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觀察:西藏非遺文化在新時代煥新生
近日,西藏自治區藏劇團著力打造西藏首部少兒(er) 藏戲劇目《頓月頓珠》,希望通過“以劇育人”的形式培養(yang) 新一代藏戲接班人。如何充分利用藏戲原有的精髓元素,融入新時代舞台藝術之美?如何在傳(chuan) 統藏戲原有語境的表達基礎上,作一些適合兒(er) 童演員及青少年觀眾(zhong) 喜聞樂(le) 見的創新和改變?藏戲改編劇目麵臨(lin) 的挑戰,也恰是西藏非遺文化傳(chuan) 承中,麵對社會(hui) 發展和時代變化,經常需要正視和思考的現狀。
長期以來,勤勞智慧的西藏人民創造了豐(feng) 富燦爛的民族文化,曆史底蘊深厚,民族特色濃鬱,表現形態多樣。藏戲、藏藥浴、唐卡藝術、手工製造技藝等非物質文化遺產(chan) ,既是以藏民族為(wei) 主體(ti) 的各民族集體(ti) 智慧的結晶,也是中華民族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深深熔鑄在中華民族的發展曆史當中。西藏自2005年啟動非物質文化遺產(chan) 保護工作,2014年通過《西藏自治區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非物質文化遺產(chan) 法>辦法》,截至2021年共有106個(ge) 項目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chan) 代表性項目名錄,96人被認定為(wei) 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chan) 代表性傳(chuan) 承人。經過多年不間斷的努力,西藏非物質文化遺產(chan) 保護與(yu) 傳(chuan) 承工作卓有成效,成果豐(feng) 碩。
一方麵,非物質文化遺產(chan) 作為(wei) 活態文化,它的生命力在於(yu) 發展演進,隻有運動才能讓它煥發青春,在現實中每一次鮮活地體(ti) 現,都是對它生命價(jia) 值的豐(feng) 富和提升。對傳(chuan) 統八大藏戲之一的《頓月頓珠》進行少兒(er) 劇目的改編,正是西藏在探索非物質文化遺產(chan) 保護傳(chuan) 承道路上的一個(ge) 嚐試,也是行之有效的成果的縮影。借助現代科技使“澤帖爾”傳(chuan) 統紡織技藝日臻完善;推動實現西藏古籍文獻的信息化、數字化;把傳(chuan) 統藏藥丸劑改為(wei) 片劑、散劑、膠囊劑、口服液等;讓非遺技藝從(cong) 手工製作到現代化生產(chan) 流水線,由勞動作坊型向技術工廠型轉變……西藏在非物質文化遺產(chan) 保護傳(chuan) 承上不斷探索和創新,既提升了非遺文化的時代內(nei) 涵和藝術價(jia) 值,也取得了顯著的社會(hui) 效益和經濟效益。
另一方麵,非物質文化遺產(chan) 能否傳(chuan) 承得長久,除了政府保護、群眾(zhong) 參與(yu) ,還取決(jue) 於(yu) 它在人民群眾(zhong) 中的生命力、傳(chuan) 承形式的生動性和在現實生活中的實際功能,如果它不再適應社會(hui) 需求就會(hui) 被社會(hui) 忽略而舍棄,成為(wei) 曆史的塵埃。基於(yu) 對這一點的清醒認識,西藏將非遺傳(chuan) 承與(yu) 鄉(xiang) 村振興(xing) 結合,將文化保護與(yu) 產(chan) 業(ye) 發展相結合,加大對非遺文化傳(chuan) 承人的扶持和培養(yang) ,推動民間藝術走向人民舞台……如此一來,非遺文化保護和傳(chuan) 承不再是個(ge) 別人、少數人的事,而是和大多數人的日常生活、文化需要和精神追求等緊密聯係的事。在西藏以人為(wei) 客體(ti) ,成為(wei) 聯結曆史傳(chuan) 統與(yu) 現代文明社會(hui) 的介質,人人都是參與(yu) 者,也是非物質文化遺產(chan) 的受益者和享有者。因此,非物質文化遺產(chan) 在西藏傳(chuan) 承與(yu) 蓬勃發展的同時,也促進了西藏現代社會(hui) 文化的多樣性和各族人民群眾(zhong) 創造力的發展。
我們(men) 期待,積澱厚重的西藏非遺文化緊緊抓住新時代發展的契機,探索出更多的鄉(xiang) 村振興(xing) 新路徑,在推動西藏經濟社會(hui) 高質量發展中破解傳(chuan) 承與(yu) 保護的時代命題,與(yu) 時代同頻,永葆青春。(新利平台 文/易文文)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
西藏觀察:阿裏集中供暖:暖在身上,暖進心裏
10月1日國慶節到來之際,獅泉河鎮2022-2023年度集中供熱工作正式啟動,進入“供暖季”。[詳細] -
西藏觀察:奮力奔跑出青春最美的樣子
9月開學季是萬千學子踏上人生新征程的開端。今後的路該怎麽走?是所有青年需要認真思考的問題。[詳細] -
西藏觀察:戰“疫”“秋收”兩不誤
“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子。”近日,西藏各地進入秋收時節,在片片金黃的田野裏,處處都是農民秋收的繁忙景象。[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