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訊 10月14日,《清代川滇邊務大臣衙門檔案》新書(shu) 發布會(hui) 在四川成都舉(ju) 辦。據悉,該新書(shu) 發布會(hui) 由四川新華出版發行集團、四川省檔案館主辦,四川文軒出版傳(chuan) 媒股份有限公司、巴蜀書(shu) 社共同承辦,四川出版發展公益基金會(hui) 協辦。中國出版協會(hui) 、四川省政協、省委宣傳(chuan) 部、中國新聞出版研究院、四川師範大學等單位有關(guan) 負責人和專(zhuan) 家學者出席發布會(hui) 。
據介紹,邊務檔案主要形成於(yu) 清代光緒三十四年(1906年)至宣統三年(1911年),是清政府在川邊涉藏地區推行改土歸流,趙爾豐(feng) 等經營川邊、籌劃西藏的真實曆史記錄,涵蓋政治、軍(jun) 事、經濟、文化教育、醫藥衛生、宗教風俗等豐(feng) 富內(nei) 容,被喻為(wei) 清末川邊曆史的“百科全書(shu) ”。四川省檔案館藏邊務檔案共計1193卷1萬(wan) 餘(yu) 件,是邊務檔案遺留的主體(ti) 檔案。
圖為(wei) 《清代川滇邊務大臣衙門檔案》四川省檔案館編
作為(wei) 清代檔案中的珍稀瑰寶,川滇邊務大臣衙門檔案因時事混亂(luan) 、連綿戰火,幾經流轉、四散零落,檔案的整體(ti) 性和實體(ti) 均受到嚴(yan) 重破壞。1958年,當時的中國科學院民族研究所四川少數民族社會(hui) 曆史調查組在康定發現並清理了川滇邊務大臣衙門遺留檔案。後來,四川省檔案館有幸於(yu) 20世紀70年代初接收了其中的1193卷,並對其進行初步整理、托裱修複搶救等工作,同時采用縮微技術對其開展保護性搶救。2020年至今,在國家重點檔案保護與(yu) 開發項目專(zhuan) 項資金支持下,四川省檔案館相繼完成川滇邊務大臣衙門檔案原件數字化工作和16毫米縮微膠片數字化轉換工作,並與(yu) 巴蜀書(shu) 社合作,將經過鑒定符合開放條件的館藏川滇邊務大臣衙門檔案10000餘(yu) 件全部影印出版,共計68冊(ce) (含總目錄1冊(ce) )。
圖為(wei) 四川檔案館清代川滇邊務大臣衙門檔案保管狀況
透過這沉甸甸的68冊(ce) 影印本,溯回曆史的洪流。據介紹,檔案全麵記錄了籌劃、治理川邊的諸多過程,是清朝政府加強對涉藏地區治理的重要曆史憑證,內(nei) 容涉及清代藏族地區的政治、經濟、文化、軍(jun) 事、宗教、習(xi) 俗以及近百年來藏漢各族人民抵製帝國主義(yi) 侵略西藏等方麵。
讀者可以全麵了解清末川滇邊務大臣衙門的設置以及運轉機製,近距離地通觀趙爾豐(feng) 主政川邊的宏圖;飽覽數量浩繁、文種齊全的清代公文實物檔案,認識躍然紙上的如滄海拾貝般難計其數的鮮活人物……影印本的形式讓人能直觀地一睹檔案真容,可以真切地感受承載檔案內(nei) 容的紙張、墨跡和書(shu) 法,還有形形色色、著紅著黑的印章關(guan) 防,曆經歲月也變得生動鮮活了起來,書(shu) 頁翻動的碎音裏皆是曆史長河的回響。
圖為(wei) 《清代川滇邊務大臣衙門檔案》新書(shu) 發布會(hui) 現場
圖為(wei) 中國作協副主席、四川省作協主席阿來以視頻形式分享心得
發布會(hui) 上,四川省政協副主席劉成鳴作講話,四川省檔案館館長祝雲(yun) 和巴蜀書(shu) 社社長王祝英分別致辭。中國作協副主席、四川省作協主席阿來以視頻形式分享心得。四川師範大學中華傳(chuan) 統文化學院院長王川則從(cong) 學術研究的角度,對該書(shu) 作了評價(jia) 。此外,各與(yu) 會(hui) 嘉賓都表示,希望今後在開發檔案信息資源方麵,檔案部門、高等院校、研究機構和出版機構等能同心戮力,為(wei) 社會(hui) 提供更多更好的檔案編研成果,為(wei) 文化建設增添一抹靚麗(li) 的檔案色彩。(新利平台 記者/王茜 圖片由王川提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