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asyfundingllc.com
home

【學習在高原】阿旺綿羊養殖中的“綠色科技”

發布時間: 2022-12-30 19:49:00 來源: 新利平台

  “響應‘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發展理念,形成綠色發展方式和生活方式,也是為(wei) 了更好地走生產(chan) 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文明發展道路,促進畜牧業(ye) 可持續發展。”今年7月,當記者一行走入西藏自治區昌都市貢覺縣的藏東(dong) 生物科技開發有限公司,參觀其阿旺綿羊繁育場,飼料廠和有機肥製造廠時,該公司負責人格桑次仁這樣說。

  
圖為(wei) 阿旺綿羊攝影:王茜

  發展高原特色農(nong) 牧業(ye) 是昌都全力推進經濟發展的重要一環。在當地已有上千年養(yang) 殖曆史的阿旺綿羊因具有極強的生存能力耐粗耐寒,生產(chan) 性能最好,可以說是地道的綠色食品,價(jia) 值在逐年提升。貢覺縣境內(nei) 及周邊地區阿旺綿羊主要分布區域,從(cong) 2015年起,貢覺縣開始投資建成阿旺綿羊產(chan) 業(ye) 鏈,大力扶持阿旺綿羊養(yang) 殖專(zhuan) 業(ye) 合作社,增加產(chan) 業(ye) 配套等措施。至今,阿旺綿羊已然成為(wei) 貢覺縣的一塊金字招牌,成為(wei) 當地重要產(chan) 業(ye) ,其生產(chan) 的持續發展對提高牧民的生活水平,同樣具有重要意義(yi) 。

  
圖為(wei) 飼料加工車間攝影:王茜

  經濟發展的同時,“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概念在當地早已深入人心,在阿旺綿羊養(yang) 殖的產(chan) 業(ye) 鏈中“綠色科技”體(ti) 現非常明顯。

  
圖為(wei) 昌都市貢覺縣的藏東(dong) 生物科技開發有限公司提供的微生物循環解析圖

  格桑次仁說:“開展科技化、標準化養(yang) 殖,提高經濟效益。與(yu) 此同時,我們(men) 施行人工種植牧草,提高載畜量,實施以草定畜,草畜平衡,還通過科技手段實現綠色發展,保護我們(men) 的生態環境。”比如,飼料廠以本地材料為(wei) 主加工飼料,科學研製飼料配方,提高飼料轉化率,滿足牲畜生長需求。尤其是蒸汽熟化飼料原料,可以增加反芻動物采食量。而有機肥製造,則是綠色發展的進一步落地實踐。“以牛羊糞便為(wei) 原料製作的有機肥,通過實驗,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農(nong) 業(ye) 行業(ye) 標準-有機肥料(NY525-2012)規定指標,各項指標均達標。”格桑次仁笑著說,“有機肥不僅(jin) 能增加植物養(yang) 分供應量或促進植物生長、提高產(chan) 量、改善農(nong) 產(chan) 品品質及農(nong) 業(ye) 生態環境,還可以協助作物吸收營養(yang) 、增進土壤肥力、增強植物抗病和抗幹旱能力,降低和減輕植物病蟲害等。同時也減少了化肥使用,起到淨化和修複土壤環境、提高土壤肥力的作用。一舉(ju) 多得啊!最重要的是,我們(men) 生產(chan) 有機肥年產(chan) 量不僅(jin) 可滿足我縣各項種植業(ye) 需求,等到上市出售,也能輻射帶動農(nong) 牧民脫貧致富。”

  
圖為(wei) 有機肥的加工車間攝影:王茜

  從(cong) 種植牧草,穩定飼草供應,到飼料加工、科學養(yang) 殖,綿羊肥美,再到有機肥加工,做到資源循環再利用……每個(ge) 環節都體(ti) 現著當地人走特色牧業(ye) 可持續發展道路的努力和堅持。正如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在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第二十次全國代表大會(hui) 上的報告所強調的“推動綠色發展,促進人與(yu) 自然和諧共生”那樣,相信隻要牢固樹立和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並付諸實踐,必然會(hui) 讓雪域高原人與(yu) 自然更加和諧共生並高質量發展。(新利平台記者/王茜

(責編: 陳衛國 )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 提振發展信心,推動高質量發展取得新成效

    12月27日,西藏自治區黨委經濟工作會議在拉薩召開。 [詳細]
  • 雍和宮:滄桑300年

    雍和宮自改廟以來,已經曆了近300年寒暑,期間曾享受過皇家寺院的風光無兩,也曾在風雨飄搖的時代孤立無援,曾富麗堂皇、琳琅滿目,也曾遭遇搶掠、殿堂殘破,但不變的是其在促進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中所發揮的巨大作用。從1722年發生職能轉變,到1822年認定達賴喇嘛的金瓶掣簽製度,再到在風雨飄搖的民國時期充當溝通中央政府和地方關係的橋梁,它始終在光陰中熠熠生光 ,並在新時代迎來新的生機。 [詳細]
  • 【我在雪域考古】張建林:“透物見人”賦予西藏考古人文溫度

    1984年,陝西派遣援藏考古工作隊參加西藏自治區第一次文物普查(全國第二次文物普查),張建林也在其中。  [詳細]
em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