減災救災新理念,堅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以防範化解重大自然災害風險為(wei) 主線,以實施自然災害防治“九項重點工程”為(wei) 抓手,加快推進自然災害防治體(ti) 係和能力現代化,自然災害防治能力和水平不斷提升。

  西藏自治區應急救援隊伍現已達18支,累計組織實戰演練5365 場次,投入大型機械設備及其他重要裝備6309台(套)。建成投用527個(ge) 應急救援物資儲(chu) 備庫,儲(chu) 備各類救災物資約211萬(wan) 件/套(含代儲(chu) )。應急救援能力全麵加強。

  據統計,2019至2021三年相比前三年受災人口減少39.5%;因災死亡人口減少29.4%;緊急轉移安置人口減少61%;房屋受損戶數減少55.6%、間數減少66.4%;直接經濟損失減少85%。成功撲滅昌都芒康“4·24”、察隅“10·27”森林火災,有效應對阿裏改則5.1級地震、日喀則謝通門5.8級地震和救援“3.19”那曲比如6.1級地震。使人民群眾(zhong) 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實、更有保障、更可持續。

  第一次全國自然災害綜合風險普查是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親(qin) 自出題、親(qin) 自部署、親(qin) 自推動的一項重大國情國力調查,是新中國成立以來首次開展的全國性、綜合性自然災害摸底調查,是確保我國經濟社會(hui) 持續健康發展的一項基礎性工作。據介紹,目前,西藏自治區第一次全國自然災害綜合風險普查工作全麵調查階段工作已基本完成。在此期間,初步建立了一支“不離鄉(xiang) 、不離土、識風險、識隱患、能先期處置、能及時預警、能安全避災、能服務當地”的自然災害風險監測預警隊伍,探索形成了西藏自然災害綜合風險普查和重點風險隱患排查的長效機製。現階段正在有序開展各類自然災害綜合風險評估區劃和防治區劃試點工作和有關(guan) 準備工作,確保今年年底前全麵完成普查工作。

  此外,新聞發言人還介紹,目前,西藏自治區正深入推進綜合減災示範村(社區)創建,引領帶動和規範西藏自治區範圍內(nei) 村(社區)開展綜合防災減災工作,推動基層落細落實防災減災責任,基層治理體(ti) 係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建設不斷提高。

  西藏自治區範圍內(nei) 普遍實施了災害事故風險隱患網格化管理,將災害隱患排查、宣傳(chuan) 教育、應急救助演練等防災減災主要工作完整納入網格治理體(ti) 係,將社區日常巡查、各類突發信息報送、隱患排查處置和應急疏散等工作相結合,動員災害信息員、網格員、駐區單位和社區居民開展災害群防群治,開展社區災害風險隱患日常監測,紮實開展社區風險評估和隱患排查治理工作,有力提升了基層災害防範與(yu) 應對能力。

  通過組織培訓,使災害信息員能夠規範應用應急救援動態管理信息化平台,能夠充分利用互聯網、大數據、自媒體(ti) 等新技術新手段和應急廣播、大喇叭、吹哨子等傳(chuan) 統手段,積極推進應急廣播“村村響”建設經驗。優(you) 化“區-市-縣-鄉(xiang) -村”五級災情報送體(ti) 係,健全完善“縣—鄉(xiang) —村—組—戶”五級群防群控體(ti) 係目標。建立直達基層責任人呼應機製,健全臨(lin) 災“關(guan) ”“停”的剛性約束機製,果斷組織人員轉移避險,保障極端條件下基層能夠第一時間開展自救互救。

  同時,積極以相關(guan) 特殊節點為(wei) 契機,開展自然災害防範知識講座,廣泛宣傳(chuan) 識災、防災、預警、避災知識,組織群眾(zhong) 開展防災減災應急演練,引導社會(hui) 力量參與(yu) 災害風險隱患排查、科普宣傳(chuan) 教育等常態減災工作,進一步提高了人民群眾(zhong) 自然災害防範意識和能力。

  最後,新聞發言人表示,今年汛期將至,西藏自治區各相關(guan) 部門會(hui) 積極統籌做好汛期災情研判和風險隱患排查,突出重點地區、重點流域、重點地質災害點、重點交通要道、重點旅遊景區,加強會(hui) 商研判,及時發布災情信息,強化24小時應急值班值守,加強巡查力度,做好應急救援和物資保障準備,組織全方位、多層次、多形式的應急演練,確保安全度汛。(新利平台 記者/王佳豪)

(責編: 王智霖)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