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asyfundingllc.com
home

【遇見•藏紙】傳承千年 煥發生機

發布時間: 2022-12-18 22:02:00 來源: 新利平台


圖為(wei) 製做藏紙 圖片來源:西藏商報

  藏紙,是一種傳(chuan) 承千年、獨具特色的藏族傳(chuan) 統手工藝品。據《舊唐書(shu) 》記載:“(吐番)因請蠶種及造酒、碾、磑、紙、墨之匠,並許焉”,這是目前能看到的造紙術傳(chuan) 入西藏的最早記述。西藏大學教授、藏紙研究專(zhuan) 家西繞桑布認為(wei) ,“藏紙的傳(chuan) 統造紙工藝跟我們(men) 這個(ge) 中華的‘四大發明’是同根同源的。”

  由於(yu) 西藏的地理環境和物種資源與(yu) 內(nei) 地不盡相同,書(shu) 寫(xie) 習(xi) 慣更是大相徑庭,藏族人民便就地取材,利用西藏高原地區盛產(chan) 的林木和瑞香科植物,如瑞香狼毒、沉香、山茱萸科的燈台樹、杜鵑科的野茶花樹等作為(wei) 原料,改進了內(nei) 地傳(chuan) 統的造紙工藝,形成了自己的一套獨特的生產(chan) 流程。並通過不斷實踐,根據原料品質的差異,製成各種不同用途和等級的藏紙。


圖為(wei) 製作藏紙的原材料——瑞香狼毒

  因為(wei) 略帶毒性的原料的加入,使得藏紙有了區別於(yu) 其他紙張的最重要特征——防蟲蛀、防潮、儲(chu) 存時間長。西藏很多用藏紙印製的文史經典、古籍文獻,至今保存已經有千餘(yu) 年仍然完好無損,很重要的一個(ge) 原因就是這些典籍所用紙張都是西藏獨有的藏紙。這對於(yu) 藏文古籍文獻的收藏和研究,以及對古籍文獻的整理、傳(chuan) 播、開發和利用,都提供了極大便利。此外,藏紙還具有質地柔軟、不易滲墨、保護視力、易回收再造等特點。

  很長一段時期,藏紙猶如一顆顆散落的珍珠,在西藏的大地上星羅棋布:藏東(dong) 南地區盛產(chan) 金東(dong) 紙、塔布紙、工布紙、波堆紙,藏南的珞瑜、門隅、聶拉木等地盛產(chan) 門紙、聶紙,藏中地區盛產(chan) 尼木紙、門噶紙、灰紙等。根據藏紙不同的產(chan) 地和特點,用於(yu) 印鈔、公文、譯經等領域。錯那所產(chan) 藏紙供地方政府各機構書(shu) 寫(xie) 公文用;工布雪卡地方產(chan) 的藏紙,用於(yu) 一般性書(shu) 寫(xie) ;塔布紙主要用於(yu) 書(shu) 寫(xie) 公文,特別是需要加蓋印章的公文;朗縣金東(dong) 區西日卡村生產(chan) 的專(zhuan) 用印鈔藏紙;藏族百姓選用韌性佳的藏紙製作風箏……


圖為(wei) 藏紙製作的燈籠

  隨著國家對民族傳(chuan) 統手工藝的重視程度不斷提高,2006年藏紙生產(chan) 工藝被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chan) 名錄。如今,藏紙製作早已不滿足於(yu) 傳(chuan) 統古法,開始利用新科技和新技術把藏紙的傳(chuan) 統製作工藝發揮到極致。目前,在傳(chuan) 承古法和創新的基礎上,開發出了很多新產(chan) 品,如仿皮紙、木紋紙、牆紙等多種藏紙新品種,其中仿動物皮藏紙還獲得了國家專(zhuan) 利,並贏得海內(nei) 外客戶好評。藏紙技藝不但得以保護和傳(chuan) 承,而且已經“走出深閨”,進入市場,迎來了發展的“春天”。藏紙製作的燈籠、筆記本、麵具、風箏、相框、掛飾等工藝品,不僅(jin) 美觀、實用,還具有收藏價(jia) 值,廣受當地各族群眾(zhong) 和外來遊客的好評,有些產(chan) 品還銷到了美國、德國、日本等國家。

  藏紙,一個(ge) 民族源遠流長的曆史符號,再次回歸到生活裏,鮮活著,經久不衰。(新利平台 綜合/孫健)

(責編: 王智霖 )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em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