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文物活起來,展示中華文明優秀成果
近日,經過曆時5年的改擴建和各項籌備工作,西藏博物館新館開館。新館在建築體(ti) 量、文物保存條件、公共服務設施等方麵都有大幅度提升,占地麵積65047平方米,館藏文物52萬(wan) 餘(yu) 件,其中珍貴文物達4萬(wan) 餘(yu) 件(套),觀眾(zhong) 最佳接待量可達7000人次/日。
7月8日,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給中國國家博物館老專(zhuan) 家的回信中強調,博物館是保護和傳(chuan) 承人類文明的重要場所,文博工作者使命光榮、責任重大。希望同誌們(men) 堅持正確政治方向,堅定文化自信,深化學術研究,創新展覽展示,推動文物活化利用,推進文明交流互鑒,守護好、傳(chuan) 承好、展示好中華文明優(you) 秀成果,為(wei) 發展文博事業(ye) 、為(wei) 建設社會(hui) 主義(yi) 文化強國不斷作出新貢獻。西藏是重要的中華民族特色文化保護地。獨特的自然環境、人文景觀和民風民俗,孕育出了悠久燦爛的高原文明和底蘊豐(feng) 厚的曆史文化。西藏文化是中華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保護好西藏文化,既是保護和繼承好民族文化的需要,同時也是連接民族情感紐帶、維護文化多樣性的重要保障。黃金麵具、雙體(ti) 陶罐、鐵柄銅鏡、獸(shou) 首銀壺、曲踏遺址……西藏博物館不僅(jin) 是高原文化的積澱,是展示西藏悠久曆史和燦爛文化的重要展示窗口,更是西藏地方與(yu) 祖國關(guan) 係史、各民族交流交往交融的見證,是開展愛國主義(yi) 和民族團結進步教育的重要基地。
據了解,目前新館設有兩(liang) 個(ge) 基本陳列。《雪域長歌——西藏曆史與(yu) 文化》展覽,展品2000餘(yu) 件(套),其中300餘(yu) 件(套)文物為(wei) 首次對外展出,展覽時間線縱向綿延數萬(wan) 年,涵蓋政治、經濟、文化、科技、宗教等眾(zhong) 多領域,是首次將西藏地方史與(yu) 中國國家史進行全麵貫通的西藏通史陳列,是對西藏曆史與(yu) 文化的生動展示。《離太陽最近的人——西藏民俗文化》展覽,展品數量700餘(yu) 件(套),其中近300件(套)為(wei) 首次對外展出。展覽通過衣食住行闡釋西藏民俗文化的形態,展現天地大美的自然風光,表現西藏民俗的地域性、民族性、互融性和時代性特征,可深入了解西藏各民族的生產(chan) 生活方式、文化傳(chuan) 統、審美意識、價(jia) 值觀念等。開館首日觀眾(zhong) 早起排隊等候入場,西藏大學學生梁雪晨在參觀後不禁發出感慨:“漫步在西藏博物館新館裏,我和朋友們(men) 都感到很震撼!以前,我們(men) 從(cong) 課本中獲取曆史知識。今天,我們(men) 可以親(qin) 眼看到反映曆史的一件件文物,這種感覺太奇妙了!”
文物和文化遺產(chan) 承載著中華民族的基因和血脈,博物館是連接過去、現在、未來的橋梁。要持續發揮博物館獨特優(you) 勢,讓文物活起來,講好文物背後的故事,使其成為(wei) 展示中華民族文化、民族團結、新舊西藏對比和宣傳(chuan) 西藏的好平台,引導西藏群眾(zhong) 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ti) 意識,增進對偉(wei) 大祖國、中華民族、中華文化、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的認同,為(wei) 建設社會(hui) 主義(yi) 現代化新西藏凝聚磅礴力量。(新利平台 文/社音)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
曆時五年,西藏博物館新館與觀眾見麵
7月8日上午,在歡快的歌舞中,西藏博物館新館正式開館,並於13時正式對外開放。開館後,觀眾可在每周二至周日10:00-17:00(16:30停止入館)通過線上、線下兩種方式預約參觀。[詳細] -
“高原城市會客廳”本周五開門迎客
記者從西藏博物館獲悉,該館將於7月8日(周五)13時正式對外開放。當日觀眾可通過線上、線下預約參觀。 [詳細] -
【走進西藏博物館】民俗文化展裏“不尋常”的三件展品
在“離太陽最近的人”西藏民俗文化展裏,珍藏著許多來自西藏各地非遺傳承人、手藝人的創作佳品。[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