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為(wei) 西藏自治區拉薩市墨竹工卡縣唐加鄉(xiang) 莫衝(chong) 村開耕儀(yi) 式(攝於(yu) 2023年3月16日) 攝影:德吉卓瑪
驚蟄過後,祖國各地,大江南北,陸續進入春耕階段,人們(men) 帶著新一年的盼望在田壟上開始新一年的耕耘。春耕,在西藏農(nong) 民的眼中,是一年之中最隆重的農(nong) 事活動之一。換上嶄新的藏裝,帶上釀好的青稞酒,手捧自家的“切瑪”(象征五穀豐(feng) 登),全村人聚在田間舉(ju) 行春耕前盛大隆重的開耕儀(yi) 式。唱起“諧青”祈願歌,伴隨轟隆隆的農(nong) 機聲音,抒發著春耕帶來的無限喜悅和希望。
春耕,是古老土地與(yu) 現代生活的碰撞。在西藏自治區山南市乃東(dong) 區門中崗社區的春耕儀(yi) 式上,身著盛裝的村民在薩日索當中拋灑著青稞種子。這塊位於(yu) 西藏曆史上第一座宮殿雍布拉康南側(ce) 的農(nong) 田,也是西藏第一塊種植穀物的農(nong) 田,見證了西藏先民從(cong) “逐水草而居”的遊牧生活向“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農(nong) 耕生活的轉變,開啟了西藏農(nong) 耕曆史。
在西藏,放牧的自然條件要遠遠優(you) 於(yu) 耕種,但藏族先民用智慧征服了雪域高原,同時也虔誠地敬謝大自然的賜予,藏族農(nong) 耕文化由此不斷發展演變。西藏和平解放以來,在黨(dang) 和國家的關(guan) 懷下,西藏經濟社會(hui) 不斷發展,大型機械農(nong) 具投入使用、農(nong) 田水利建設不斷加強、一塊塊現代高標準農(nong) 田不斷建成……雖然“二牛抬杠”的時代已經過去,但在開耕儀(yi) 式上,人們(men) 還是會(hui) 牽來他們(men) 的親(qin) 密夥(huo) 伴犛牛,駕著犁鏵來拉犁耕作,或用假犛牛頭裝扮拖拉機,並在車周圍掛滿哈達,以此表達對傳(chuan) 統牛耕的懷念,祈願新的一年日子越過越美。春耕,是一個(ge) 時節、一種儀(yi) 式,更是農(nong) 民與(yu) 大地的生命之歌,是古老土地與(yu) 現代生活的碰撞,播種之處,皆是希望。
強國必先強農(nong) ,農(nong) 強方能國強。在剛剛閉幕的全國兩(liang) 會(hui) 上,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在參加十四屆全國人大一次會(hui) 議江蘇代表團審議時強調,農(nong) 業(ye) 強國是社會(hui) 主義(yi) 現代化強國的根基,推進農(nong) 業(ye) 現代化是實現高質量發展的必然要求。西藏海拔高、緯度低,氣候複雜多樣、垂直差異明顯,是我國自然條件比較艱苦的地區,農(nong) 業(ye) 發展也因自然條件限製發展緩慢。但西藏的農(nong) 牧業(ye) 科研人員卻在想方設法、攻堅克難。為(wei) 了擴大青稞種植麵積,增加農(nong) 牧民收益,他們(men) 在冬青稞育種改良等方麵狠下功夫、下狠功夫。不斷提高西藏農(nong) 產(chan) 品供給能力,夯實西藏糧食安全,為(wei) 西藏實現高質量發展打下堅實基礎。
一年之計在於(yu) 春。我國自古以來就是農(nong) 業(ye) 大國,春耕背後是中華民族五千年來勤勞勇敢、不屈不撓、勇於(yu) 鬥爭(zheng) 、奮發向上的精神。春耕秋收,不管對哪裏的農(nong) 民來說都是一件大事,不管在外多忙都要趕回家幫忙。幸福是播種出來的,隻有付出才有收獲。春耕的教育意義(yi) ,在任何時代都不會(hui) 過時。(新利平台 文/趙振宇)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