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這十年:經濟社會發展各項事業取得全方位進步
新利平台訊 10月6日,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西藏經濟社會(hui) 發展成就新聞發布會(hui) 在拉薩召開。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西藏自治區各級各部門主動作為(wei) ,實現了社會(hui) 大局和諧穩定、經濟快速健康發展、生態環境持續良好、邊疆鞏固邊境安全、人民生活水平顯著提高,經濟社會(hui) 發展各項事業(ye) 取得了全方位進步、曆史性成就。
西藏自治區發展和改革委員會(hui) 黨(dang) 組成員、副主任田廣華介紹,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西藏經濟加快發展,呈現出欣欣向榮的蓬勃生機。2012年—2021年,累計實施規劃項目525個(ge) ,規劃總投資6826億(yi) 元,其中中央政府投資5309億(yi) 元,有力支持了西藏經濟社會(hui) 高質量發展。安排“十四五”期間中央政府投資4398億(yi) 元,較“十三五”增長64%。2012—2021年,西藏地區生產(chan) 總值年均增長9.5%,增速連續多年位居全國前列。
圖為(wei) 拉林鐵路
圖為(wei) 雪後的阿裏昆莎機場
圖為(wei) 2018年鬥玉鄉(xiang) (山南市隆子縣邊境鄉(xiang) 之一)生態文明小康示範村新建的房屋
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西藏交通出行更加便利,能源保障不斷提升,水利設施更加完善,城鎮基礎設施建設不斷加強,西藏基礎設施進入快速發展階段。基本建成涵蓋公路、鐵路、航空、管道等多種運輸方式的綜合立體(ti) 交通網絡。已建在建電力裝機1489萬(wan) 千瓦,其中已建電力裝機583.4萬(wan) 千瓦,清潔能源電力裝機占比達92.6%。從(cong) 2015年首次藏電外送至今,累計外送清潔電力107.68億(yi) 千瓦時。2021年農(nong) 作物播種麵積274.2千公頃、糧食總產(chan) 量106.15萬(wan) 噸,連續七年保持在100萬(wan) 噸以上。城鎮道路骨架基本形成,城鎮住房保障體(ti) 係加快完善,高海拔供暖、供氧加快推進。城鎮實現集中供水、農(nong) 村安全飲水全覆蓋。
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西藏自治區民生方麵取得了翻天覆地的變化。脫貧攻堅全麵勝利。城鄉(xiang) 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別由2012年的18363元、5698元增長到2021年的46503元、16935元,兩(liang) 項收入增速均連續七年位居全國首位。城鄉(xiang) 居民人均自有住房麵積分別達到了45.62和40.63平方米,實現了住房保障全覆蓋。
就業(ye) 創業(ye) 、教育優(you) 先、文化惠民、健康西藏等“十大民生工程”紮實推進。西藏自治區共有醫療衛生機構1650個(ge) ,實有床位數19650張,衛生技術人員25392人,400多種較大疾病不出區就能治療,人均預期壽命從(cong) 2010年的68.17歲提高到2020年的72.19歲。
在全國率先實行城鄉(xiang) 15年公費教育和農(nong) 牧民子女“三包”教育政策,截至2021年底有各級各類學校3339所,在校學生92萬(wan) 餘(yu) 人,區外就讀學生9.8萬(wan) 多人,小學學齡兒(er) 童入學率達99.96%。74個(ge) 縣(區)全部實現義(yi) 務教育基本均衡發展,義(yi) 務教育鞏固率為(wei) 96.94%。基本公共服務和社會(hui) 保障體(ti) 係逐步健全,高校畢業(ye) 生總體(ti) 就業(ye) 率保持在95%以上,城鎮調查失業(ye) 率保持在5%以內(nei) ,農(nong) 牧民轉移就業(ye) 人數年均55萬(wan) 人以上。基本養(yang) 老保險參保覆蓋麵達到95%以上,城鄉(xiang) 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實現保障人口全覆蓋。
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西藏自治區積極探索推動西藏特色優(you) 勢產(chan) 業(ye) 發展壯大的思路、舉(ju) 措和途徑,堅持優(you) 化一產(chan) 、壯大二產(chan) 、提升三產(chan) ,發展模式逐步由“輸血”向“造血”轉型升級。清潔能源產(chan) 業(ye) 、現代服務業(ye) 、綠色工業(ye) 、文化旅遊產(chan) 業(ye) 、高原特色農(nong) 牧業(ye) 、藏醫藥產(chan) 業(ye) 、高新數字產(chan) 業(ye) 、邊貿物流業(ye) 等產(chan) 業(ye) 呈現出發展步伐加快、技術含量提高、發展效益提升的良好態勢。
文化旅遊產(chan) 業(ye) 實現全域全時發展;電力實現從(cong) 緊缺限電到富餘(yu) 輸出的曆史性轉變;高新數字產(chan) 業(ye) 加快發展,上雲(yun) 上平台企業(ye) 達300餘(yu) 家,高新技術企業(ye) 達100家,國家級創新基地達11家;農(nong) 牧區電商服務中心實現全覆蓋;對口支援省市累計投入援藏資金367.08億(yi) 元,實施援藏項目6302個(ge) ;招商引資累計到位資金4459億(yi) 元。
這十年,西藏自治區安全屏障不斷築牢。統籌山水林田湖草沙冰係統治理,深入推進農(nong) 村人居環境整治、廁所革命,堅決(jue) 打贏打好汙染防治攻堅戰。大力實施國土綠化工程,紮實推進拉薩“綠色圍城”和水係改造、“兩(liang) 江四河”造林綠化,森林覆蓋率提高到12.31%,草原綜合植被蓋度47.14%,環境空氣質量優(you) 良率達到99.8%,地表水水質達標率100%,自然保護地占全區國土麵積的38.75%。
始終堅持“治國必治邊、治邊先穩藏”戰略思想,著力創建國家固邊興(xing) 邊富民行動示範區。邊境行政村“水電路訊網”全麵覆蓋,“教科文衛保”全麵提升,公路通達通暢,主電網延伸到全部邊境鄉(xiang) (鎮),實現了村村通郵,移動通信網絡實現了全覆蓋。624個(ge) 邊境小康村全麵建成,邊境村莊基礎設施條件顯著改善,邊境產(chan) 業(ye) 加快發展,邊民生產(chan) 生活水平明顯提升,邊境地區各族群眾(zhong) 有了更多的獲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新利平台 記者/王媛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
西藏日喀則:乘時代東風 譜奮進篇章
黨的十八大以來,西藏自治區日喀則市乘著新時代的浩蕩東風,實現了撤地設市的曆史性跨越,開創了經濟快速發展、社會和諧穩定、人民安居樂業、生態保持良好、邊防持續鞏固的大好局麵。[詳細] -
西藏日喀則奏響新時代民族團結進行曲
黨的十八大以來,日喀則市以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為主線和戰略性任務,謀劃和推進新時代民族工作,全力創建全國民族團結進步示範市。[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