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新聞 > 原創

【遇見·藏戲】年輕的“阿吉拉姆”表演者

發布時間:2022-11-10 13:09:00來源: 新利平台

  “咚咚咚……喳喳喳……唉哈哈哈哈……” 

  大清早,旦增益西又開始在屋裏獨自練習(xi) 藏戲表演了。他的阿爸阿媽相視而笑,早已習(xi) 以為(wei) 常。爺爺奶奶則連連點頭,欣慰不已。 


圖為(wei) 旦增益西

  藏戲是兒(er) 時的夢 

  “沒辦法,我就是喜歡藏戲,從(cong) 小就喜歡。”在無法接觸藏戲的日子裏,旦增益西經常一次次回想兒(er) 時觀看藏戲的零碎片段,“那時候我一個(ge) 人在廚房裏把彈簧靠墊當做鼓,把兩(liang) 個(ge) 藏式木碗當做鈸,敲敲打打,把自己想象成藏戲表演者的樣子,轉身、抬腿……” 

  小時候,每次聽見林卡(公園)裏有藏戲表演的聲音,旦增益西總會(hui) 迫不及待地往外跑。“我奶奶到現在還會(hui) 說,‘那時候,從(cong) 林卡傳(chuan) 出鼓鈸聲的時候,就是你一臉焦急的時候。’”看著舞台上戴著麵具表演藏戲的演員,小小的旦增益西會(hui) 撿根樹枝在一旁有模有樣地比劃,引得大人一通歡笑。 

  “我對藏戲的喜歡,不同於(yu) 別人喜歡唱腔、麵具、或者音樂(le) ,我更喜歡它所表達的情境以及這種情景帶給我的感受。”每次觀看藏戲,旦增益西都會(hui) 感到無比親(qin) 切,“那種感覺就像見到失散多年的母親(qin) ,回到多年未歸的家,熟悉又溫暖。” 

  在北京上大學的幾年裏,麵對多元豐(feng) 富的文化,旦增益西對藏戲的懷念日益濃厚。他說:“我在中央民族大學就讀,接觸和了解到很多民族的傳(chuan) 統文化,也不斷地加深了自己對藏戲的熱愛。” 

  旦增益西沒有想到,就在自己即將本科畢業(ye) 的前兩(liang) 個(ge) 月,他喜歡的“阿吉拉姆”(藏語:藏戲)來到了北京。“2016年4月份,我舅舅給我發了一條信息:雪巴拉姆藏戲團要來北京演出了,我已經把你介紹給了團長,他們(men) 幾天後就到,你去當誌願者吧,要力所能及地幫他們(men) 忙。”雪巴拉姆民間藏戲團,是1959年民主改革勝利後拉薩市第一家民間藏戲藝術團,旦增益西小時候不止一次觀看過他們(men) 的演出,看到舅舅的消息他高興(xing) 到說不出話,“這是我這二十幾年來第一次真正要和‘雪巴拉姆’產(chan) 生直接聯係,非常興(xing) 奮。” 


圖為(wei) 旦增益西(左一)和夥(huo) 伴們(men) 在台下

  雪巴拉姆藏戲團抵達北京的那天,旦增益西根據舅舅發來的聯係方式,找到了工作人員,並且被委以重任:幫戲團製作《卓娃桑姆》同聲字幕。麵對這突如其來的任務,旦增益西雖然緊張,但充滿了價(jia) 值感。 

  雪巴拉姆藏戲團在京連續7天的演出,旦增益西一直都跟著。“我在台下看著前輩們(men) 演出,就像搭上了時空穿梭機,瞬間又成了當年那個(ge) 在台下握著撿來的枯樹枝用心模仿他們(men) 的小男孩,童年的快樂(le) 又回來了。”跟著藏戲團忙前忙後的幾天裏,不僅(jin) 讓旦增益西對藏戲有了更深的了解,也讓雪巴拉姆藏戲團第五任戲師邊巴次仁看出了這個(ge) 年輕人對藏戲的熱愛以及天賦,巡演結束後,他對旦增益西說:“回拉薩後,來藏戲團坐坐吧。” 

  回到拉薩後的第二天,旦增益西就來到了雪巴拉姆藏戲團。見到邊巴次仁後,旦增益西鼓足勇氣說:“老師我想學藏戲,想拜您為(wei) 師。” 

  邊巴次仁早有預料般指著旁邊的排演隊伍說:“好,去吧,去跟他們(men) 一起跳,把身段學會(hui) ,然後我教給你唱腔。” 

  如此“隨意”的收徒,讓旦增益西一時沒回過神:自己從(cong) 小就心心念念的願望,就這麽(me) 實現了?內(nei) 心一片激動的他不顧害羞趕緊加入了排演隊伍。“那天晚上我失眠了,太興(xing) 奮了,跟做夢似的。” 

  藏戲舞台是“我的‘維也納大廳’” 

  相比拜師時的輕鬆,真正學習(xi) 藏戲時是嚴(yan) 肅莊重的。 “阿吉拉姆是一門很深的學問,不僅(jin) 要在唱腔、身段上下功夫,更要對每個(ge) 劇目的程式有一個(ge) 很好的理解,最基礎的身段也需要花很長的時間去學習(xi) 。”邊巴次仁作為(wei) 西藏自治區級傳(chuan) 承人,七歲便開始在雪頓節期間表演藏戲,自小受老一輩藏戲藝術家嚴(yan) 格培養(yang) ,基本功非常紮實,看見旦增益西對藏戲如此感興(xing) 趣,總是不厭其煩地一遍遍教他。另一位藏戲老師邊巴斯暖,經常跟旦增益西講起雪巴拉姆藏戲團的曆史往事,從(cong) 老師們(men) 的眼神裏旦增益西看到了他們(men) 對前輩們(men) 的深切懷念。 


圖為(wei) 旦增益西(左一)和邊巴次仁(中)、次旺 

  起初抱著學習(xi) 的態度來到雪巴拉姆藏戲團的旦增益西,被各位前輩對藏戲的執著和堅守打動了。“雪巴拉姆藏戲團共有56名成員,團隊的年齡層次從(cong) 86到16歲。團隊裏的每個(ge) 人都是一專(zhuan) 多能,因為(wei) 收入不多,大家也都身兼副業(ye) ,但是沒有人放棄學習(xi) 藏戲。” 

  “我們(men) 第四任戲師次旺啦在世時經常到劇團參加日常排練。有一次排練結束後,我看見他凝視著前輩們(men) 的照片久久佇(zhu) 立。過了一會(hui) 兒(er) 他對我說:‘旦增益西,阿吉拉姆藝術有著很深的造詣,我已經八十多歲了,但依然覺得還有很多東(dong) 西沒有學會(hui) ,我看你現在十分用功,你一定要繼續努力地學習(xi) 這門藝術!'”旦增益西在那一刻明白了熱愛和堅守的區別,所以即使在重新踏入校園後,他也依然沒有放棄學習(xi) 藏戲。學校操場上,圖書(shu) 館後麵,宿舍樓陽台上……一旦有時間閑下來,他就會(hui) 找各種地方練習(xi) 藏戲。 

  師傅邊巴次仁問他:“旦增益西,你上了這麽(me) 多年學,一頭栽倒在藏戲上,不覺得可惜嗎?” 

  旦增益西憨厚一笑:“說不準我可以引領一種潮流呢。”前輩們(men) 帶著對藏戲的熱忱和堅守,延續著這份古老的藝術。對旦增益西而言,可能自己很難達到老藝人那種高深的造詣水平,但是學習(xi) 和傳(chuan) 承他們(men) 的藝術精神也是一種責任。 


圖為(wei) 藏戲表演現場 

  憑借著自身的努力和天賦,以及各位前輩的嚴(yan) 格指導,旦增益西的藏戲學習(xi) 進步很快。2017年,拉薩雪頓節期間,他如願登上了羅布林卡的舞台。 

  “於(yu) 我而言,那是我的‘維也納大廳’。”旦增益西一直忘不了自己在台上表演時的那種緊張與(yu) 開心,“表演的時候我瞄了一眼台下,大部分是中老年人,也有幾個(ge) 年輕人。我就想:他們(men) 是不是也喜歡藏戲,也想登上舞台呢?但誰又能像我一樣呢?沒有吧?……心中感到非常榮幸,同時也有一點小驕傲。” 

  到今年,旦增益西已經加入雪巴拉姆藏戲團6年了。“作為(wei) 一名阿吉拉姆藝人,我希望能夠把老祖宗留下來的技藝傳(chuan) 承下去,並讓更多的年輕人喜歡藏戲。”(新利平台 記者/孫健 圖片由旦增益西提供) 

(責編:陳衛國)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