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如果你了解莫河駝場的往昔,走近一首首平凡人寫(xie) 就的不朽史詩,你會(hui) 堅信,縱使70多年過去,曾經的喧囂漸漸歸於(yu) 沉寂,每當駝鈴再次響起,人類曆史上最偉(wei) 大的駝隊便不會(hui) 被遺忘。因為(wei) ,那是駝鈴,更是前進的方向!謹以此係列,致敬青藏駝隊革命先輩,以及將“兩(liang) 路”精神和“駝工精神”刻在血脈中的每一位英雄。
我叫張存虎,是莫河駝場青藏駝隊曆史陳列館的館長,也是莫河駝場旅遊公司副經理,來到駝場工作已經六年了。我有一個(ge) 夢想,就是再用10年時間,把莫河駝場建設成青海“兩(liang) 路”精神傳(chuan) 承教育基地,就像全國愛國主義(yi) 教育示範基地青海原子城那樣。
圖為(wei) 莫河駝場青藏駝隊曆史陳列館館長張存虎觀看西藏運輸總隊頭駱駝鈴 攝影:王茜
來到莫河,第一個(ge) 難題就是要建立起像樣兒(er) 的曆史陳列館,不能再像個(ge) 庫房一樣堆積著珍貴的曆史資料。所以我在整理過程中學習(xi) ,也和同事們(men) 一起到西藏、甘肅、陝西等各地去尋找,還在央視頻道拍攝組的幫助下得到了更加詳盡的信息,才發現莫河駝場真的不簡單,越來越多曆史和人物的事跡一次次讓我潸然淚下。
第一次對我特別觸動的是馱屍隊的故事。我驚訝於(yu) 竟然有專(zhuan) 門抽調駱駝組建馱屍回家的隊伍!更加敬佩白日與(yu) 幾十具屍體(ti) 為(wei) 伴,每天晚上要卸下來看守防止野獸(shou) 吃掉,不僅(jin) 要克服路途困難,還膽大心細的隊長唐剛年。這讓我想知道更多駝工的故事。慢慢地,一個(ge) 個(ge) 普通又偉(wei) 大的人,一個(ge) 個(ge) 鮮活又真實的故事在我腦海中深深刻印。
圖為(wei) 青藏駝隊曆史陳列館 攝影:王茜
在駝隊的曆史中,最令我敬仰的人首數慕生忠將軍(jun) ,他在我的心裏是偉(wei) 大的、英雄般的存在。在平時的講解當中,每當講到涉及將軍(jun) 的話題時我都分外激動。
在建造完善曆史陳列館的過程中,我與(yu) 將軍(jun) 子女們(men) 結緣,他們(men) 笑稱:“張館長,你44歲到青藏高原來,開始講將軍(jun) 44歲在高原上做的事情,說明你們(men) 有緣啊。”還有一件事情,我曾被派跟隨“行走天下”攝製組去唐古拉山拍攝,當時特別害怕會(hui) 有嚴(yan) 重的高原反應,甚至想著會(hui) 不會(hui) 回不來了。到格爾木的時候,我特意買(mai) 了一瓶酒去祭奠慕生忠將軍(jun) 。在昆侖(lun) 山口,本來想了好多話想對將軍(jun) 說,但倒酒的時候,那些準備好的話突然從(cong) 我大腦中不見了。我一邊淚流一邊向將軍(jun) 匯報莫河駝場的現狀。我感覺這是我倆(lia) 獨有的時間和空間,就像在跟一位親(qin) 近的前輩拉家常,又感覺將軍(jun) 似乎知我所懼而有所回應,似乎要將“兩(liang) 路”精神的內(nei) 涵融進我的身體(ti) 。我好像突然就領悟了,唐古拉山有什麽(me) 可怕的呢?當年駝工運糧進藏豈不是更加困難,一樣翻得過去!那些恐懼突然間煙消雲(yun) 散。也許這就是精神激勵的力量吧。
後來,我越來越深地覺得挖掘好這段曆史,講好這段故事,是非常值得去做的一件事情。幾年來,我去過很多地方搜集曆史資料,希望把陳列館擴建成更大規模的展覽館,並做大做強。這是我目前最著急的事情。
圖為(wei) 張存虎查看陳列館資料 攝影:王茜
2021年9月,黨(dang) 中央批準了中央宣傳(chuan) 部梳理的第一批納入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人精神譜係的偉(wei) 大精神,“兩(liang) 路”精神被納入。今年是“兩(liang) 路”通車70周年,也是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就“兩(liang) 路”精神作出重要批示10周年,我覺得這是非常好的宣傳(chuan) 弘揚“兩(liang) 路”精神的曆史機遇,因此無論從(cong) 精神傳(chuan) 承方麵,還是莫河駝場的發展考慮,這樣的機遇我們(men) 應該緊緊抓住。此外還有一個(ge) 原因,駝場還有一些“駝二代”“駝三代”對當時父輩或者祖父輩的曆史並不是很了解,我希望抓緊收集更多的資料,讓老駝工的子孫後代們(men) 和前來參觀學習(xi) 的人們(men) 了解這段曆史。
圖為(wei) 青藏駝隊曆史陳列館展出的某支駝隊合影老照片 翻拍:王茜
人的一生都需要奮鬥,尤其遇到好的機遇和平台,更應該倍加珍惜。能夠在生命中遇到莫河駝場,一麵挖掘講述曆史,一麵豐(feng) 富自己的人生,做一點有意義(yi) 的事情,這就是我一生最大的幸事。(新利平台 青藏線報道組/王茜 吳建穎 姚浩然 巫姍燕)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