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訊“隨著全球氣候的變暖,世界屋脊的冰川也正在慢慢融化。作為(wei) 西藏土生土長的攝影愛好者,我們(men) 有責任用鏡頭紀錄下這些年來黨(dang) 和政府為(wei) 保護自然環境所做出的巨大努力。”9月8日,第十六屆西藏珠穆朗瑪攝影大展在西藏自治區拉薩市林周縣開幕,本屆主題為(wei) “和美高原——著力創建國家生態文明高地”,征集到了來自全國500餘(yu) 位攝影家和攝影愛好者近萬(wan) 件攝影作品和30部短視頻,展現了西藏美麗(li) 的自然風光畫卷和生態環境保護所取得的顯著成效。
圖為(wei) 第十六屆西藏“珠穆朗瑪”攝影大展現場 攝影:趙振宇
從(cong) “布宮廣場”到“田間地頭”
草地上的“珠穆朗瑪”攝影大展蘊含深意
“一直以來,西藏都被稱為(wei) ‘攝影家的天堂’,所有來西藏旅遊的遊客都會(hui) 帶著一部相機。2008年8月28日,我們(men) 在布達拉宮廣場舉(ju) 辦了首屆主題為(wei) ‘世界屋脊、神奇西藏’的‘珠穆朗瑪’攝影大展,意在通過影像的方式,讓攝影愛好者們(men) 從(cong) 不同角度和視角,向外界展示和宣傳(chuan) 西藏壯麗(li) 神奇的自然風光和獨特的人文景觀,讓西藏旅遊增加更多攝影文化元素。”西藏著名攝影家車剛在向到場的西藏自治區攝影家協會(hui) 會(hui) 員介紹“珠穆朗瑪”攝影大展。“從(cong) 農(nong) 牧民群眾(zhong) 的幸福笑臉到脫貧攻堅、鄉(xiang) 村振興(xing) 的發展變化,從(cong) 城市與(yu) 鄉(xiang) 村的人文風光到自然生態的持續保護,攝影家們(men) 關(guan) 注的視角越來越廣,我們(men) 的攝影展也越辦越好。”
圖為(wei) 參加第十六屆西藏“珠穆朗瑪”攝影大展的西藏攝影家協會(hui) 會(hui) 員合影 攝影:趙振宇
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以習(xi) 近平同誌為(wei) 核心的黨(dang) 中央高度重視西藏生態文明建設,多次就西藏生態環境保護發表重要講話、作出重要指示批示,要求把青藏高原打造成為(wei) 全國乃至國際生態文明高地,切實保護好地球第三極。2022年以來,西藏自治區廣大攝影工作者將鏡頭對準“著力創建國家生態文明高地”這一主題,以獨特的視角和語言,用一幅幅生動的攝影作品充分反映社會(hui) 主義(yi) 新西藏在建設生態安全屏障戰略地、人與(yu) 自然和諧共生地、綠色發展試驗地、自然保護樣板地、生態富民先行地方麵呈現出的美好畫卷。
圖為(wei) 第十六屆西藏“珠穆朗瑪”攝影大展上攝影家程幸福所參展的《紮達彩雲(yun) 飛》 翻拍:王淑
圖為(wei) 第十六屆西藏“珠穆朗瑪”攝影大展上攝影家貢覺群培所參展的《俯覽神秘雪山》 翻拍:趙振宇
從(cong) “布宮廣場”到“田間地頭”,這是“珠穆朗瑪”攝影第一次走出城市,走入鄉(xiang) 村,主辦方用精心策展更好展示攝影主題。本屆“珠穆朗瑪”攝影大展共分為(wei) 四個(ge) 單元。第一單元“大美西藏”展示了西藏是除南北極外地球上最潔淨的地區,是世界上生態環境質量最好的地區之一。第二單元“和諧共生”展示了各族群眾(zhong) 與(yu) 大自然息息相存,雪域高原處處呈現出自然資源與(yu) 曆史遺跡和人文景觀交相輝映的和諧景象。第三單元“生態富民”展示了群眾(zhong) 幸福指數節節攀升,越來越多的鄉(xiang) 村“望得見山,看得見水,留得住鄉(xiang) 愁”。第四單元“鶴舞高天——林周縣黑頸鶴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專(zhuan) 題攝影展”,展示林周縣著力打造以熱振國家森林公園、神秘樹林、林周農(nong) 場為(wei) 主體(ti) 的特色旅遊業(ye) 方麵的亮點和特色。
圖為(wei) 第十六屆西藏“珠穆朗瑪”攝影大展上攝影家紮頓所參展的《謝通門縣皮具電商網紅》 翻拍:王淑
圖為(wei) 第十六屆西藏“珠穆朗瑪”攝影大展上攝影家朱菊花所參展的《望果節》 翻拍:趙振宇
從(cong) “高原精靈”到“微小蝴蝶”
用瞬間定格引領生態保護是攝影家們(men) 新的使命
“在平均海拔5000米的那曲市雙湖縣羌塘自然保護區,我度過了漫長而艱苦的拍攝日子。最長的一次蹲點拍攝達到了57天,最短的也有20幾天。無人區冬天的氣溫低至零下27-28度,高原惡劣的環境給我帶來了巨大的挑戰。然而,正是這些困難和挑戰,讓我更加珍惜每一次與(yu) 藏羚羊相遇的時刻。”榮獲本屆攝影大展最高獎項“一類收藏作品”的是一組展現青藏高原藏羚羊美麗(li) 與(yu) 脆弱的紀實類攝影作品《高原精靈——藏羚羊》,它的作者是來自那曲市廣播電視台的記者達瓦次仁。長期以來在羌塘無人區的蹲守拍攝,讓他更加知道藏羚羊的脆弱,希望用自己數年來鏡頭記錄下的點滴瞬間,讓更多人了解藏羚羊的生存現狀和保護情況,讓更多人攜手保護這片美麗(li) 的生態環境。
圖為(wei) 羌塘自然保護區內(nei) ,正在決(jue) 鬥的兩(liang) 隻強壯的公藏羚羊。 攝影:達瓦次仁
圖為(wei) 在羌塘自然保護區,野狼正在捕食弱小的藏羚羊。攝影:達瓦次仁
“我這次參展的作品是我們(men) 西藏的幾隻小蝴蝶,並不是因為(wei) 它們(men) 多麽(me) 美麗(li) ,而是因為(wei) 蝴蝶對棲息地環境質量要求較高、對環境變化敏感,是判斷生態質量好壞的‘指標’,隻有環境優(you) 良的地方才能吸引蝴蝶‘駐足’。我希望用小小蝴蝶,來引起大家對生態環境保護的注意。”來自西藏攝影家協會(hui) 的赤列江才從(cong) 10年前起跟隨中國科學院科考隊進行科考拍攝,想用自己鏡頭下的生態變化作為(wei) 警示,讓更多人提高生態環境保護意識。
圖為(wei) 第十六屆西藏“珠穆朗瑪”攝影大展上赤列江才所參展的作品《微距鏡頭下的西藏蝴蝶(組照)》 翻拍:趙振宇
“當我們(men) 手中拿起相機的那一刻起,我們(men) 就擔負起向大眾(zhong) 傳(chuan) 遞聲音的任務。照片裏麵承載的不僅(jin) 僅(jin) 是每位攝影家的攝影技術,更承載了國家的方針政策和社會(hui) 旋律。攝影家不僅(jin) 僅(jin) 是記錄者,更應該是引領者。攝影不應僅(jin) 僅(jin) 是愛好,更應是一種社會(hui) 責任。”這不僅(jin) 僅(jin) 是赤列江才對攝影的理解,更是西藏所有攝影愛好者的心聲。(新利平台 記者/王淑 趙振宇)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