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asyfundingllc.com
home

西藏康馬縣強邊故事(二)嘎拉邊檢站紮西平措的青春堅守

發布時間: 2024-03-25 10:34:00 來源: 新利平台

  39歲的年紀,絕對還是青春的“尾巴”,但是紮西平措臉上卻過早掛上了紫黑的“風痕”,那是嘎拉風的傑作,傳(chuan) 說嘎拉的風永遠“來得猛烈且準時”。

  紮西平措1983年出生於(yu) 拉薩,2007年6月參加工作,現任日喀則邊境管理支隊嘎拉邊境檢查站站長。自參加工作以來,紮西平措長期在地處海拔4300米以上的崗位工作。


圖為(wei) 紮西平措

  紮西平措所在的嘎拉邊境檢查站位於(yu) 康馬縣城南郊,是由漢、藏、苗、白、彝五個(ge) 民族的同誌組成的團結合作、堅強有力的戰鬥集體(ti) 。全站民警在做好檢查驗證工作的同時,堅持做群眾(zhong) 的解困人、貼心人,用真情為(wei) 駐地貧困戶、孤寡老人、困難兒(er) 童等弱勢群體(ti) 送溫暖。

  轄區有位80歲的瓊達老人,兩(liang) 個(ge) 兒(er) 子在不到幾年時間內(nei) 都因病去世,留下孤苦伶仃的老人。紮西平措和邊檢站的同誌先後送去4000元慰問金及逢年過節時的米麵油鹽等物資,他個(ge) 人還掏了幾百塊錢送給老人。看到老人身邊無人照應,又把她的弟弟招為(wei) 邊檢站的聯防隊員,使其有穩定的收入,便於(yu) 照顧老人。

  為(wei) 了使營區附近群眾(zhong) 早日脫貧致富,他們(men) 積極邀請地方農(nong) 林技術專(zhuan) 家和各單位種養(yang) 殖能手,依托本單位溫室大棚,手把手向轄區群眾(zhong) 傳(chuan) 授實用技能,舉(ju) 辦致富講堂10餘(yu) 課時,幫助轄區10多名群眾(zhong) 建設溫室大棚,使其走上致富之路,並為(wei) 大棚生產(chan) 戶和檢查站周邊的餐館、商戶無償(chang) 提供幹淨的飲用水源。

  同時,嘎拉邊境檢查站切實發揮人民群眾(zhong) 在維護邊境地區安全穩定的作用,積極構建團結奮進和諧的民族關(guan) 係。正是在這樣一種良好的環境下,誕生了嘎拉邊檢站的紅石榴驛站。


圖為(wei) 紮西平措(右)和同事整理紅石榴驛站物資

  嘎拉邊檢站紅石榴驛站是通過多方爭(zheng) 取,在縣民宗部門的大力支持和指導下成立、壯大的。它的前身是康馬縣嘎拉邊境檢查站便民服務站。紅石榴驛站的含義(yi) 是什麽(me) 呢?是以群眾(zhong) 需求為(wei) 導向,集結社區內(nei) 黨(dang) 員、居民、社區誌願者等群體(ti) ,組建起的以“紅石榴”為(wei) 名注冊(ce) 的誌願者服務隊,可以理解為(wei) 幫扶站,一顆顆石榴籽緊緊抱在一起,為(wei) 打造人民滿意的美好、和諧家園做出奉獻。


圖為(wei) 嘎拉高原紅石榴驛站

  由於(yu) 地處邊境交通要道,早先,有部隊司助人員或因長途奔襲加高反得不到很好休息的;或因車輛故障、拋錨,有人需要前往拉薩等地領取零件,有人須在原地守護車輛和物資的,遇到不少實際困難。嘎拉邊檢站幹警就把他們(men) 請到便民服務站(即後來的紅石榴驛站),增設床位,為(wei) 指戰員提供熱飯熱菜和藥品等。等他們(men) 吃飽穿暖了,再讓他們(men) 回到原地執守車輛和設備。

  自從(cong) 便民服務站升級為(wei) 紅石榴驛站,又增加了常用藥品、高原病藥品、氧氣罐、飲用水、沙發、床鋪、被褥、電熱取暖等設備,為(wei) 過往旅客提供力所能及的幫助。

  嘎拉邊檢站海拔4320米,遇到遊客發生高反,民警會(hui) 把遊客請到紅石榴驛站,提供開水、氧氣等,如果遇到飯點,在不影響營區正常工作的情況下也請他們(men) 就餐。等到病情緩解了,再讓他們(men) 繼續行程

  去年冬天,一位來自拉薩的藏族老人,因連夜行車路過卡若拉等極高海拔地區,在嘎拉邊檢站突然病倒了。紮西平措立即指示值班民警不要讓老人下車,他自己接過證件去登記。看到老人的情況比較嚴(yan) 重,但還堅持要去亞(ya) 東(dong) 的康布溫泉等地泡澡,紮西平措一看拗不過老人家,就用驛站的氧氣罐給老人輸氧,使得老人的病情得到明顯改善。老人身體(ti) 稍有好轉,堅持繼續行程。紮西平措握著老人的手,勸說不成,決(jue) 定把氧氣罐臨(lin) 時借給他:“你現在斷氧還有很大風險,但氧氣罐是公共財產(chan) ,我無權隨便讓你拿走,如果你能把氧氣罐還回來,我就借給你用。”十多天以後,老人親(qin) 自把氧氣罐從(cong) 拉薩送回檢查站,感謝他們(men) 的精心照護和關(guan) 愛,也令紮西平措非常感動。(新利平台 特約撰稿人/索窮)

(責編: 陳衛國 )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em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