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asyfundingllc.com
home

讓學校成為非遺傳播普及重要陣地

發布時間: 2023-05-15 16:47:00 來源: 新利平台

  唐卡、藏戲、藏香、藏藥、格薩爾說唱、熱巴舞……眾(zhong) 所周知,西藏擁有豐(feng) 富多樣、具有濃鬱高原色彩的非物質文化遺產(chan) ,這些非遺項目飽含西藏各民族的曆史文化和民族精神,是西藏各族人民勤勞智慧的結晶,也是珍貴的、具有重要價(jia) 值的文化資源。

  青少年群體(ti) 是祖國的未來,讓他們(men) 真正了解非遺、重視非遺,我們(men) 的民族文化根脈就有望得到有效保護和傳(chuan) 承,所有學校是非遺傳(chuan) 播普及重要陣地。2021年8月,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的《關(guan) 於(yu) 進一步加強非物質文化遺產(chan) 保護工作的意見》中指出,將非物質文化遺產(chan) 內(nei) 容貫穿國民教育始終,構建非物質文化遺產(chan) 課程體(ti) 係和教材體(ti) 係,出版非物質文化遺產(chan) 通識教育讀本。近年來,西藏自治區持續加大非遺傳(chuan) 播普及力度,鼓勵和引導各級各類學校將“學非遺、用非遺、秀非遺”的理念紮根在校園,持續推進“非遺進校園”常態化、規範化,促進非遺保護傳(chuan) 承與(yu) 現代教育體(ti) 係深度融合。

  山南素有“果諧之鄉(xiang) ”的美稱,其中“紮囊果諧”曲調獨具特色,激情熱烈,於(yu) 2006年被列入西藏自治區非物質文化遺產(chan) 名錄。為(wei) 更好傳(chuan) 承這一民間舞蹈,紮囊縣中小學將廣播體(ti) 操改為(wei) “果諧課間操”。“迪孜”也叫“石子算法”,是由生活中常見的小石子、小木棍和核桃等物品作為(wei) 籌碼進行計算的一種傳(chuan) 統籌算技藝,2017年被列為(wei) 西藏自治區級非物質文化遺產(chan) 。同時,“迪孜”已成為(wei) 拉薩師範高等專(zhuan) 科學校的興(xing) 趣課,在學校進行傳(chuan) 承。多年來,拉薩市城關(guan) 區娘熱小學將藏文化教育作為(wei) 弘揚民族精神、傳(chuan) 承民族文化的重要途徑,先後推出藏戲、藏文書(shu) 法等特色教育,引導學生進一步了解、繼承和發揚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目前,西藏已有多所學校成為(wei) 非遺進校園示範基地,廣大師生對藏族傳(chuan) 統文化保護傳(chuan) 承的活力不斷得到激發。

  當然,非遺項目在學校教育下進行傳(chuan) 承的意義(yi) 並不僅(jin) 僅(jin) 是向學生介紹非遺知識、培養(yang) 幾個(ge) 掌握非遺技能的“手藝人”和 “傳(chuan) 承人”這麽(me) 簡單,更為(wei) 重要的是培養(yang) 出一批從(cong) 事非遺研究和管理的專(zhuan) 門人才,為(wei) 西藏非遺的保護與(yu) 開發提供智力支持。

  西藏大學藝術學院作為(wei) 藏族唐卡(勉唐派和欽澤派)的保護單位,在非遺教育傳(chuan) 承的實踐方麵做出了突出貢獻,為(wei) 西藏培養(yang) 了大批唐卡繪製專(zhuan) 門人才。西藏藏醫藥大學作為(wei) 非遺項目“藏醫藥(拉薩北派藏醫水銀洗煉法和藏藥仁青常覺配伍技藝)”,培養(yang) 了不少藏醫藥人才,為(wei) 藏醫藥類非遺的傳(chuan) 承實踐貢獻力量。位於(yu) 拉薩北郊的西藏雪堆白技工學校,通過產(chan) 學研等教學方式保護傳(chuan) 承民族傳(chuan) 統手工藝術。多年來,學校培養(yang) 了一大批優(you) 秀的藏族傳(chuan) 統技藝人才……近年來,西藏高校非物質文化遺產(chan) 學科體(ti) 係和專(zhuan) 業(ye) 建設不斷加強,在職業(ye) 學校開設非物質文化遺產(chan) 保護相關(guan) 專(zhuan) 業(ye) 和課程不斷豐(feng) 富,非遺項目的傳(chuan) 承發展,不斷融入國民教育體(ti) 係之中。

  非物質文化遺產(chan) 是一種無形的、流動的文化,不斷提高青少年群體(ti) 對其的認知水平和保護意識,更好發揮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薪火相傳(chuan) 和延續文脈的積極作用。(新利平台 文/孫健)

(責編: 陳衛國 )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em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