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訊 “家是玉麥,國是中國”。2023年2月18日,新利平台“新春走基層”記者一行來到了海拔3600多米、每年大雪封山半年多的邊境鄉(xiang) ——西藏自治區山南市隆子縣玉麥鄉(xiang) 采訪拍攝,在這裏和村民們(men) 一起踏上了巡邊路。
曾經的玉麥鄉(xiang) 僅(jin) 居住著三口人,是著名的“三人鄉(xiang) ”。如今,玉麥鄉(xiang) 有67戶234人。2017年10月28日,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在給西藏自治區山南市隆子縣玉麥鄉(xiang) 牧民卓嘎、央宗姐妹的回信中勉勵她們(men) 像格桑花一樣紮根在雪域邊陲,做神聖國土的守護者、幸福家園的建設者。
圖為(wei) 玉麥鄉(xiang) 全貌 攝影:趙振宇
2019年4月8日,紮西江村一家四口從(cong) 隆子縣熱榮鄉(xiang) 搬遷到玉麥鄉(xiang) ,很快就適應了這裏的生活。大女兒(er) 阿旺卓嘎現在西藏大學理學院生物科學師範專(zhuan) 業(ye) 讀大學一年級,小女兒(er) 達娃倉(cang) 決(jue) 在山南市第二高級中學讀高二,一家四口在新環境中生活得很幸福。
圖為(wei) 紮西江村一家人 攝影:趙振宇
2月19日是藏曆十二月二十九日,也就是藏曆新年前的古突,藏族群眾(zhong) 在家吃麵疙瘩,舉(ju) 行驅鬼等儀(yi) 式迎接藏曆新年。天剛蒙蒙亮,紮西江村大哥便與(yu) 自己所在的巡邊三組匯合出發。他們(men) 巡邊的地點是一座名叫“達倉(cang) 朵倉(cang) ”的山,距離玉麥鄉(xiang) 政府16公裏。在路上,紮西江村跟我們(men) 說:“前幾天都在下雪,現在這幾天暖和了一點,以前這邊雪下得特別大的時候,兩(liang) 邊雪比車子還高,路邊欄杆什麽(me) 的也看不到,但是前幾年養(yang) 護段成立後,養(yang) 護段的工作人員會(hui) 立馬掃雪,所以去哪兒(er) 都特別方便。”
圖為(wei) 玉麥村民的巡邊路 攝影:趙振宇
“我們(men) 每月要參加15次巡邊任務,因為(wei) 現在是冬天,山上雪太多,根本看不到路,安全起見我們(men) 隻能上到一半。夏天時我們(men) 巡邊每次來回需要五六天左右,需要自帶帳篷、炊具和食物等。到了山頂之後拿著望遠鏡往周圍看一看有什麽(me) 可疑人。”紮西江村向我們(men) 介紹著巡邊任務。
過了兩(liang) 個(ge) 小時,我們(men) 到達了平時巡邊人休息的地方。有人撿柴火、有人去接水,每個(ge) 人都分工明確。紮西江村的背包裏帶著方便麵、優(you) 樂(le) 美奶茶、可樂(le) 等,巡邊的每位隊員都拿出了自己包裏的食物與(yu) 大家分享。大家圍坐一起有說有笑,完全忘記了一路的艱辛與(yu) 疲憊。
圖為(wei) 玉麥鄉(xiang) 巡邊群眾(zhong) 攝影:趙振宇
圖為(wei) 玉麥鄉(xiang) 巡邊群眾(zhong) 巡邊路上展示國旗 攝影:趙振宇
提起卓嘎、央宗姐妹,在玉麥鄉(xiang) 群眾(zhong) 的心中是英雄般的存在。紮西江村說:“作為(wei) 年輕人,我們(men) 要學習(xi) 卓嘎、央宗姐妹愛國守邊的精神,這是我們(men) 肩上永遠的責任。”(新利平台 記者/旦曲 趙振宇 陳浩力 昂翁洛布 蘇洋 呂靜)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