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斯木,新疆的維吾爾族人常用的一個(ge) 名字,卻也是一座安靜西藏小村莊的名字。
問當地人“卡斯木”是什麽(me) 意思,他們(men) 也回答不出個(ge) 所以然來。但卡斯木之美,可以用“世外桃源”來概括,這是因為(wei) 這裏真的隨處都可以遇到盛放的桃花和滿山滿坡的桃樹,以及生活在“桃花源”的普通人家。
圖為(wei) 卡斯木村全貌
第一天
去卡斯木村,首先要到“西藏氧艙”林芝市。
從(cong) 林芝市巴宜區往東(dong) 走,有座林芝鎮,這裏是幾十年前原林芝縣縣政府所在地,雖今已繁華不在。
現在的林芝鎮轄真巴、尼池、朗歐、康紮、卡斯木、達則、幫納、曲古、立定9個(ge) 村民委員會(hui) ,有14個(ge) 自然村。
別看林芝鎮不大,鎮境內(nei) 有6座寺廟、1座拉康和嘎拉桃花村、色季拉國家森林公園、苯日神山、尼洋河風光帶、千年古桑樹王、大峽穀娘歐碼頭等自然風光和人文景觀。
我們(men) 要去的卡斯木村距離林芝鎮直線距離約三公裏,位於(yu) 林芝市巴宜區的苯日神山山腰處,距離林芝市區約22公裏。這是一處氣候濕潤的穀地,因為(wei) 不是熱門旅遊村落,很多遊客都沒有聽說過這個(ge) 村莊,我們(men) 開車進來的時候,村子很安靜,偶爾遇到或閑聊或散步的當地老人。
當地有一輛“出租車”,可以提供到鎮上和區裏的交通服務。至於(yu) 住宿,隻能靠自己想辦法了。好在當地人的住宅都非常寬敞,在談妥價(jia) 格後,可以得到很不錯的住宿環境。
我們(men) 的女房東(dong) 叫南木傑,我們(men) 把行李卸下來,慢慢品茶。
再根據她的指點,開始四處轉悠。
我聽這裏的人說話,發現他們(men) 口音非常複雜,不像是個(ge) 閉塞的村莊。他們(men) 說是的,這裏別看地處偏僻卻是個(ge) 移民村落。
村口有座台球室,平時無人看管,玩台球的人把錢投到窗戶的一個(ge) 縫隙裏就算“成交”。他們(men) 說台球室的主人就是外地人,她小時候每年來這裏轉經,長大後幹脆在這邊找了個(ge) 老公,不想走了。“我們(men) 也是她的親(qin) 戚。”
“她為(wei) 什麽(me) 會(hui) 喜歡這裏呢?”
“這裏空氣好。”“人好。”“這裏方便轉經。”
因為(wei) 台球案子就在路邊,我們(men) 不時可以看到三三兩(liang) 兩(liang) 的中青年人,有的磕頭,有的徒步,在轉“苯日神山”。
“你們(men) 轉過苯日神山嗎?”
“轉過。”“轉過三次。”“我轉過五次”。“我轉了七次,今天休息,所以來這裏打台球。”
“你們(men) 也喜歡這裏?”
“喜歡。”“這邊轉經不累,有樹林,有鮮花,有泉水,還有很多動物。心情好。”
“動物?在哪裏?”
“到處都有。最多的在幾日寺下麵。”“幾日寺,你去看一下,好看得很,還有桃子。”還有一個(ge) 小青年說:桃子可以看。還有一個(ge) “場”,你也去看一看,你就知道這裏有多好了!
於(yu) 是,我們(men) 的卡斯木之行,就先從(cong) 看桃子開始吧。
去幾日寺,要過一條溝,溝兩(liang) 邊是農(nong) 田。從(cong) 溝裏爬到大路上,就可直達幾日寺。
他們(men) 所說的“桃子”,就在幾日寺南的半坡上。
圖為(wei) 滾落山坡的毛桃
我們(men) 首先看到的是一群調皮的山羊和滿山滿坡滾落的毛桃。吧嗒、吧嗒、吧嗒,細雨中的樹林裏到處都是毛桃掉落地上的聲音。而山羊卻對毛桃挑肥揀瘦。所謂挑肥揀瘦是指山羊很少看得上“品相”差點或已經髒汙的桃子,它們(men) 煞有介事地偏著頭,豎著耳朵傾(qing) 聽,聽到掉下一顆毛桃,奔著聲音而去吃新鮮的。吃的時候齜牙咧嘴,表情誇張,不時甩甩彈彈,把毛桃上的泥沙露珠抖幹淨,然後才去咬,吃完後揚長而去,上坡繼續咀嚼樹葉,品嚐山澗水。吃飽喝足,開始追逐、頂角,消化腹中美食。
我們(men) 繼續往前,去看剛才小青年所說的“場”。
其實這裏叫康紮村,但在過去幾十年前是個(ge) 伐木場,為(wei) 了簡便,當地人稱其為(wei) “場”。
“場”的建築,年代感十足,而且多已廢棄不用,少量質量稍好的建築被轉山客租用,成為(wei) 他們(men) 的臨(lin) 時營地。
差異是明顯的,一個(ge) 是被遺棄的曾經的伐木場,一個(ge) 是人文環保名村,整潔美麗(li) 、舒適宜人。
第二天
林芝的這一塊地方,在古代是“工布”的精華所在。周邊的重要地標太多了,如“林芝”名稱的由來之地尼池村等,都在這塊狹小的地界裏。
於(yu) 是,第二天一大早,我們(men) 決(jue) 定先來一次卡斯木周邊一日遊。
尼池,是太陽寶座的意思。如今我們(men) 所說的林芝,正是尼池的變音。
沿著盤山公路,我們(men) 先來到了尼池村及尼赤寺(也叫古秀寺)。
寧靜的尼池村掩映在密林中,雞犬不聞、柴門緊閉。
曲曲折折的村道把我們(men) 引到美麗(li) 苯教寺廟古秀寺。不斷添建中的古秀寺,每次會(hui) 給人不一樣的感受,如同我們(men) 每天的生活。因寺內(nei) 有一棵古柏樹,又被稱為(wei) 古秀寺。
我們(men) 在這裏遇到一位曾在北大學習(xi) 的阿紮活佛,學識淵博、風度翩翩的阿紮活佛給我們(men) 講解了很多當地的曆史和文化,如飲甘霖、如沐春風。
根據活佛的推薦,我們(men) 又去了附近同為(wei) 林芝苯教“姊妹寺”的達則寺和幾日寺參訪。
達則寺,在達則村後的半山腰上,草甸、花海、溪流、小橋、木屋、經幡、密徑,唯獨不見嘈雜的人流,實在是個(ge) 靜修之所呀。
而幾日寺,位於(yu) 卡斯木村西北方向的山坡上,也是一座苯教寺院。
圖為(wei) 幾日寺
早在2001年,為(wei) 更好服務當地群眾(zhong) 的宗教生活需求,林芝鎮人民政府爭(zheng) 取資金對幾日寺進行了維修。2012年初,林芝縣在幾日寺舉(ju) 辦了“60歲以上僧尼享受社會(hui) 保險待遇領取基礎養(yang) 老金首發儀(yi) 式”,這標誌著林芝縣寺廟僧尼參加社會(hui) 保險工作的正式啟動。由此,林芝縣老年人享受養(yang) 老金待遇覆蓋寺廟僧尼。
但我們(men) 在寺院裏並沒有見到老年僧人,也許是去了養(yang) 老場所。接待我們(men) 的香燈師是幾位年輕、文靜、舉(ju) 止得體(ti) 的小僧人,對我們(men) 的問詢有問必答、胸有成竹。我們(men) 非常感謝他們(men) 的耐心講解,品嚐了他們(men) 捧上的釅釅的酥油茶,誰都知道寺廟的酥油茶是最香最濃的。
第三天
白天,村裏基本見不到青壯年男人,聽說都外出打工去了。村中婦女的工作任務就重了,喂牛、擠奶、放牧,砍柴、拌種、犁地,都有婦女的身影,當然更不用說照顧老人、孩子和繁重的日常家務勞動。
但我們(men) 在街上不時看到身背小型織布機的年輕女人走來走去,神情輕鬆而活潑,她們(men) 又是做什麽(me) 的呢?
從(cong) 村領導桑傑措姆家中的陳設便可略知一二。
圖為(wei) 紡製原料和工具
她家的院子非常大,院子的角落裏專(zhuan) 門辟出一塊地方,堆放著染色用的核桃皮,和煮核桃皮的鐵鍋、爐灶、燃料,以及正在晾曬的毛線、毯子和其他的紡織品。作為(wei) 村莊的領導人,桑傑措姆經常是擼起袖子,親(qin) 自下場。
我們(men) 了解到桑傑措姆和她的弟媳婦、優(you) 秀織女南木傑,不但親(qin) 自示範,還帶動村中婦女參與(yu) 編織,產(chan) 品種類有圍巾類、箱包類、毯墊類和鞋帽類等幾十個(ge) 樣式,並已申請到商標。
圖為(wei) 織女南木傑
卡斯木村的很多婦女因為(wei) 需要照顧老人和孩子,幾乎沒有外出務工的可能,收入有限。直到2016年4月,村中的致富帶頭人桑傑措姆組織起了16名婦女開辦氆氌加工坊,大家的生活條件開始起了大變化,每名女工半年的收入就超過了萬(wan) 元。
產(chan) 業(ye) 脫貧一直被視作精準扶貧最有效的路徑之一。從(cong) “授之以魚”到“授之以漁”,在西藏自治區脫貧攻堅的過程中,除了一些重大的民生項目和國家投資項目外,地方優(you) 勢產(chan) 業(ye) 、民族特色產(chan) 業(ye) 也發揮了積極的作用。培育了“致富帶頭人+本地貧困戶”的脫貧新模式。
……
在盛夏七月裏,不妨到這裏探訪西藏農(nong) 村的“夏彩”風景,看看這裏普通藏族百姓平凡而舒適的現代生活。(新利平台 特約撰稿人/索窮)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