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asyfundingllc.com
home

藏族導演卡布:像素為媒“重構”西藏

發布時間: 2023-10-08 14:09:00 來源: 新利平台

  新利平台訊 提起西藏,一萬(wan) 個(ge) 人眼中有一萬(wan) 個(ge) 符號代表。你是否曾經想過,這些不同符號的排列組合可以得到一個(ge) 全新的數字洪流之中的“潮流”之作呢?10月6日晚,在拉薩雪鷹通用航空股份有限公司開幕的卡布《T-bit》地景藝術揭幕儀(yi) 式上,藏族導演卡布給我們(men) 帶來了認識西藏的全新視角。 


圖為(wei) 卡布《T-bit》地景藝術揭幕儀(yi) 式上的傳(chuan) 統藝術表演 攝影:旦曲

  這是一幅以數十萬(wan) 張照片為(wei) 像素基礎,重構“布達拉宮”的地景藝術。作為(wei) 一名紀錄片導演,20年來卡布拍攝了數十萬(wan) 張關(guan) 於(yu) 西藏的照片,還有大量的視頻和聲音素材,但他從(cong) 未舉(ju) 辦過任何一場個(ge) 人的關(guan) 於(yu) 西藏的展覽。在他看來,所有的拍攝和紀錄都源自於(yu) 個(ge) 人化的觀察,這導致了表達的片麵性和局部性。而這次他以截然不同的視角,將20年來拍攝的照片凝結為(wei) 一幅幅完整的圖像,並為(wei) 它們(men) 取名為(wei) 《T-bit》。 

  “‘T-bit’聽上去像是‘TIBET’的諧音,我們(men) 都知道這和西藏的曆史吐蕃有關(guan) ,但是我發現Ti-bet這個(ge) 稱呼和我們(men) 今天的網絡時代和大數據密切相關(guan) 。也許是巧合,也許它意味西藏的未來和數據化緊密相連。是的我故意讓其有著一個(ge) 發音上的聯係,但更深層次的原因是計算機和通信以及數據流。”在卡布的眼裏,“T”代表了西藏,而“BIT”有著多重的含義(yi) ,其中之一是計算機內(nei) 部數據存儲(chu) 的最小單位。因此我們(men) 可以顧名思義(yi) ,T-bit就是西藏最小的信息量單位。 


圖為(wei) 卡布《T-bit》地景藝術作品和遠處的布達拉宮交相輝映 圖片由主辦方提供

  “在數字洪流湧動的當下,人人都是攝影師,人人都是紀錄者,人人也都是最小信息量的生產(chan) 者、使用者和流通者,我當然也是其中之一。而對龐大複雜的西藏,沒有人可以解釋,但人人都在試圖解釋。我們(men) 當然不可能在當下,用幾張或幾十張作品來解釋西藏。我們(men) 到底在創作,還是在紀錄?從(cong) 另一個(ge) 維度看,《T-bit》讓我所有的拍攝和凝視,變成了數據流中的一個(ge) 個(ge) 環節,將這些行為(wei) 變得有意義(yi) ,這些紀錄,將所有的拍攝,都變得有意義(yi) 。當我終於(yu) 明白,片段中的每一個(ge) 瞬間,最多也隻是構成‘西藏’的一個(ge) 像素的時候,我懂得了《T-bit》對於(yu) 這個(ge) 時代,對於(yu) 我的意義(yi) 。”在卡布看來《T-bit》是他對非物質性,對人性、社群、文化傳(chuan) 承、地緣的思考,也是對數字技術帶來的諸多問題的嚐試和回應。 

  作為(wei) 一名“漫遊”西藏的紀錄片導演,卡布發現了一件非常有趣的事:相比大多數區域性縣城或鄉(xiang) 鎮適用的馬斯洛需求層次,在西藏並不完全適用。反而越是偏遠的地方,人們(men) 的精神生活更加豐(feng) 富,因為(wei) 這裏有本民族千百年來傳(chuan) 承的傳(chuan) 統文化與(yu) 藝術的滋養(yang) 並保留至今。也正是因為(wei) 有像卡布這樣長期紮根在西藏的文化工作者的紀錄,才能讓更多人看到文化自信的力量。 

  未來,卡布將帶著《T-bit》,去到那些曾經感動、溫暖、幫助過他,那些他工作過、觀察過的地方:在岡(gang) 仁波齊、劄達、古格、雍布拉康、南迦巴瓦、珠峰以及羌塘無人區……去完成時間、空間、人和一切生靈的對話,並再次紀錄。(新利平台 記者/趙振宇 旦曲) 

(責編: 陳衛國 )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em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