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asyfundingllc.com
home

【探訪茶馬古道傳統村落】烙印在茶馬古道傳統村落中的國家記憶

發布時間: 2023-08-07 16:45:00 來源: 新利平台

  【編者按】以綜合科考為(wei) 線,串聯茶馬古道沿線遺產(chan) 和文化,在西藏自治區昌都市黨(dang) 委政府的指導下,一場由中國民族建築研究會(hui) 和昌都市察雅縣人民政府共同組織協調的科學調研正在持續進行中。四方聯合組成的科考團隊,五條線路,十二天的考察周期,整個(ge) 科考團隊奔走深入察雅境內(nei) 的古村古鎮,在探訪中厘清現狀,在分析中組建數據,為(wei) 茶馬古道沿線鄉(xiang) 村振興(xing) 蓄力賦能。

  茶馬古道的馬幫駝隊在曆史的記憶裏緩緩而行,一條貿易的路徑卻清晰地開辟出了傳(chuan) 播交流的通道。八月初,由西安建築科技大學建築學院暑期“三下鄉(xiang) ”任雲(yun) 英教授實踐團隊、中國民族建築研究會(hui) 專(zhuan) 家組、青海明輪藏建“青藏高原和美鄉(xiang) 村”工作組和察雅縣相關(guan) 部門組成的綜合科考隊腳踏熱土,持續推進著西藏自治區昌都市察雅境內(nei) 茶馬古道沿線傳(chuan) 統村落的綜合科考。


圖為(wei) 科考隊測繪組的工作場景

  昌都市,地處青川滇藏的要衝(chong) ,是不同曆史時期各路茶馬古道入藏後的重要門戶,也是茶馬古道中最為(wei) 核心和險峻的地段。曆史上,自青、川、滇入藏的各路茶馬貿易形成了多條通道,但無論哪一條都繞不開昌都察雅。在此次針對察雅縣域內(nei) 傳(chuan) 統村落和古鎮古村的綜合科考中,科考隊員們(men) 針對沿線的驛站體(ti) 係進行了專(zhuan) 項遺產(chan) 調查和價(jia) 值研究,逐步厘清了察雅縣域內(nei) 茶馬古道的驛站體(ti) 係在不同曆史時期的運營情況和承載驛站體(ti) 係的族群聚落狀況。


圖為(wei) 茶馬古道尖站崗卡村的崗卡倉(cang)

  早在漢代,就有天府蜀郡與(yu) 藏地諸部進行茶馬互市的淵源。到了唐代,隨著文成公主、金城公主先後入藏,吐蕃逐步形成飲茶的風尚,茶馬古道也日漸成形。宋代,“以茶易馬”的互市製度由中央政府正式建立,茶馬貿易成為(wei) 漢藏之間具有戰略意義(yi) 的商貿模式,茶馬貿易也逐步顯現出了安邊、治邊的戰略價(jia) 值。西安建築科技大學公管學院副院長、中國民族建築研究會(hui) 專(zhuan) 家委員會(hui) 副主任委員任雲(yun) 英教授介紹,直至元代,茶馬古道成為(wei) 了入藏和中央政府治藏的重要空間廊道和實現路徑。到了明清時期,沿著茶馬古道的驛站體(ti) 係、塘站、尖站和汛站也逐步形成並持續運轉。


圖為(wei) 崗澤村自古已有的商業(ye) 街鋪


圖為(wei) 阿孜新近出土的汛塘碑文殘片

  通過已有資料和考古發現,察雅縣域內(nei) 的驛站體(ti) 係留下了豐(feng) 富的中央政府治藏的曆史記錄和文獻記載。例如,清朝黃沛翹所撰的《西藏圖考》中出現了對察雅境內(nei) 的驛站描述,“八十裏至阿足塘……有駐防塘鋪,有頭人給役”;也有清代隨行文吏王我師在察雅境內(nei) 留下“捧來酥酪灰凝麵,馬糞爐頭細煮茶”等詩句。據中國民族建築研究專(zhuan) 家、察雅縣統戰部原部長加央旦增介紹,察雅境內(nei) 總共設立了兩(liang) 個(ge) 汛站,即察雅汛和阿孜汛。其中阿孜汛為(wei) 外汛,負責察雅境外的塘站,即現芒康縣境內(nei) 的站點。在察雅(香堆)設守備署,三個(ge) 把總汛分別設在察雅(香堆),昂地,外委汛阿孜。由此可見,驛站和汛站等體(ti) 係製度在察雅境內(nei) 的發展布局較為(wei) 完整。


圖為(wei) 剛澤村公主拉康的碑文

  “此次考察,我們(men) 發現了茶馬古道中遺落在沿線古鎮古村中的驛站體(ti) 係,逐步厘清了在不同的曆史時期,茶馬古道沿線各民族的交流融合以及中央政府入藏、治藏的國家記憶。”中國民族建築研究會(hui) 副秘書(shu) 長、專(zhuan) 家委員會(hui) 副主任委員馬紮·索南周紮總結道。中國民族建築研究會(hui) 副會(hui) 長,東(dong) 南大學教授龔愷表示,本次綜合科考依據文獻和口述史紀錄,在茶馬古道沿線的傳(chuan) 統村落、古鎮古村中深入探尋,對茶馬古道沿線國家治理的文化遺存和曆史路徑進行了係統考察,取得了豐(feng) 碩的成果。(新利平台 記者/王妍丹 周晶 圖片由主辦方提供)

(責編: 郭爽 )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em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