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見2023年的阿裏——西藏阿裏“鄉村振興”見聞實錄
阿裏地區,西藏自治區最西端。
2018年記者第一次踏足這片土地。彼時,在記者的心中有種極為(wei) 強烈的感覺——岡(gang) 底斯、喜馬拉雅、喀喇昆侖(lun) 三座大山脈仿佛就像“圍牆”,將阿裏地區變成“圍城”,讓人自心底產(chan) 生想要“逃離”的“欲望”。但現在細想下來,也正是被這艱辛惡劣的自然條件“蒙蔽”了雙眼,讓人不自覺地忽略了生活在這片土地上人們(men) 努力打破“生命禁區”神話、“敢叫日月換新天”的艱辛曆程。
2023年再次前往阿裏地區,看到了“她”的“不變和變”。不變的是:古象雄的曆史底蘊;古格王朝的恢宏史詩;岡(gang) 仁波齊峰的高聳入雲(yun) ;“阿裏三圍”的獨特勝景……變的是:城鎮的日新月異;改革帶來的新動力;傳(chuan) 統“非遺”有了新活力……三座大山脈已經不再像“圍牆”,而是搭建起一座“舞台”,讓12.3萬(wan) 名幹部群眾(zhong) 盡情展示。
革吉的青稞熟了
革吉縣布貢村,世世代代生活在這裏的人們(men) 選擇“靠山吃山”——以放牧為(wei) 生,是個(ge) 典型的純牧業(ye) 村。
來到布貢村一組,眼前的景象卻讓記者有些“措手不及”,並沒有出現想象中的水草肥美、牛羊成群,而是青稞麥穗在風中婆娑窸窣。
圖為(wei) 在青稞田間勞作的村民久美 攝影:王佳豪
帶著疑慮,記者詢問了正在田間勞作的村民久美。
“曾經這裏的群眾(zhong) 想吃上糌粑,就必須去其他地方購買(mai) 。20世紀80年代前後,我還有其他村民們(men) 開始一起到百公裏以外的地方尋求青稞良種。最終功夫不負有心人,找到了適合在革吉縣種植的青稞品種。”久美說:“經過幾十年的發展,最初隻有6畝(mu) 左右的青稞田變為(wei) 如今的153畝(mu) 。今年,布貢村一組青稞種植項目正式落地。現在我們(men) 不僅(jin) 能吃到自己種的青稞,圓了世世代代的夢想,還能把糌粑拿去附近鄉(xiang) 鎮售賣,增收致富。”
聊天中,久美老人還為(wei) 記者算了一筆收入賬:布貢村一組有69戶村民、240人集體(ti) 參與(yu) 了青稞種植項目。今年4月初,布貢村一組青稞種植基地安排30餘(yu) 人在基地種植青稞,每人每天發放工資150元,期間澆水、收割、處理雜草等工作會(hui) 輪流安排村民們(men) 勞動,也會(hui) 按時發放相應工資。再過幾天,預計青稞就可以成熟,每畝(mu) 產(chan) 量大約250斤,市場價(jia) 約每斤4元,每畝(mu) 黑青稞的產(chan) 值可達1000元左右。
圖為(wei) 布貢村一組的青稞即將迎來豐(feng) 收 攝影:王佳豪
望著金黃的青稞田,久美感歎道:“今年肯定是個(ge) 豐(feng) 收年,我們(men) 的生活真是越來越好了呀。”
森郭服飾的“出圈”路
曆史悠久的森郭服飾,主要由紅、綠、黑、黃、藍五種顏色製成,被當地人譽為(wei) “五彩彩虹服”。2013年,森郭服飾被列為(wei) 西藏自治區非物質文化遺產(chan) 。
“這是祖先傳(chuan) 下來的東(dong) 西,不能丟(diu) 。”今年66歲的努拉老人是森郭服飾製作工藝的傳(chuan) 承人之一。據他回憶,自他的曾祖父起,家裏人就熟練掌握這項非遺技藝。
圖為(wei) 在製作森郭服飾的努拉老人 攝影:王佳豪
“現在愁的不是賣不掉,而是供不應求。”努拉老人自2009年起便在改則縣城經營起一家售賣森郭服飾及其衍生品的小店,每天絡繹不絕前來選購的顧客,讓他總是喜笑顏開。努拉介紹,他的小店年銷售額近70萬(wan) 元。
“這麽(me) 多年,我支付給學徒的工資就有240萬(wan) 了。”努拉是個(ge) “怪老頭”,在記者向他了解情況時,他總是笑著反複向記者強調這筆店裏最大的支出。他說:“為(wei) 滿足市場,也為(wei) 了讓森郭服飾更好地傳(chuan) 承下去,前前後後招收了幾十個(ge) 邊打工邊學手藝的‘年輕人’,其中有八個(ge) 已經‘出師’並‘自立門戶’,森郭服飾能夠‘開枝散葉’,這才值得高興(xing) 。”
圖為(wei) 在努拉老人的小店中售賣的森郭服飾“衍生品” 攝影:王佳豪
“傳(chuan) 統的森郭服飾可能並不太契合遊客的需求,但是這些小物件就不一樣了。”努拉還是個(ge) “弄潮兒(er) ”,在他的小店裏除了傳(chuan) 統的森郭服飾外,還有琳琅滿目的玩偶、擺件、配飾等森郭服飾“衍生品”。據他介紹,這幾年在當地政府的支持下,他經常外出參加博覽會(hui) ,不僅(jin) 讓森郭服飾“走出去”,他也慢慢接觸到“伴手禮”這個(ge) 概念。有樣學樣,目前,他自己研發並形成產(chan) 品的森郭服飾“衍生品”品類已經達到近70種,並還在不斷研發中。“來自天南海北的遊客把這些小物件帶回家,隨手拍個(ge) 照片或者視頻上傳(chuan) 網絡,這不就是流動的廣告嘛。”
改革!改出一條致富路
明城牆牆磚刻字的故事家喻戶曉。記者在改則縣麻米鄉(xiang) 茶措村見到了現實版的“牆磚刻字”。
圖為(wei) 在茶措村扶貧集體(ti) 經濟合作社倉(cang) 庫內(nei) 擺放的酥油 攝影:王佳豪
一袋袋用牛羊肚包裹的“酥油磚”整齊碼放在倉(cang) 庫的一角,黃澄澄、金燦燦。每個(ge) 上麵寫(xie) 著一串藏文,裏麵包含了誰家生產(chan) 的,公斤數、生產(chan) 日期等信息。
圖為(wei) 茶措村村民向記者展示奶渣 攝影:王佳豪
“不隻是酥油,進入合作社的倉(cang) 庫所有的產(chan) 品都得有源可溯。”麻米鄉(xiang) 農(nong) 牧綜合服務中心工作人員西熱它益介紹:“2016年,茶措村整合白絨山羊基地、村茶館、村商店、施工隊、人工種草等5個(ge) 零散合作組織,成立茶措村扶貧集體(ti) 經濟合作社。根據合作社的分紅製度,其中絕大部分用於(yu) 投勞分紅。積分製度多勞多得,工作時長以及產(chan) 品的數量、質量都是‘積分’的依據。大家通過工作獲得高積分,工作的積極性也有所提高。”
圖為(wei) 在茶措村扶貧集體(ti) 經濟合作社倉(cang) 庫內(nei) 擺放的羊毛 攝影:王佳豪
記者了解到,根據合作社的分紅製度,5%用於(yu) 分紅脫貧戶、學生、殘疾人、老年人,2.5%用於(yu) 分紅入股人員,77.5%用於(yu) 投勞分紅,13.5%至14%用於(yu) 合作社周轉資金,1%至1.5%用於(yu) 合作社工作人員工資。全村無論老幼,人人戶戶都能享受到改革發展帶來的巨大經濟成果和實惠。
“茶措村實行‘441’(即四個(ge) 統一、四個(ge) 扶持、一個(ge) 確保)牧區改革模式。四個(ge) 統一是指牲畜統一放牧、草場統一管理、任務統一安排、合作社統一運作;四個(ge) 扶持是指扶持孤寡老人、扶持大學生、扶持殘疾人、扶持脫貧鞏固戶;一個(ge) 確保是指確保共同富裕。”西熱它益介紹,“茶措村積極構建現代新型牧業(ye) 經營體(ti) 係,成立茶措村牧區改革工作領導小組,切實加強牧區改革的組織領導和製度保障,為(wei) 牧區改革大背景下村扶貧集體(ti) 經濟的不斷壯大和升級換代奠定堅實的工作基礎。截至2022年,麻米鄉(xiang) 牲畜出欄率達24.2%,合作社實現年收入465萬(wan) 元,人均分紅達到6748.9元。”
“我們(men) 家有6口人,按照現有分紅機製,去年拿到9萬(wan) 多的分紅。現在合作社經營越來越好,我想隻要努力勞動,我家未來每年增加3到4萬(wan) 的收入不是夢想。”茶措村村民格桑多傑說。
紮日南木錯湖邊的“軟黃金”
紮日南木錯,碧藍的湖水,周圍草場星羅棋布。湖岸邊,珍貴的紫絨山羊成群棲息於(yu) 此。
圖為(wei) 牧民驅趕著紫絨山羊群前往紮日南木錯湖邊 攝影:王佳豪
措勤紫絨山羊在當地有一百多年的繁衍曆史。其產(chan) 出的“紫絨”是世界上名貴稀有的特種纖維,是紡織工業(ye) 的高檔原料,享有“軟黃金”的稱號。2018年6月成功申報“措勤紫絨山羊”全國農(nong) 產(chan) 品地理標誌,實現了阿裏地區農(nong) 產(chan) 品地理標誌登記零的突破。
“目前措勤縣山羊示範村有4個(ge) ,紫絨山羊示範戶有718戶,全縣絨山羊為(wei) 15.77萬(wan) 隻,優(you) 質紫絨山羊數達12.71萬(wan) 隻,年產(chan) 絨量達40多噸。”措勤縣絨山羊良種擴繁殖場技術人員普布介紹說。
圖為(wei) 紫絨山羊群 攝影:王佳豪
傳(chuan) 統中,來自拉薩甚至更遠的“遊商”會(hui) 不遠千裏到紮日南木錯湖邊收購紫絨,再將其製成衣物等紡織品售賣。但現在金紫絨山羊群依舊在紮日南木錯湖邊飲水、食草,牧民卻再也不用等待“遊商”的到來。
“傳(chuan) 統的銷售模式幾乎是看別人‘臉色’。外麵的商人一旦來得遲一些,就會(hui) 有很多紫絨腐壞,造成了極大的浪費。即使外麵的商人及時趕到,也會(hui) 因為(wei) 質量參差不齊不收或者故意壓低價(jia) 格。”措勤縣商務局工作人員邊巴次仁說。“為(wei) 解決(jue) 傳(chuan) 統銷售模式導致的牧民收入不穩定的問題,措勤縣政府對牧民手裏的羊絨進行統一收購,統一銷售。這是保障牧民增收的第一道‘保險’。”
圖為(wei) “金紫絨”品牌的部分產(chan) 品 攝影:王佳豪
2017年時,西藏金紫絨工貿有限公司成立。該公司以“紫絨”為(wei) 原料,采用遠程協同的方式,融入現代化、國際化的服裝設計理念,進行“金紫絨”牌絨製品的開發及生產(chan) 。目前,該公司平均每年生產(chan) 羊絨係列產(chan) 品2800件,平均每年銷售1500件,平均年銷售額達70餘(yu) 萬(wan) 元。
“措勤縣還積極建立電子商務平台,拓展‘金紫絨’品牌商品的銷售渠道。目前雖然市場競爭(zheng) 比較激烈,但‘金紫絨’品牌的產(chan) 品有品質鑒定證書(shu) ,消費者信得過,所以整體(ti) 銷售額還不錯。”邊巴次仁說:“‘金紫絨’品牌不僅(jin) 能直接消耗一部分紫絨,並且隨著‘金紫絨’品牌的影響力逐年升高,紫絨也能不斷升值,這相當於(yu) 給牧民增收又上了個(ge) ‘保險’。”
海拔4700米也能吃上自己種的西瓜
在阿裏行程的最後一天,記者一行前往措勤縣高原生態畜牧業(ye) 現代化養(yang) 殖產(chan) 業(ye) 綜合基地合作社(以下簡稱:產(chan) 業(ye) 園區),眼前所看到的一幕讓記者不敢相信。西瓜、南瓜、辣椒……新鮮水果蔬菜應有盡有。隻有測量海拔的軟件上顯示著的“海拔4700米”,提醒著記者現在還在措勤縣。
圖為(wei) 措勤縣產(chan) 業(ye) 園區蔬菜大棚種植的西瓜 攝影:王佳豪
據了解,產(chan) 業(ye) 園區2015年正式成立,距措勤縣城所在地25公裏,占地麵積20.51公頃。目前有人工種草、牲畜短期育肥、肉類分類加工、冷藏、蔬菜種植等經營項目。
“在措勤縣農(nong) 貿市場零售、向縣、鄉(xiang) (鎮)學校、單位食堂統一出售,這是產(chan) 業(ye) 園區產(chan) 品的主要銷售渠道。2022年實現營業(ye) 總收入達426.4萬(wan) 元,其中純收入達94.1萬(wan) 元。”措勤縣農(nong) 牧業(ye) 技術推廣站站長吾金次仁介紹:“現在,通過產(chan) 業(ye) 園區不僅(jin) 老百姓的牛羊肉賣上了好價(jia) 錢,幹部群眾(zhong) 也終於(yu) 能吃上自己種植的新鮮水果蔬菜了。”
圖為(wei) 吾金次仁向記者展示即將成熟的南瓜 攝影:王佳豪
在吾金次仁看來,產(chan) 業(ye) 園區還有著更為(wei) 重要的使命:“產(chan) 業(ye) 園區對很多新的技術、品種進行實驗種養(yang) 殖,有了成熟的經驗後,將產(chan) 業(ye) 園區視為(wei) 實踐基地,吸引附近群眾(zhong) 前來免費學習(xi) 。這樣不僅(jin) 畜牧業(ye) 這個(ge) 措勤縣的傳(chuan) 統優(you) 勢產(chan) 業(ye) 得到發展,很多村居還都有了蔬菜大棚,吃菜難、吃菜貴即將在措勤成為(wei) 曆史。”
圖為(wei) 產(chan) 業(ye) 園區苗圃基地內(nei) 班公柳長勢喜人 攝影:王佳豪
不知不覺中,吾金次仁帶著記者走到了產(chan) 業(ye) 園區的最深處,一大片苗圃基地出現在眾(zhong) 人麵前:“這裏大部分是班公柳和沙棘,這些樹種都能夠適應措勤縣高海拔的環境。大部分都是3年的樹苗,等措勤縣城管網改造完成後,就將一部分移栽到縣城作為(wei) 景觀樹,再過幾年措勤縣城得有多漂亮。”(新利平台 記者/王佳豪)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
西藏自治區第七屆網絡安全技能大賽開賽
9月8日,2023年中國技能大賽-西藏自治區第七屆網絡安全技能大賽在拉薩開賽。 [詳細] -
拉薩市市直公租房、廉租房已全部投入使用
9月8日,拉薩市住建局市直保障性住房建設使用情況新聞發布會召開。 [詳細] -
【虛“美”隱惡】人權應是所有人之人權 世界應是所有人之世界
據境內外有關媒體報道,近日美國以西藏所謂“強製同化”為由,誣稱中國政府正在抹除西藏獨特的語言、文化以及宗教傳統,並對中方官員實施簽證限製。[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