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被譽為(wei) “東(dong) 方荷馬史詩”的《格薩爾王傳(chuan) 》(下文簡稱《格薩爾》)是世界上迄今演唱篇幅最長的史詩。關(guan) 於(yu) 《格薩爾》這一活態的英雄史詩,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曾在不同場合多次提及,並強調要重視少數民族文化保護和傳(chuan) 承,支持和扶持《格薩爾》等非物質文化遺產(chan) ,培養(yang) 好傳(chuan) 承人,一代一代接下來、傳(chuan) 下去。
多年來,人們(men) 為(wei) 這部史詩的保護和傳(chuan) 承一直做著努力和嚐試。近期,由《格薩爾王傳(chuan) 》改編的動畫電影《雪域少年》搬上了大銀幕,已在全國公映。本網記者就此采訪了作家馬麗(li) 華,請她談談自己的觀影感受。
圖為(wei) 《雪域少年》電影海報
說實在的,我是帶著懸念來觀影的。你想啊,號稱世界最長史詩的《格薩爾》,卷帙何其浩繁,內(nei) 容何其豐(feng) 厚,且是第一次被搬上大銀幕,是從(cong) 哪裏切入?以怎樣的手段表現?都是我希望了解的。你問結果如何?當然滿意,先點一個(ge) 大大的讚!
格薩爾故事在藏族地區流傳(chuan) 千年之久,是一項重大文化工程,我國從(cong) 上世紀80年代開始了大規模的錄音整理工作。與(yu) 此同時進行的,是對其傳(chuan) 統表現形式進行藝術加工:拉薩市歌舞團的表演藝術家土登老師率先將之搬上舞台,陣容也由一人說唱創新為(wei) 多人群演,這一開創之舉(ju) 在西藏城鄉(xiang) 廣受歡迎,無論在舞台上,還是在節慶的廣場上,《格薩爾》都是不可或缺的保留節目。從(cong) 那時開始,不時聽說有人想要以歌舞劇、音樂(le) 劇、影視劇等各種方式重述史詩故事,但是往往沒了下文,類似現象無一不在表明其改編難度之大。沒想到本片是以動畫方式再現了少年格薩爾的成長並大獲成功,在這裏首先我要向導演路奇的創作團隊表示祝賀和感謝。
說到少年英雄的成長軌跡,我認為(wei) 這是本片的亮點和高光之一。在原生故事裏,少年覺如雖是出生於(yu) 雪域嶺國部落,但他是天神之子下凡,天神不願看到人間有妖魔橫行,為(wei) 解救眾(zhong) 生,特派神子前去降妖除魔,待完成任務之後再重返天庭。改編中淡化了這一身份,少年覺如就是土生土長在這片高寒土地上的人,且是曆經艱險,從(cong) 意誌到體(ti) 魄皆於(yu) 逆境中被鍛造成長。所以說本片立意對未成年觀眾(zhong) 而言也是積極的、相當勵誌的。
對於(yu) 本片,如果說有什麽(me) 遺憾的話,某些意難平應該是在影片之外的。受眾(zhong) 通常喜愛熟知的藝術形象,比如孫悟空、哪吒等,每每花樣翻新照舊被受眾(zhong) 喜聞樂(le) 見。這部動畫影片也是如此,藏族群眾(zhong) 對格薩爾故事耳熟能詳、百聽不厭,聽說他們(men) 觀影熱情很高,反響也很熱烈;相反,其他地區由於(yu) 對這一題材的生疏,從(cong) 排片到觀看都難及期待。對此我認為(wei) ,這是在提醒我們(men) ,尚需加強傳(chuan) 播方式、加大傳(chuan) 播力度。
《雪域少年》開了一個(ge) 好頭,希望各方動員,支持路奇導演及其團隊能夠拍出第二部、第三部……同時希望更多藝術工作者繼續進行有益的嚐試,以更多藝術形式展現這部偉(wei) 大史詩的風采。(新利平台 記者/王茜 口述/馬麗(li) 華)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