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asyfundingllc.com
home

【廢奴!廢奴!】舊西藏的土地製度什麽樣?

發布時間: 2024-03-28 10:06:00 來源: 新利平台

  編者按:1959年3月28日,是值得西藏人民永遠紀念的日子。“翻身了,翻身了!”曾經命價(jia) 僅(jin) 為(wei) 草繩一根、自由與(yu) 尊嚴(yan) 飽受侵害的百萬(wan) 農(nong) 奴和奴隸獲得解放,開創了西藏人民當家做主的新時代,譜寫(xie) 了人類文明史上的光輝篇章。舊西藏政教合一的封建農(nong) 奴製到底是什麽(me) 樣的一種製度?讓我們(men) 走進曆史深處,共同翻開並銘記20世紀人類廢奴史上最輝煌、最壯麗(li) 的詩篇,真切感受那段極不平凡的曆史。

  舊西藏的莊園,無論其屬貴族、政府、寺廟,也無論其大小,土地均分為(wei) 兩(liang) 個(ge) 部分,一部分是領主留給自己的好地,稱“自營地”;另一部分是分配給農(nong) 奴的,稱“份地”。原則上,自營地上產(chan) 出的糧食,全部歸領主;份地上產(chan) 出的糧食,歸農(nong) 奴。農(nong) 奴們(men) 因為(wei) 得到了份地,所以須無償(chang) 地共同耕種、管理領主的自營地。除了種子由領主拿出,其他肥料、耕畜、農(nong) 具均由農(nong) 奴自備。並且,農(nong) 奴要在先種好領主自營地的前提下,才能去經營、照管自己的份地。這類似於(yu) 盛行於(yu) 夏、商、周時代的“井田製”。

  

  拚版資料圖:左側(ce) 為(wei) 西藏日喀則江孜帕拉莊園內(nei) 莊園主人的房間內(nei) 飾,右側(ce) 為(wei) 帕拉莊園農(nong) 奴的住所內(nei) 部 攝影:姚浩然

  其實,舊西藏領主們(men) 的自營地占的比例大,一般都達到60%以上。舉(ju) 幾個(ge) 例子:

  江孜宗的江熱莊園,有土地315克,180克為(wei) 領主自營地,135克為(wei) 農(nong) 奴份地;白朗宗向利寺莊園有地712克,其中560克為(wei) 自營地,152克為(wei) 份地,分給16戶農(nong) 奴;白朗宗的朋中莊園,有地1129克,其中849克自營,280克分給9戶農(nong) 奴。

  可以想象,農(nong) 奴們(men) 為(wei) 了保有自己那一小塊份地,終年在領主大麵積的自營地上勞作的辛苦。類似“井田”的莊園製還造成了這樣一種生產(chan) 關(guan) 係,農(nong) 奴們(men) 世代隻能在此莊園裏生活,而不被允許也不可能到彼莊園去另謀生路,對土地的人身依附又轉換成對領主的人身依附。

  領主是有可能更替的,例如,某貴族因事故,其莊園被沒收,又賜給了另一貴族;某貴族經批準,將莊園轉贈給了某寺廟、某活佛;某莊園經批準兄弟分家,一分為(wei) 二;等等。莊園的轉換並非買(mai) 賣,農(nong) 奴也沒有隨土地被賣掉,他們(men) 隻是換了新領主,一切按老規矩勞作就是了。

  毛澤東(dong) 主席曾經一語中的:“我看,西藏的農(nong) 奴製度,就像我們(men) 春秋戰國時代那個(ge) 莊園製度,說奴隸不是奴隸,說自由農(nong) 民不是自由農(nong) 民,是介乎這兩(liang) 者之間的一種農(nong) 奴製度。”(新利平台 特約撰稿人/沈衛平)

(責編: 陳衛國 )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em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