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觀察:文化“遺產”也是文化“財產”
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對文化遺產(chan) 保護高度重視,多次強調弘揚中華民族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
西藏非物質文化遺產(chan) 匯聚了西藏傳(chuan) 統文化的精髓,是中國悠久曆史的見證和中華文化的重要載體(ti) ,充分展現了中華文化豐(feng) 富多彩的特征。藏戲中的《文成公主》記錄了漢藏親(qin) 如一家的民族情感,體(ti) 現了中華文化多元一體(ti) 的特征;英雄史詩《格薩爾》不僅(jin) 反映著藏族的曆史文化、生活習(xi) 俗,也體(ti) 現了藏族群眾(zhong) 保家衛民、熱愛和平、追求自由、奮發進取的民族精神……可見,西藏非物質文化遺產(chan) 中蘊含了愛國主義(yi) 、團結統一、愛好和平、勤勞勇敢、自強不息等優(you) 秀中華民族精神,凝聚著中華民族深層的文化基因和思想情感,對其進行傳(chuan) 承保護對於(yu) 維護中華文化的多樣性,塑造中華文化的凝聚力,鞏固中華文化認同,增強中華民族凝聚力具有重要意義(yi) 。
長期以來,國家高度重視保護和發展西藏傳(chuan) 統文化,投入巨大人力、財力、物力,運用法律、經濟和行政等多種手段,使非物質文化遺產(chan) 得到有效保護傳(chuan) 承。目前,西藏有聯合國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chan) 代表作3項(格薩〈斯〉爾、藏戲、藏醫藥浴法);國家級代表性項目89項,國家級代表性傳(chuan) 承人96名,自治區級代表性項目460項,自治區級代表性傳(chuan) 承人522名。
與(yu) 此同時,西藏不斷加大非物質文化遺產(chan) “走出去”的力度。近年來,西藏自治區先後多次派出團組前往國外開展西藏文藝演出、服飾民俗、非遺文創、文化講座、文藝培訓等係列西藏文化周活動,吸引了國外觀眾(zhong) 踴躍參加,極大地提高了西藏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的知名度和影響力,對增強文化自信起到重要作用。
西藏非物質文化遺產(chan) 保護的巨大成就,不但使雪域高原的傳(chuan) 統民族文化得以傳(chuan) 承和發揚,也促進了西藏經濟社會(hui) 的可持續發展和國家的長治久安。以藏香、藏紙及雕刻技藝揚名的尼木縣探索出了“非遺+體(ti) 驗”的致富新路徑,讓遊客沉浸式感受非遺技藝;每到演出季,位於(yu) 拉薩河南岸的文成公主劇場總是人氣興(xing) 旺,觀看史詩劇《文成公主》已成為(wei) 許多赴藏遊客的必“打卡”項目……近年來,西藏自治區通過“非遺+”助力脫貧致富和鄉(xiang) 村振興(xing) 的例子層出不窮,璀璨的非物質文化遺產(chan) 成為(wei) 名副其實的文化財產(chan) 。
文化“遺產(chan) ”也是文化“財產(chan) ”。西藏非物質文化遺產(chan) 曆史悠久,積澱厚重,豐(feng) 富多彩,是中華民族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寶庫中一朵絢麗(li) 的奇葩,對其保護傳(chuan) 承以及創新,是曆史擔當,也是滿足人民群眾(zhong) 精神文化需求的應有之義(yi) ,更是推動經濟社會(hui) 高質量發展的必然要求。(新利平台 文/孫健)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
【西藏觀察】讓畢業生走穩就業路
近日,西藏自治區人力資源市場人才廣場舉辦“2022年西藏高校畢業生夏季專場招聘會”。[詳細] -
【西藏觀察】堅定信心為全國穩住經濟大盤作出西藏貢獻
近日,西藏自治區貫徹落實全國穩住經濟大盤電視電話會議精神部署推進會召開。[詳細] -
【西藏觀察】援藏牽線引來“金鳳凰”
5月31日,西藏自治區在拉薩舉行援藏幹部招商引資項目集中簽約,共簽約項目26個,計劃投資72.098億元。[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