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訊 六年前,29歲的紮西江村當選為(wei) 第十三屆全國人大代表,第一次走進人民大會(hui) 堂的他各種情感交織在一起,有自豪、有激動、有歡喜……麵對眾(zhong) 多媒體(ti) 的閃光燈,難免拘束緊張。但是此後的每一年,他都在成長,變得越來越自信。
圖為(wei) 紮西江村發言圖片來源:新聞聯播
“我是來自西藏自治區山南市隆子縣鬥玉珞巴民族鄉(xiang) 的珞巴族代表。很高興(xing) 能夠以人大代表的身份發言,這是以習(xi) 近平同誌為(wei) 核心的黨(dang) 中央給予我們(men) 邊疆人民和人口較少數民族的關(guan) 懷厚愛,也是人民給予我的莫大信任,我深感使命光榮、責任重大!”今年,這位參加十四屆全國人大二次會(hui) 議的35歲“老代表”,臉上時刻透露著自信,會(hui) 前會(hui) 中,更加積極與(yu) 新代表分享交流履職經驗。
談及現場聆聽李強總理作政府工作報告,紮西江村表示深受鼓舞,並為(wei) 我們(men) 國家取得的新發展新成就感到自豪。“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支持革命老區、民族地區加快發展,加強邊疆地區建設,統籌推進興(xing) 邊富民行動’,讓我倍感振奮,對今後的工作和美好前景充滿信心。”紮西江村說。
圖為(wei) 紮西江村(右四)參加十四屆全國人大二次會(hui) 議西藏代表團開放團組會(hui) 議 攝影:桑吉
這位青年幹部,自任職以來,幾乎走遍了鄉(xiang) 裏的每一寸土地,走訪了大部分群眾(zhong) ,深入了解掌握邊境建設、邊民群眾(zhong) 生產(chan) 生活、固邊戍邊等方麵情況。提起村裏的情況,紮西江村如數家珍,“鬥玉珞巴民族鄉(xiang) 是西藏3個(ge) 珞巴族聚集地之一。過去一年,在黨(dang) 中央的親(qin) 切關(guan) 懷下,在西藏自治區黨(dang) 委的堅強領導下,鄉(xiang) 裏聚焦‘四件大事’聚力‘四個(ge) 創建’,把建設宜居宜業(ye) 和美鄉(xiang) 村作為(wei) 重要工程來抓,作為(wei) 改善鄉(xiang) 村麵貌、增進群眾(zhong) 福祉、推動鄉(xiang) 村振興(xing) 重點工作來做。”目前,全鄉(xiang) 集中供水建設主體(ti) 工程已全部竣工,鄉(xiang) 親(qin) 們(men) 飲水變得更加安全、更加衛生;國道219線從(cong) 家門口路過,網絡設施加快覆蓋,鄉(xiang) 親(qin) 們(men) 在社會(hui) 主義(yi) 現代化新西藏的大道上越走越快。”
“有國才能有家,沒有國境的安寧,就沒有萬(wan) 家的平安。”這是紮西江村經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用心、用情澆灌民族團結之花,通過不斷努力,鬥玉珞巴民族鄉(xiang) 成功創建國家級民族團結進步示範鄉(xiang) 。隆子縣先後被評為(wei) 自治區民族團結進步模範縣、全國民族團結進步示範縣。玉麥鄉(xiang) 卓嘎、央宗姐妹“時代楷模”“全國民族團結進步模範個(ge) 人”先進事跡更是廣為(wei) 流傳(chuan) 。
圖為(wei) 紮西江村入戶了解民情民意
“今年,鄉(xiang) 黨(dang) 委、政府廣泛征求村民意見,積極探索發掘鬥玉特色、珞巴元素進入市場的新思路、新舉(ju) 措、新方法,加大扶持犀鳥茶、開發建設藍孔雀養(yang) 殖基地,成立珞巴特色綠化生態苗圃專(zhuan) 業(ye) 合作社、其瑪民族手工專(zhuan) 業(ye) 合作社、占巴蔬菜種植農(nong) 民專(zhuan) 業(ye) 合作社等,輻射帶動村民就業(ye) 、增收。在多方支持幫助下,2023年全鄉(xiang) 人均可支配收入預計達到29037元,鬥玉珞巴民族鄉(xiang) 的發展越來越好。”紮西江村說,“未來,我們(men) 還要一步一個(ge) 腳印走下去,牢記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囑托,聽黨(dang) 話、感黨(dang) 恩、跟黨(dang) 走,當好‘神聖國土守護者、幸福家園建設者’,像格桑花一樣紮根在雪域邊陲,守護好每一寸國土。積極發展基層民主,和鄉(xiang) 親(qin) 們(men) 一起共建幸福家園,為(wei) 奮力譜寫(xie) 中國式現代化西藏新篇章作出應有的貢獻。”(新利平台 記者/周晶 王茜 桑吉)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