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西藏網訊 有一條公路,穿越了世界屋脊的險峻山脈,跨越了險江激流,創造了高原上的交通奇跡,開辟了從(cong) 四川成都到西藏拉薩的運輸“生命線”,它就是川藏公路。
圖為(wei) 川藏公路博物館的大門,門口的“路魂”雕塑象征著十多萬(wan) 築路大軍(jun) ,也象征著軍(jun) 民團結、漢藏一家的民族友誼 攝影:陳浩力
走近位於(yu) 四川省成都市的川藏公路博物館,這裏於(yu) 2021年正式開館,是國內(nei) 首個(ge) 以川藏公路為(wei) 主題的博物館。記者一行來到博物館門口,首先就看到門口草地上擺放的修築川藏公路用過的石碾。石碾邊緣的黑色印跡斑駁,在早期修路過程中,軍(jun) 民們(men) 就是拖著這樣原始的工具壓實路基。高原空氣稀薄,石碾顯得格外的沉重,軍(jun) 民們(men) 就是這樣一步又一步地往前推進著道路。
圖為(wei) 修築川藏公路用過的石碾 攝影:陳浩力
步入大廳,“同誌們(men) ,幹吧!把公路修到西藏去!”這句二二團二營六連的紅色標語非常醒目,這句話被一筆一劃地刻在石山的整麵,目視石山,能生動體(ti) 會(hui) 到當時築路軍(jun) 民們(men) 的熱血心聲。曆史抉擇、天路長歌、薪火相傳(chuan) 等六大展廳,300多件圖片和實物,多種音視頻和實時監控等數字內(nei) 容的交叉呈現,川藏公路博物館以清晰的脈絡和豐(feng) 富的素材全景式地展現了川藏公路艱苦卓絕的建設過程。
圖為(wei) 順利會(hui) 師紀念油畫,畫中為(wei) 慶祝川藏、青藏公路全麵通車的歡慶場景 攝影:陳浩力
逢山開路,遇水架橋。川藏公路的每一米推進,都是人類與(yu) 自然險峻的一場搏鬥。翻越雀兒(er) 山、鑿通然烏(wu) 溝、飛躍大渡河、橫跨飛仙關(guan) 、築路二郎山……展板上的一段標語很直接地描述出這種艱苦條件,“住處是5000米的高度,睡覺是斜坡30度,開水是沸點70度,氣溫是寒暑表零下不夠度,我們(men) 的熱血沸騰到了100度。”
圖為(wei) 築路期間軍(jun) 民使用的各類簡易工具 攝影:陳浩力
十字鎬、手錘、鐵鑿、工兵鏟、馬燈、麻繩……一件件簡易的工具就這麽(me) 撐起了築路的曆程。據不完全統計,1950年至1954年期間,以川藏公路(雅安至拉薩)建設為(wei) 例,共完成主要工程數量包括:2255公裏的裏程、430座橋梁、3781道涵洞等。在那段艱難的開路曆程中,保障築路供給的運輸物資隊伍就成為(wei) 了真正的“生命線”保障。來自甘孜州德格縣的曲美巴珍牽著兩(liang) 頭牛、一匹馬加入了運輸隊伍,她說,“解放軍(jun) 遠離家鄉(xiang) 和父母,千辛萬(wan) 苦到這裏來,是為(wei) 我們(men) 藏族人民求解放、謀幸福,我們(men) 不能叫解放軍(jun) 挨餓。”
圖為(wei) 川藏公路博物館留念區 攝影:陳浩力
川藏公路的成功修築創造了世界公路建設史上的奇跡,也創造了一不怕苦、二不怕死、頑強拚搏、甘當路石、軍(jun) 民一家、民族團結的“兩(liang) 路”精神。行走在博物館,穿越時空貼近這段難忘曆史,就更能體(ti) 會(hui) 到“兩(liang) 路”精神曆久彌新的時代價(jia) 值。(新利平台 記者/王妍丹 陳浩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