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了縣城,沿著國道219徒步,雖是下坡路,過了中午飯點,我和妻都有饑餓感。
這一帶偏偏沒有飯店。繼續往前走,前方出現一行紅字招牌:察隅隆聚大酒店。
越來越近,看規模,大酒店在這一片是數得著的建築。
抱著試試看的心理,我們(men) 走進酒店大廳,前台空無一人。饑餓驅趕著我們(men) 找人。
大酒店法人代表張保英,年齡不到四十歲。如果不經人介紹,我很難把法人代表與(yu) 眼前正在忙碌的中年婦女聯係起來。她在整理廚房,洗刷餐具。
知道我們(men) 是皖北的,她更樂(le) 了。她說家在山東(dong) 曹縣,做大姑娘時,曾到碭山販過梨。
我問她怎麽(me) 從(cong) 中原大地一下來到橫斷山脈與(yu) 喜馬拉雅山脈交界處。她說,這是一個(ge) 跨越二十多年的話題。
圖為(wei) 張保英(左)與(yu) 作者暢談察隅巨變。周淑敏 攝
2001年,老公從(cong) 格爾木坐長途汽車去拉薩。那時不是夫妻關(guan) 係,卻彼此認識。他在拉薩打拚幾年,主要是酒店經營這一塊。2006年,青藏鐵路通車那一年,她坐上火車去拉薩投親(qin) ,開始在剛堅飯店打工,後來又換了幾家酒店。由於(yu) 都在同一行業(ye) ,之前又認識,張保英與(yu) 先來的他很快情感升華,成為(wei) 一家人。
拉薩的生意順風順水。因為(wei) 氣候幹燥,每到冬季,張保英往往咳嗽不止。恰巧老公想拓展業(ye) 務,要到察隅發展。
對張保英來說,察隅是個(ge) 並不陌生的名字,卻是個(ge) 遠在天邊的地方。老公說,看看西藏自治區交通旅遊圖,你從(cong) 拉薩去察隅,離曹縣的家不是遠了,而是近了。那裏海拔低,氣候好,種水稻,長獼猴桃,江南是什麽(me) 樣子,察隅就是什麽(me) 樣子。隨著旅遊業(ye) 的發展,那裏的遊客會(hui) 越來越多,酒店生意先做先發。關(guan) 鍵是,你的咳嗽不治自愈,那裏的氣候就是一服天然良藥。
在老公聲情並茂的描述中,張保英於(yu) 2017年來到察隅。天啊,這裏根本不像他所說的一片天堂。縣城規模就像曹縣的一個(ge) 小集鎮,要說有不同,小集鎮的街麵上有兩(liang) 三層的樓房,而這裏都是用木板釘的原生態民居。
後悔已經來不及。老公已答應簽訂合同,而且察隅隆聚大酒店的法人代表正是張保英。
看著遠離縣城的大酒店,張保英的心有所舒展。從(cong) 曹縣做生意到在拉薩打拚,再到來察隅經營大酒店,哪一步都不輕鬆。她相信老公說的話,無論幹什麽(me) ,都要先走一步。酒店離縣城雖有一段距離,貴在經營。人脈加網絡,察隅隆聚大酒店的定位是與(yu) 旅行社對接。
果如所料,沿著穿城而過的219國道,經過十多分鍾,一車車遊客入住察隅隆聚大酒店。大酒店設備齊全,價(jia) 格讓人欣然接受,來到縣城的大部分遊客,必去下察隅鎮、上察隅鎮一遊,而這裏是必經之地。此前酒店位置之偏如今卻轉化為(wei) 遠離鬧市的優(you) 勢。
張保英說,經營酒店,認準態度和服務,就輕鬆多了。無論旅遊團還是散客,招待一視同仁。當然,說得好,配套服務要跟上。酒店大餐廳可容一百多人共餐,蔬菜是當地自然生長的,無需溫室,化學肥料來不到這裏。
我相信她無虛言。我與(yu) 她素不相識,不是投宿的,隻是219國道上的過客,因為(wei) 饑腸轆轆碰巧走進她的大酒店。她放下手中活計,為(wei) 我們(men) 下麵,西紅柿雞蛋臊子味美且量大,正適合遠距離徒步者。
圖為(wei) 張保英(左)熱情地接待散客。唐大山 攝
我問她在察隅習(xi) 不習(xi) 慣。她說,和六年前相比,察隅早就變了樣,對口支援讓縣城遍布民族特色的建築。
察隅是個(ge) 民族融合的好地方,張保英從(cong) 學尼村請來的幫手平措,三十多歲,沒上過學,卻說得一口流利的普通話。平措說,自己要是讀過書(shu) 的話,也能像張姐一樣打理大酒店。兩(liang) 個(ge) 孩子都知道學習(xi) ,一個(ge) 在縣中學,一個(ge) 念小學,以後都比爸媽有出息。
張保英說,平措是個(ge) 好幫手,所付費用讓她滿意。平措說,在大酒店做活,能見到來自全國各地的遊客,聽到全國各地的事情,是察隅這塊風水寶地把大家召到一起。(新利平台 通訊員/唐大山)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