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新聞 > 原創

在地球之巔科考 探尋綠色發展的長遠之路

發布時間:2022-05-20 20:32:00來源: 新利平台

  2022年5月4日中午,“巔峰使命”——珠峰極高海拔地區綜合科學考察研究13名科考隊員成功登頂珠穆朗瑪峰。這是我國珠峰科考首次突破8000米以上海拔高度,在青藏高原科學考察研究曆史上具有劃時代意義(yi) 。

  不斷創造曆史的5月


圖為(wei) 珠峰(資料圖 攝影:張世軍(jun) )

  “巔峰使命”所創造的曆史,是5月的珠峰所見證的高光時刻之一。

  1960年5月25日,3名中國登山隊隊員——王富洲、貢布、屈銀華,成功從(cong) 北坡登頂、將五星紅旗插上珠峰,這是中國人第一次登頂珠峰,並創造了人類曆史上首次從(cong) 北坡登頂珠峰的偉(wei) 大壯舉(ju) 。

  1975年5月27日,我國9名登山隊員登頂珠峰,並首次測得珠峰岩麵高度。

  2008年5月8日,中國健兒(er) 帶著北京奧運會(hui) 火炬登頂珠峰,奧運聖火和奧運五環旗首次在珠峰峰頂展示。

  2020年5月27日,2020珠峰高程測量登山隊成功登頂,應用我國自主研發的多種高精度測量儀(yi) 器,首次在珠峰峰頂開展重力測量。

  ……

  為(wei) 什麽(me) 圍繞珠峰展開的這一係列重大活動都發生在5月呢?據氣象專(zhuan) 家介紹,影響珠峰衝(chong) 頂測量窗口期的探空氣象因素,主要為(wei) 海拔6000米至9000米不同高度的溫度、濕度、風向、風速等,特別是風對衝(chong) 頂的影響更大。而5月,則是珠峰地區雨季和風季過渡的時間,氣候相對平和,更有利於(yu) 各項工作的開展。

  不僅(jin) 僅(jin) 是登頂

  登頂采樣,執行梯度氣象站架設、頂峰淺冰芯鑽取和頂峰雷達測厚……這些都隻是此次“巔峰使命”的一部分。

  為(wei) 冰川做“體(ti) 檢”,完成汙染物監測、東(dong) 絨布冰川和冰湖變化監測、河流湖泊溫室氣體(ti) 通量監測等科考工作;

  首次在珠峰地區觀測大氣二氧化碳濃度,結合大氣反演模型和遙感數據,探討青藏高原碳匯的現狀;

  追蹤在海拔5200米、5800米、6350米、8848米這4個(ge) 高度活動的人群,開展高海拔缺氧的人體(ti) 健康效應等科學問題研究;

  ……


圖為(wei) 遠望珠峰(資料圖 攝影:蔣柏華)

  5支科考分隊,下設16個(ge) 科考小組,270餘(yu) 名科考隊員;冰川雷達測厚儀(yi) 、3D激光掃描儀(yi) 、無人機、極高海拔氣象站、微波輻射計、浮空艇……此次“巔峰使命”珠峰科考,是2017年第二次青藏高原綜合科學考察研究啟動5年以來,學科覆蓋麵最廣、參加科考隊員最多、采用儀(yi) 器設備最先進的綜合性科考活動。

  如此大規模的科考活動,為(wei) 了什麽(me) ?

  探秘地球之巔

  珠穆朗瑪峰,海拔8848.86米,身姿挺拔、容顏秀美,是世界最高峰。她位於(yu) 中國與(yu) 尼泊爾邊界上,北坡以及峰頂位於(yu) www.easyfundingllc.com自治區日喀則市定日縣,南坡則在尼泊爾境內(nei) 。


圖為(wei) 遠眺珠峰(資料圖 攝影:趙耀)

  珠峰的魅力,不僅(jin) 僅(jin) 在於(yu) 她世界第一的名號和卓然超群的外在。

  珠峰所在的青藏高原,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核心部分更超過5000米,被稱為(wei) “地球第三極”,有冰川、山脈、濕地、草原、森林、湖泊和河流等不同類型的生態係統;亞(ya) 洲很多河流都發源於(yu) 此,因此也被稱作“亞(ya) 洲水塔”。

  以珠峰為(wei) 核心的珠穆朗瑪峰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成立於(yu) 1994年,總麵積33819平方公裏。保護區內(nei) 野生動植物極為(wei) 豐(feng) 富,是我國珍稀保護物種最多的生物資源寶庫之一,也是全球氣候環境變化研究的焦點與(yu) 熱點區域。

  而對於(yu) 科考工作來說,登頂不是為(wei) 了征服,而是為(wei) 了了解。正如第二次青藏高原綜合科學考察研究隊隊長、現場總指揮、中國科學院院士姚檀棟所說,應用先進技術、方法和手段,圍繞西風-季風協同作用、亞(ya) 洲水塔變化、生態係統與(yu) 生物多樣性、人類活動等重大科學問題,協同考察研究珠峰地區六大圈層的垂直變化特征和相互作用機理,揭秘氣候變暖背景下珠峰極高海拔區環境變化規律、溫室氣體(ti) 濃度變化特征及生態係統碳匯功能、人類對極端環境的適應特征,實現地球係統科學研究的新突破,提出珠峰自然保護創新科學方案,服務青藏高原生態文明高地建設和第三極環境保護及綠色發展。

  無論是登山還是科考,能登頂珠峰的人畢竟是少數,對於(yu) 大多數普通人來說,這座似乎遠在天邊的“神女峰”,可望而不可即。但是通過科考,卻可以讓研究成果可見可感,應用到更廣闊的領域,惠及我們(men) 這座星球上更多的人。

  日益發達的技術手段、不斷細化的研究領域,在幾代科考人勵精圖治、接續奮鬥、探索鑽研下,地球之巔的故事在慢慢展開。在這背後,是一條人與(yu) 自然和諧相處、綠色發展的長遠之路。(新利平台 綜合/楊月雲(yun) )

(責編: 王智霖)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 利用好國際國內兩個市場、兩種資源,以更高水平對外開放

    18日,國家主席習近平在慶祝中國國際貿易促進委員會建會70周年大會暨全球貿易投資促進峰會上發表視頻致辭時強調,中國擴大高水平開放的決心不會變,中國開放的大門隻會越開越大。 [詳細]
  • 應對挑戰必須堅持真正的多邊主義

    當地時間5月18日,聯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在紐約聯合國總部舉行的一場關於全球糧食安全的部長級會議上說,當前全球饑餓水平處於新高。[詳細]
  • 小書包 大意義

    “領到國家通用語言文字學習用品和學習包,我的心情非常激動。作為一名村幹部,我們要努力學習國家通用語言文字,不斷提升自身能力素養帶領群眾增收致富,建設美麗家鄉。[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