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訊 10月8日,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西藏文物事業(ye) 發展成就新聞發布會(hui) 在拉薩召開。西藏自治區文物局黨(dang) 組書(shu) 記、副局長趙興(xing) 邦從(cong) 文物安全防範能力、文物保護基礎工作、文物維修保護工作等方麵介紹了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西藏自治區文物保護利用工作取得了全方位進步、曆史性成就。
目前,西藏自治區已調查登記的各類文物點4468處,各級文物保護單位2373處,其中國家級70處、自治區級603處、市縣級1700處;可移動文物達51萬(wan) 件。
圖為(wei) 布達拉宮
十年來,西藏自治區文物安全防範能力得到新加強。國家和自治區先後投入5億(yi) 元,實施了文物保護單位安防消防、電氣線路改造和智慧用電等項目;積極防範和嚴(yan) 厲打擊文物犯罪,破獲文物案件40起、追繳文物1974件,鑒定涉案文物1697件套。
十年來,西藏自治區文物保護基礎工作有了新提升。成立國家古代壁畫保護工程技術研究中心西藏工作站和國家文物局重點科研基地西藏聯合工作站,實施30個(ge) 館藏文物科技保護和布達拉宮、羅布林卡等監測保護項目;開展第三次全國文物和第一次全國可移動文物普查工作,調查登記石窟寺(摩崖造像)277處,進一步摸清了文物資源的家底;完成70處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和518處自治區級文物保護單位保護範圍和建設控製地帶劃定工作。
十年來,西藏自治區文物維修保護工作實現新突破。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國家累計投入資金17.16億(yi) 元、實施131個(ge) 文物本體(ti) 保護維修項目,自治區財政投入資金4億(yi) 元、實施86個(ge) 文物本體(ti) 保護維修項目,極大改善了西藏文物的保護狀況。2018年底以來,啟動了周期10年、投資3億(yi) 元的布達拉宮文物(古籍文獻)保護利用項目。西藏文物平安工程、紅色遺跡保護利用工程列入國家“十四五”支持西藏經濟社會(hui) 發展規劃,計劃實施28個(ge) 子項目、總投資3.44億(yi) 元。
圖為(wei) 西藏自治區林芝市波密縣紮木中心縣委紅樓
十年來,西藏自治區革命文物保護利用取得新進展。14個(ge) 縣區被中央宣傳(chuan) 部、財政部、文化和旅遊部、國家文物局公布為(wei) 革命文物保護利用片區,核定公布並掛牌立碑革命文物點138處,登記建檔可移動革命文物1592件/套。國家和自治區投資2.48億(yi) 元,實施了中央人民政府駐藏代表辦公處舊址、紮木中心縣委紅樓等37處重要曆史和革命文物點保護展示工程。西藏百萬(wan) 農(nong) 牧解放紀念館等5處博物館單位命名為(wei) 全國愛國主義(yi) 教育示範基地。
十年來,西藏自治區文物考古發掘研究獲得新成果。積極參與(yu) 中華文明探源工程和考古中國重大研究,圍繞青藏高原人類起源和農(nong) 業(ye) 起源、西藏與(yu) 中原地區聯係、西藏文化演變等重大曆史問題,組織開展絲(si) 綢之路南亞(ya) 廊道(西藏段)考古調查和“唐蕃古道”“茶馬古道”申遺工作,係統實施277項考古發掘項目,首次發現距今4000多年前的人類活動痕跡,完成第二次青藏高原藏東(dong) 南人類活動遺跡及生存環境綜合科學考察第一階段田野調查工作,西藏阿裏故如甲木墓地和曲踏墓地、劄達縣桑達隆果墓地分別榮獲2014年度、2020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
圖為(wei) 7月8日,西藏博物館新館正式開館
十年來,西藏自治區博物館建設和公共文化服務激發新活力。近幾年,西藏自治區不同層級、不同屬性、不同類型的近50餘(yu) 座博物館陸續建設並投入使用,形成了主體(ti) 多元、結構優(you) 化、特色鮮明、富有活力的公共文博服務體(ti) 係。
十年來,西藏自治區文物對外合作交流步入新階段。先後在首都博物館聯合舉(ju) 辦《天路文化--西藏曆史文化展》,在深圳、陝西等地和故宮博物院、頤和園等單位舉(ju) 辦《西藏文物專(zhuan) 題展》等,充分展示西藏的悠久曆史和燦爛文化,形成了全方位、多層次、寬領域的對外文物交流格局,推動西藏文化走向全國。(新利平台 記者/王媛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