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asyfundingllc.com
home

【心手相牽援藏情】綠色夢想,高原綻放

發布時間: 2022-08-20 13:08:00 來源: 新利平台

  新利平台訊 2019年7月15日,北京市園林綠化局選派的北京市第九批援藏幹部李迎春登上了飛往拉薩的航班。他深深了解青藏高原是一個(ge) 自然環境十分脆弱的區域,西藏是我國重要的生態安全屏障。人工造林是擴大森林資源、改善生態環境的主要途徑之一。“為(wei) 高原添一抹綠色”正是他援藏的目標。


圖為(wei) 李迎春實地調研北山山體(ti)

  受援於(yu) 拉薩聖地生態園林建設投資有限公司的李迎春不僅(jin) 是高級工程師和高級管理人員,他還有個(ge) 重要身份——該公司的黨(dang) 委委員。心懷“國之大者”,當好生態衛士,在工作中踐行生態文明思想,是他的使命和責任。

  初到拉薩,血壓也飆升至150以上,嘴唇發紫,臉色灰暗……低壓缺氧給了心情急躁的李迎春迎頭一擊,但是,當他看到拉薩的藍天白雲(yun) ,總覺得清新的綠色與(yu) 這美景更相配。初到新的工作崗位第三天,他就邀請公司同事迅速奔赴拉薩南山山體(ti) 、北山山體(ti) 生態造林地段和“綠色圍城”實地調研。

  白天,李迎春靠步行爬山,實地踏勘山體(ti) 造林效果,晚上查閱資料,分析當地自然環境與(yu) 立地條件成因。曆經2個(ge) 多月,他走遍了拉薩南山、北山及周邊山體(ti) ,基本掌握了拉薩周邊山體(ti) “樹上山”生態造林和“綠色圍城”生態建設中存在的短板。

  “園林綠化的苗木成活率低、營養(yang) 不良,怎麽(me) 辦”“用什麽(me) 品種讓周圍的禿山綠起來,是最大的課題”……一係列問題正在找出解決(jue) 方式。

  “拉薩當地,高寒、多風、降雨少、蒸發量大、紫外線強、無霜期短、土壤立地差……其他地區的樹木和人一樣,到了高原也有‘反應’,對這裏的氣候、土壤等條件不適應,造成苗木適應能力差、緩苗慢、成活率低、生長速度慢、發揮生態效益緩慢等係列問題。”李迎春說,“我想到了‘控根容器育苗技術’。北京市園林綠化局多年開展國際合作引入成熟的育苗技術,在北京已成功實施多年,在北京通州副中心、北京世園會(hui) 、北京冬奧會(hui) 等重點綠化工程當中發揮了良好的效果。”


圖為(wei) 李迎春介紹控根容器育苗技術

  像巨大花盆的黑色容器使培育的樹苗根係在發育過程中得到很好的保護,也使根團和豐(feng) 富的營養(yang) 基質牢牢固定在一起。把苗圃搬到山上種植,根係很少受損,隻用一個(ge) 星期就能進入正常生長狀態。具有趨水性的根係逐漸深入石縫中,地下的根紮穩了,地上部分的苗木自然枝繁葉茂,極大提高樹苗的成活率。

  同時,油鬆、白皮鬆、金葉榆、元寶楓、紫葉稠李、密枝紅葉李等適宜在拉薩生長的4200株林木,也通過控根容器培育,在拉薩市形成一處集品種資源收集、容器培育技術、水肥一體(ti) 化、園林廢棄物利用、人才培養(yang) 、綜合示範推廣於(yu) 一體(ti) 的高質量現代化林業(ye) 科技示範基地。為(wei) 拉薩生態建設,提供高質量苗木,有效改變高原造林苗木成活率低、生長慢、生態效益發揮慢、專(zhuan) 業(ye) 技術人員和管理隊伍匱乏的局麵。


圖為(wei) 李迎春為(wei) 技術人員做講解

  援藏是為(wei) 了綠色夢想,更是為(wei) 了當地百姓更好的生活,不隻關(guan) 乎生態環境,還有提供收入和穩定就業(ye) 。助力當地農(nong) 牧民增收,讓農(nong) 牧民掌握一技之長,也是李迎春援藏的心願之一。於(yu) 是,在項目實施過程中,李迎春從(cong) 平整土地、區劃定點放線、基質配製、容器安裝、苗木栽植、修剪和管護等多個(ge) 環節親(qin) 力親(qin) 為(wei) 傳(chuan) 授,帶領市林草原局、聖地園林公司10名專(zhuan) 業(ye) 技術人員全程參與(yu) 項目建設,通過理論培訓、實際操作、理念分享、技術交流等多措並舉(ju) ,解決(jue) 當地20餘(yu) 名農(nong) 牧民就業(ye) ,使他們(men) 有了穩定的技術和收入,有效防止了返貧。

  “以前我們(men) 都是靠當地傳(chuan) 統種樹方式,砍下樹枝挖坑插在土裏,沒有科學的技術。”綠化施工人員紮西激動地表示,“現在我們(men) 都感謝北京援藏幹部,手把手教我們(men) 種植技術。我現在每月4500多元收入,家庭收入比以前高多了。”

  如今的拉薩,即使在冬天依然可見一片片綠色環山,拉薩市山水林田湖草生態保護修複工程試點項目之一的“北山公園”的綠色圍牆已經築起。昔日的綠色夢想正在高原燦爛綻放,一支帶不走的高原林業(ye) 鄉(xiang) 土專(zhuan) 家和林業(ye) 專(zhuan) 業(ye) 技術人員隊伍正在快速成長。“生態文明建設功在當代、利在千秋。”李迎春說,“我們(men) 不僅(jin) 要當好西藏生態建設的踐行者,將荒山禿嶺變成綠水青山,給文化底蘊深厚的拉薩增添底色,詮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發展理念,也要充分發揮京藏生態建設橋梁與(yu) 紐帶作用,和西藏廣大群眾(zhong) 攜手一起奮力譜寫(xie) 雪域高原的新篇章。”(新利平台 記者/王茜 圖片來自於(yu) 采訪者提供)

(責編: 陳濛濛 )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em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